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丰林业局妇联
摘要:本文以社会性别理论为视角,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通过对目前妇女参政现状、妇女参政的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妇女参政的发展建议、进而指出在促进妇女参政的过程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性别;妇女参政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男女平等,并将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男女两性平等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社会性别因素,将社会性别意识逐渐纳入公共决策主流,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社会性别是跟生理性别相对的一个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是作为西方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的其中一个分析范畴。中国政府是承诺社会性别主流化的49个国家之一,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观点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学者也已经开始将女性主义理论引入公共管理的研究。新的时代背景为妇女参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党的关心和厚爱,成为中国妇女事业发展壮大的强大后盾。
二、我国妇女参政现状
妇女参政是妇女主义理论进入公共管理研究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妇女参政目前已经被认为是妇女地位得到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在成为世界性的发展潮流,成为国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参政是妇女的基本权利,妇女走上国家政府机关领导岗位,参与决策和管理国家、社会公共事务,目前也成了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目前,我国妇女省部级领导已经达到200多位。,女干部在国家的公务员的队伍中已经占总数的40%以上。女干部女党员数量不断增长,比例分别达39%和20.4%。一批批优秀妇女走上了领导岗位,工作业绩突出,并不落后于男干部。党的十九大女代表占24.1%、较上届提高1.14个百分点,十三届全国人大女代表占24.9%、较上届提高1.5个百分点。各级党代会女代表、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积极反映民情,献策献言,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尽管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妇女参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各级领导干部中女干部比例偏低的现象依然存在。从妇女总数、妇女对社会的推进作用和干部队伍、知识领域妇女的数量、质量来看,显然这些比例难以表明社会对妇女的重视和认可程度。
三、妇女参政的制约因素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妇女参政的水平偏低,与其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在社会中应发挥的作用不相适应。究其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性别歧视等传统观念依然存在于社会中
在影响妇女参政的诸多因素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和偏见对男女的不同角色期待和双重标准,造成妇女参政热情不高。人们对妇女的角色定位基本上还是处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价值观上,对于妇女领导者的心理接受度还不高,人们对于”女强人”往往不能理性的和很自然的接受。妇女一旦成为强者,由欣赏演化成一种排斥和贬低,影响了妇女的参政热情以及向更高目标进取的意识。社会上普遍认为,妇女受生理状况影响,心理素质和性格往往不及男性适合承担重任与风险,不太适合参政。
2、公共决策者的社会性别意识观念不强
虽然目前社会性别意识已经进入我国学术界和政府眼中,但是政府部门的大部分领导干部不具备社会性别意识,他们还不能敏锐地认识到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还处于不利的环境,还不能够有意识地对妇女的应得利益和地位加以特殊的关注和补偿,甚至也不能在决策中自觉地制定出保护妇女参政权益的具体措施和对策,以来弱化男女两性在参政领域的个体差异。这些都有可能造成规定与执行的错位,致使政策和初衷相违背。
3、妇女自身文化素质上的障碍导致参政率低
我国妇女从整体看知识水平不高,虽然不由男女智力差异造成,但是妇女文化素质低,就业比例低,职业分布多为体力劳动密集行业的现实还是存在。在知识密集行业和科教文卫、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女职员只占妇女人口总数的30%。要想达到高效率的参政,除了应具备良好的政治、心理、身体素质外,还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妇女参政进入领导干部队伍,本身应具有渊博的学识,不仅要懂社会科学还要懂得自然科学。
四、发展建议
1、增强全社会公民的社会性别意识
要想促进妇女参政呈现良好势头,首先应加强社会性别意识宣传,尤其是加强对大众传媒的引导,使传媒能够重视用社会性别视角去宣传和报道。同时再反过来利用传媒,通过媒体宣传和学校教育提高全民的社会性别意识,加大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力度,使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深入人心,把增强全民社会性别意识的工作提上政府工作日程,从而形成追求性别公平的良好社会氛围。
2、将性别平等发展的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过程中,必须要统筹考虑领导和干部队伍的合理结构,明确女干部配备要求。同时做出明确规定,使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妇女比例和结构要在往届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同时,也要提高妇女在各级领导层中决策层面的比例,逐步平衡女干部在不同层级间的分布,确实将性别平等发展的意识纳入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决策主流。
3、加强对妇女领导干部的培训和普及妇女教育
要想提高妇女的参政水平,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对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的调研能力进行培训,使女代表和女委员提交的议案、提案的数量与质量稳步提高,从而提高妇女参政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各级党校也要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社会性别意识等相关课程纳入教学计划,高校也要将这些列入教学课程,并建立长效机制,统筹规划和积极落实配套工作的实施。
五、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妇女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无论是男是女,其参政的目的和宗旨都是维护和促进社会整体利益,而不是去单独维护和促进某个独立团体或性别阶层的利益。妇女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的利益就包含在社会整体利益之中。妇女参政有利于照顾和保护妇女群体的特殊利益,这种特殊利益是在整体利益得到最大实现的前提下才能完成的。社会整体利益实现的越好,越能推动妇女实行其特殊利益;反之,亦然。
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党和政府对妇女参政的政策、要求和妇女自身竞争能力的关系。我国政府出台了很多专门针对提高妇女参政配额的文件和政策,对各级领导中配备女干部比例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执行有关政策的过程中,除了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最重要的还在于妇女要接受考验,释放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妇女参政和建设国家的能力。
再次,妇女参政不能强求职位分配的结果绝对均等。妇女参政,不能把职位均等的分配,而应该是保证参政机会的平等。妇女应当争取的是取消男子的特权和各种男女不平等的参政因素,求得男女参政的机会、权利均等,而不能一味看重结果均等。”半边天”不是处处、时时、事事都绝对地二分之一,这样只能滞缓社会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总而言之,妇女参政目前来讲总体发展态势是好的,女性参政将是我国”十二五”发展阶段的一个重点关注内容,它的良性发展将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