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

秦雅莉

广东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秦雅莉

新课程改革明确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摒弃已有的填鸭式的教学,改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状,探讨怎样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就显得有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课程改革的理念已逐步地深入人心,广大教师在课堂上实践、探索,使课堂骤添了生机活力。然而我们理性地反思课改推进的过程,还是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其中最值得深思的就是,我们在课改旗帜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到底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效果呢?在琳琅满目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些许不解的现象:有时看似热闹的活动,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有时活动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只能草草走过场;有时活动开展时脱离了真实的语境,不能激起学生积极地投入,只完成了属于表层的活动,忽视了学生活动的实效性,并不是真正意义高效课堂。

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多次参加观摩课与听课中感受到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效果值得一线老师的反思。现总结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效果呈现以下误区。

目前课堂效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教师为了让课堂热闹花哨,在课堂实践中会看到教师设计的多种任务,然而在任务开展的过程中,突出表现的问题:本身的教学设计缺乏有效性或是呈现低效性。

误区二:不关注全体学生。任务的开展只是集中于“优势学生”的有效输出,在新课程精神为指导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了取得良好的互动效应,往往把任务的执行只集中于少部分的“优势学生”身上,这与“有效教学”所期望的能让班中更大多数的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能获得学习效益的最大值是违背的。

误区三: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合作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取得成功的有效方式,它绝不是一种形式的追求;而不少课堂上可见到的是一些教师不明目标地设置一些看起来热闹,实质上无效或低效的合作学习、合作讨论、合作实践,而这些所谓的合作并未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流,其结果也并非是合作的成果;有些问题实际上并不需合作同样能解决,可谓多此一举。更有浅尝辄止。

误区四:课堂设计容量大,教学环节设计紧凑而又呈现高密度;然而反思其效果,我认为,教师忽略了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很好的内化,才可能有较好的输出。因此,并不是输入的越多,效果就越好。

误区五:过分地强调学生自主。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完全是一种正确的人本化的观念,并无错处。然而如果过分的强调学生自主,丢弃教师的主导地位,那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可能的,那他们将会在低水平、低层面徘徊。

误区六:贬值的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课堂教学的豪华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尤其是公开教学,非熙熙攘攘的多媒体不行,幻灯片设计的花里胡哨,一张接一张,学生应接不暇,如同看电影一般,看完即忘。这是为了追求直观、生动、画面的花哨和感官刺激,而忽视实用效果问题。

反思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效果呈现低下的趋势,我认为英语老师要深入理解新课改的理念,并能将他运用到课堂,提高我们的课堂有效性。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如何产生高效课堂,我认为英语教师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高效课堂——教师观念更新的关键性

在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教师发展不平衡。中青年教师适应较快,老教师适应较慢。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仍然存在着以“灌输”为主。还有些老师即面对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上认识不够,从而过分追求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忽视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在实质。这种现象说明: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和走进新课程,缺乏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怀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对待新课程。面对新课程,教育主管部门应帮助部分教师统一思想和认识,不断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加大组织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教师素质,积极适应实行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更应该从行为上转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如结构化预习、深度阅读、发现问题、问题生成、问题评价),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的问题思考意识和训练意识,增加动手实践内容,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幸福。所以培养学习型与研究型的教师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性因素。

2、高效课堂——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参与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我的个性体验。这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学生的参与应该是积极的、活跃的、主动的、自觉自愿的,而不是消极、被动、应付地参与。学生在课堂中一方面表现出对活动具有浓厚的活动兴趣和高昂的活动热情,自始至终体现出了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从参与活动的范围上,不是少部分人参与,而是人人都卷入其中,全员参与。有效参与是学生认知发展、有效学习的保证,离开学生的思维的有效参与,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结果。有效的活动是学生积极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

3、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性与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并落实要到位。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目标似乎都被晾在一边,课堂上形式多样,热热闹闹,讨论、合作层出不穷,可对目标的落实却微乎其微,反思我们的课堂,多少讨论是没有必要的,多少合作是多余的,多少争论是离题万里,如果在课堂上少追求一点形式上的东西,课堂的有效性就显而易见了。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明确性应该体现在:它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确立培养的目标。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是科学的。是以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和需求。要关注学生的全体,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要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摒弃教学的功利性,关注学生知识的积淀及能力的培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高效课堂——课堂活动设计的多样性

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是有效课堂的主线。英语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不同的教学活动。但为了避免英语活动课存在的误区如:“为活动而活动”“脱离学生实际”的缺乏真实意义的语境活动,“不面向全体,缺乏互动”等。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优化活动目标,落实语言基础。从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挖掘课程资源,巧设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合理安排活动内容,是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只有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供真实的语言情境,学生才会乐于参加,有话可说,有话能说,符合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的水平。活动课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将活动和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更值得关注的是:教师进行活动设计时,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适合各种水平的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动手、动口、动脑,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地做到学有所获。

5、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巧妙开展评价,调动学生参与。评价要倡导激励性原则。及时评价学生的活动参与情况,使他们能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取信息,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积极性。当然教师应注重个性化。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对学生的评价应因人而异,不能采取单一的、一刀切的不变通方式。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如何参与活动;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取信息;如何展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要对部分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培训,使他们与小组内的同学形成积极的互动,促使不参与活动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切实的提高课堂效率。

6、高效课堂——课后反思的及时性

课后的有效反思是有效课堂的助推剂。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从而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课后将这些宝贵的财富及时进行分析、整理,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再来指导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教师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出现已经出现过的缺陷,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应具备目的性和针对性,是为了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而不是只顾追求形式新颖而不顾内容。高效的课堂教学,应体现全体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有所获。当然高效的课堂教学更离不开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追求与反思我们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我们的教学过程必然会更优化,教学效率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