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黑龙江海林市157100
【摘要】目的:探究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康复训练与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64例,对其在医院治疗后的康复训练与疗效的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64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治疗手段与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记录与分析比对,探究术后康复训练治疗的实际治疗效果,并进行了相应的疗效分析。结论:臂丛神经损伤术后系统康复对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防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康复训练;疗效分析
Brachialplexusinjurypostoperativerehabilitationtrainingandcurativeeffectanalysis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postoperativerehabilitationtrainingandcurativeeffectanalysisofbrachialplexusinjury.Methods:choose64casesofbrachialplexusinjurypatientsofourhospital,inthehospitalaftertreatmentthecurativeeffectofrehabilitationtrainingandconditionforstatisticalanalysis.Results: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5toDecember2015received64casesofbrachialplexusinjurypatients,respectively,usingtraditionaltreatmentsandnursingtreatmentofrehabilitationtraining,recordandanalysis,theeffectofthetreatmenttoexploretheactualtherapeuticeffectsofpostoperativerehabilitationtreatment,andthecorrespondingcurativeeffectanalysis.Conclusion:brachialplexusinjurysystemofrehabilitationnursingonneuralfunctionalrecoveryandsignificantlypromotethepreventionandcureofcomplications.
Keywords:brachialplexusinjury;Rehabilitationtraining;Curativeeffectanalysis
臂丛神经损伤是由于砸伤、绞伤、产伤、牵拉等因素所造成,少数病人由切割伤等直接因素所致,根据损伤轻重可以导致肢体瘫痪甚至上肢功能丧失。目前临床上存在重视手术修复,忽略术后康复的弊病,使患者的肢体功能难以恢复到最佳状态,且常常发生关节挛缩等并发症,这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课题,康复训练的最佳疗效,也成为了医学人员研究的对象。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通过手术,可以使患者臂丛神经功能得一定程度地恢复,然而术后的康复治疗也很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患者采取规范化的康复治疗,从而观察规范化的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康复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相关知识背景
臂丛神经损伤是目前较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它的致残率较高,多发在青壮年,目前臂丛神经损伤仍然是医学界很难攻克的难题之一。臂丛神经损伤(brachialplexus)是周围神经损伤的一个常见类型,对臂从损伤(brachialplexusinjury)的认识,最早是1768年Smeillie首次描述的1例臂丛产瘫麻痹。此后Ducheme(1861)、Erb(1874)描述了上干型产瘫,Klumpke(1885)描述了下干型产瘫。1874年Flaubert首次报道成人外伤性臂丛损伤,1886年Thorburn首次进行了臂丛损伤手术修复。但直至1966年SICOT巴黎会议,臂丛损伤修复的疗效一直令人失望。随着臂丛显微外科修复技术尤其是神经移位术的开展,臂丛损伤的疗效逐步提高,这一领域我国顾玉东、瑞士Narakas等做出了重大贡献。
1.2基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取共64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不均,其中男性患者36名,女性患者28名,2名新生新生儿患者,15名工地干部,机器意外事故造成不同程度的牵拉性损伤,其中3名是较为严重的患者,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耗时耗力较大,交通事故造成的损伤多达34例,多为20到30岁的年轻患者,3例工厂坍塌致玻璃割伤,造成的臂丛伸进损坏,出现肌肉无知觉等状况,另外的10例,分别是不同程度的臂丛损伤,本研究对选出的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并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1.3康复训练方法与步骤
