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燕(皖北煤电集团公司总院百善分院安徽淮北235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3-050-02
【摘要】通过对11例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护理和康复教育,提示对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外伤所致的股骨颈骨折病人相应增多,使病人丧失行走功能,长期卧床易诱发多种并发症,增加了护理的复杂性及难度。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使此类病人避免长期卧床,早期恢复功能。我院骨科1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1例,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60~73岁,平均64.5岁。受伤原因:5例为平地滑倒或绊倒,3例由床上或椅上跌下致伤,3例车祸伤。骨折部位:左侧5例,右侧6例。
2护理
2.1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向患者交代手术的目的、疗效和优点,术后早期积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使其了解有关疾病的护理及功能锻炼的知识,消除顾虑,树立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
2.2术前深呼吸运动及有效咳嗽训练呼吸运动训练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人极为重要,这些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多,排痰能力差,不仅妨碍换气,且易发生肺不张。手术前2~3周必须戒烟,用抗生素治疗能减少分泌物,用支气管扩张剂或雾化吸入可改善排痰能力。为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训练从患者入院第1天开始进行。
2.3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3.1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术后返回病房,立即在其患肢下垫一软枕,将患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直至病人下地活动。初始被动推动按摩下肢肌肉,然后逐渐进行踝关节背伸、跖曲、股四头肌收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术后第2天开始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单位脐周皮下注射,每日1次。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皮肤颜色、温度、末梢血液循环等情况。
2.3.2预防出血术后必须严密观察脉搏、血压的变化及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定时挤压负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防止出血过多。
2.3.3预防脱位病人术后保持仰卧位,足尖向上,穿防旋鞋,两腿间放软枕,患髋避免内旋、内收,屈髋不宜超过90度,并保持外展中立位,以免脱位。术后放置便盆时注意保护患侧髋关节,防止外旋和内收动作。
2.3.4褥疮的预防仔细观察身体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减少骨突处的受压,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同时注意翻身时向健侧翻,两腿之间置一枕头,保持患肢外展位。按摩皮肤受压部位,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牛奶,鸡蛋,鱼汤,骨头汤等。
2.3.5泌尿系感染的防治术后即行留置导尿,鼓励患者多饮水,定时开放导尿管排尿,定时冲洗膀胱,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清洁会阴部皮肤,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泌尿系感染。
2.3.6便秘的防治患者骨折后卧床,排便习惯发生了改变,加上患者病后食欲减退,饮食量减少,很容易造成便秘,致排便困难。此时应嘱患者多食纤维素含量高的易消化的食物,顺时针按摩下腹部,一旦发生便秘,可使用开塞露纳肛或服用番泻叶。
2.4术后在院康复护理术后第1天,撤除软垫,尽量伸直术侧下肢,继续穿防旋鞋,开始作踝关节的主动屈伸。术后1-2天,拔除引流管,一般放置不超过48h,X线片判断假体位置正常可开始髋膝关节的小范围屈曲练习和髋关节的旋转练习,同时可行上肢肌力练习。目的是恢复上肢力量,以便术后较好的使用拐杖。术后1周,患者体力多恢复,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的患者,已经可以进行下地功能康复练习。康复目的是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同时进一步提高肌力,需注意的是下面所有特殊康复练习必须在医生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结合术前髋关节病变程度,假体类型,手术过程和患者全身情况,有选择性地制定各自的康复计划。术后7天以后,除进一步提高肌力外,主要还要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卧位可作有限的髋关节屈曲及髋关节外展活动,每天3次,每次10个动作。还有下列站立位的练习:①站立位伸展髋关节练习。②站立位髋关节外展练习。③站立位屈髋练习。④上下楼练习。⑤踏车练习。
3结果
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出院时X线拍片示11例均对位对线良好,疗效满意。患者独立性好,依赖少,生活基本能自理。
4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和康复教育正被大家逐步重视,做好术后护理及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术后护理是成功的保障,康复教育能使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强调自我护理,告知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患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消除顾虑,激发热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贵云.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3~165.
[2]金芳.骨科临床实用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