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奕金立华吴伟深毛丹丹周坚林士毅郑虹胡海燕陈捷刘时觉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温州325027)
【摘要】目前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从西医院校中医学教材的改革入手,提出重新编排临床课程体系的思路,以西医临床对中医的需要或依赖程度进行编排,将临床课程分为三种类型:“西医为主,中医参与”,“中西并重,中西结合”,“中医所长,中医治疗”;与此同时,提出具体编写的结构与方法;以使教材能更贴合西医学生的实际情况,中西互补,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中医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西医院校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3-0335-01
近十余年来,为进一步提高西医院校的中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对我校临床专业的中医学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之前我们进行了中医学基础理论方面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改革,主要成果《中医学教程》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在教学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现阶段我们主要针对临床课程进行课程体系的的改革与研究,现做以下简要的探讨。
1现状分析
西医临床专业的中医教学安排在第3学年,在此阶段,医学生完成了基础医学和部分临床基础课程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现代医学思维方式的训练,已经习惯用人体的形态结构改变和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的变化规律来解释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当他们接触“阴阳五行、脏腑辨证”等抽象的中医理论后,发现很难以现代医学的思维方式进行理解;对于中医临床病证的辨证分型论治、理法方药常难以接受,认为过于抽象、简单,描述疾病含糊、没有具体标准,难以在临床中准确把握,几乎很难在实际临床中运用。故中医的整体研究、以外知内的思维方式很难在西医院校学生的思维中确立,很自然的学生就会认为中医内容抽象、枯燥乏味。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西医院校中医学的临床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以贴合西医学生的实际情况。
2编写思路
对于临床课程,假如以西医非常规范、疗效显著的疾病以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介绍,显然同学难以接受中医中药,因为此时的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固定的医学思维模式,加上西医诊治水平的发展使得他们更加重视西医的诊疗。所以,我们认为,从西医临床工作着眼,中医临床课程的设置应该是为临床医学生开阔思路、增加治病防病的手段和方法、以中医中药知识来补充西医之不足,中西互补,从而以适应其临床工作的需要。以此为指导思想,我们彻底改革编排方式,将临床课程以西医临床对中医的需要或依赖程度进行编排,不再按临床各科疾病分类。大体分为三种类型:“西医为主,中医参与”,“中西并重,中西结合”,“中医所长,中医治疗”,三类各自成章。具体构思如下:
第一类“西医为主,中医参与”:西医已有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但又因为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使用范围,或具衰减效应、良好的疗效随时间而渐次减弱,最终失效。运用中医中药配合治疗,可以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也可以减缓衰减效应,延长有效使用年限。西医学中如肾病综合征,肿瘤化疗用中医药增强体质、升高白细胞、改善免疫状态、增进食欲等均属此类。这部分是全篇的重点,也是西医学生最为迫切需要的。
第二类“中西并重,中西结合”:西医已有较为成熟、定型的治疗方法,但疗效不甚理想,或干脆直接吸取中成药进行治疗;中医药治疗有效,疗效确切,但也同样存在欠缺。中西结合,取长补短,提高疗效,现阶段中西医结合研究大都是这种情形。慢支、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均属此类。
第三类“中医所长,中医治疗”:有四种情形:功能性疾病,退行性疾病,某些疾病的并发症、后遗症及恢复期治疗,西医治疗有禁忌或西医不属病的病。这些疾病西医或认识不足,或束手无策,西药疗效不著;而中医以其所长,特别适应这种情况,这对于西医学生是特别有临床价值的。如亚健康状态、特发性水肿、内脏下垂、小儿遗尿、缺乳等证均属此类。
3编写方法
根据以上思路,将临床课程分为三章:第一章《西医为主,中医参与》、第二章《中西并重,中西结合》、第三章《中医所长,中医治疗》。编写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第一章《西医为主,中医参与》:
包括皮质激素、肿瘤化疗、外科手术等常用西医治疗方法,介绍中医参与的基本思路、方法,介绍其适应症和具体参与方法。如激素疗法疗效确切,作用强大,但副作用、并发症亦显而易见;中医药参与的目的主要在于消除、减缓这些副作用、并发症,提高抗炎的正作用,缓解减量和停药时的反跳和反复。具体以激素疗法为主要治疗措施的疾病如肾病综合症、多发性硬化、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可以归于本节本法下介绍。其他如肿瘤化疗用中医药增强体质,升高白细胞,改善免疫状态,增进食欲;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等均可归本章介绍。各篇内容按以下结构编排:分别介绍西医诊治现状、主要存在问题、中医配合治疗的思路、相关证候分析、处方用药、现代研究进展。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西医不足之处,需要中医参与的理由;中医配合治疗的思路则是关键点,阐述中医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也是辨证论治的基础。
第二章《中西并重,中西结合》:
本章在编排内容上,首先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切入点,根据现阶段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提出治疗思路;其余相关证候分析、处方用药、中西医现代研究进展等,同第一章。本章重点在于根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阐述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努力反映中医临床特色,并较详细地介绍西医有关病理、药理、临床研究的成果以及中西医现代研究进展,反映出中、西医学各自的优势及特点。
第三章《中医所长,中医治疗》: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别介绍补气法、补肾法、健脾助运法、活血化瘀法等。以补气法为例:介绍补气法的适应症,如亚健康状态、低血压、低血糖、白细胞减少、内脏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全内脏下垂)、特发性水肿、汗症、小儿遗尿、胎漏、胎动不安、缺乳等多种疾病均属中医补气法治疗的范畴。编排内容包括:西医治疗的现状、中医的传统认识、相关证候分析、处方用药、中医现代研究进展。此章特点是阐述辨证论治规律,努力反映中医临床特色,以充分发挥中医之长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其他各法的编写方法与此类似。
三章内容结构类似,又略有区别,第一章以西医治法为纲,中医参与有其共性,又列相关疾病若干以见其个性,便于执简驭繁,掌握中医药治疗方法;第二章突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着重阐述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努力反映中医临床特色,也注意反映西医有关病理、药理、临床研究的成果;第三章以中医治法为纲,着重阐述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努力反映中医临床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之长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4总结
将中医临床课程做以上的改革编排后可以发现,它更能贴合西医学生的实际情况,能抓住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点,开阔思路,能以中医中药知识来补充西医之不足,中西互补,从而为临床医学生增加治病防病的手段和方法,这也正是我们进行中医学临床课程改革的目的。
本课题为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编号:KT201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