选取的64名患者,进行对比康复训练。在治疗期间,其中30名患者按规范配合相应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另外30名患者则进行传统的治疗,康复训练进行3个月后观察结果。第一组患者丛神经损伤术后3天开始给伤口以下肌肉进行按摩,并适当的活动未固定的关节,以改善静脉、淋巴回流、减少肿胀;术后1周开始肌肉舒缩运动,并指导患者对未固定关节进行主动或被动伸曲运动,有助于改善失神经支配肌肉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关节僵直;术后4周当肌肉出现收缩时,练习上肢屈伸、提肩等运动,第二组则选择自然恢复。评估项目为臂丛功能分值及神经电位恢复情况,臂丛功能分值与状态成正比,即评估所得分值越高表示功能状态恢复越好。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个月后对患者从恢复和是否有并发症的出现等方向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臂丛损伤、上干损伤及束支部损伤患者臂丛功能评估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臂丛损伤、上干损伤及束支部损伤患者臂丛功能评估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全臂丛损伤、上干损伤及束支部损伤患者臂丛功能评估分值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关于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仍是临床中难度较大的治疗疾病,国内外近些年来出现较多关于本病治疗的研究,技术也在不断提升,而这均对改善臂丛神经损伤后的神经修复效果提供了必要前提,但患者过度依赖手术而忽视术后的康复治疗,无法达到手术预期效果。本研究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采用全面干预及多形式的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并取得了较佳的治疗效果
引起臂丛损伤的最常见病因及病理机制是牵拉性损伤。成人臂丛损伤大多数(约80%)继发于摩托车或汽车车祸。如摩托车与汽车相撞、摩托车撞击路边障碍物或大树,驾驶员受伤倒地,头肩部撞击障碍物或地面,使头肩部呈分离趋势,臂丛神经受到牵拉过度性损伤,轻者神经震荡、暂时性功能障碍,重者神经轴突断裂、神经根干部断裂。工人工作时不慎将上肢被机器、皮带或运输带卷入后,由于人体本能反射而向外牵拉可造成臂丛损伤,向上卷入造成下干损伤,水平方向卷入则造成全臂丛损伤。矿山塌方或高处重物坠落、压砸于肩部,高速运动时肩部受撞击等也可损伤臂丛。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则见于母亲难产时,婴儿体重一般超过4kg,头先露、使用头胎吸引器或使用产钳,致婴儿头与肩部分离、过度牵拉而损伤臂丛,多为不完全损伤。臂丛损伤也见于肩颈部枪弹、弹片炸伤等火器性贯通伤或盲管伤,刀刺伤、玻璃切割伤、药物性损伤及手术误伤等等。此类损伤多较局限,但损伤程度较严重,多为神经根干部断裂。可伴有锁骨下、腋动静脉等损伤。锁骨骨折、肩关节前脱位、颈肋、前斜角肌综合征、原发性或转移至臂丛附近的肿瘤也可压迫损伤臂丛神经。
对每一位臂丛神经损伤后的患者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运动治疗计划,根据患者损伤后遗留的功能障碍的不同和手术方式选择的不同,针对性地对患者制订个异化的治疗方案,上肢功能训练会针对上肢神经所支配的各个部分的肌肉。关节活动度练习主要为依次采用主动、被动和助力等方式进行治疗干预,并且在干预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关节活动度受限,并以此来制订关节活动的方向与范围,并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干预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度升高,疾病的治疗情况有了大幅的改善。对于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手术治疗是关键,术后及时正确的康复锻炼也是很必要的,可以辅助患者尽早的恢复关节功能。臂丛神经损伤手术后及时正确的进行康复锻炼,可以辅助患者尽早尽快的恢复关节功能,为患者的生活带来方便。通过康复训练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诊疗时间,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对于患者的治疗、护理与恢复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及时进行相应的疗效分析,并找到最佳治疗方法,也是医学工作者应该注重的问题。对患者以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干预,主要为辅以低中频电疗、运动功能训练及推拿手法治疗可进一步达到更加的效果,同时推拿疗法及功能训练不仅对于神经受损的改善效果较为突出,且对关节功能的改善也较佳,另外患者的微循环状态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而这均是综合效果较为突出的重要前提,因此,且在促进神经再生和神经细胞修复、对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永生,李勇杰,陶蔚,等.中枢性疼痛的神经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27(12):1238-1240.2.
[2]张豫庆.成人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治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6):47-48.
[3]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组.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2):70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