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培育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培育机制研究

曲少倩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48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但是部分高校在立德树人培育机制存在一定误区。高校必须强化立德树人思想引领,把立德树人思想贯穿于工作全过程,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工作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为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新时代;立德树人;高校培育机制

一、新时代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地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新时代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立德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这时候的立德树人就是指树立德业,培养人才。《礼记·大学》开篇之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3]”,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立德树人”这一理念的探索和追求,重视培养具有崇高道德品质和高素质的人才。同时“立德树人”思想是习近平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立德树人的又一发扬。

立德树人是发展教育事业建立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教育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培养优秀人才,更加体现在教育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力量来源,是一个民族崛起的根本保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做好对中国青年的教育才能实现国家的长足稳定发展。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实现对中国青年尤其是高校青年的立德树人是发展教育事业、建立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践行立德树人培育机制研究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高校承担着专业领域知识教育、立德树人思想教育、角色转型适应教育、就业指导方向教育等多方面培养的重任。立德树人思想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思想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陈平原在他的著作《大学何为》中认为:“大学以精神为上。有精神,则自成气象,自由人生。”大学称之为大学,不仅因为大学能够担当社会责任、创新和传承文化,更关键在于它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底蕴。正是这种精神气质和文化形态,引领着大学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风范。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立德树人教育实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首先,在现在的教育界及社会,对于一所高校的评价大多是从该学校的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学校声誉等方面进行,但是对学校的道德教育优劣程度关注不足,这也造成学校对这方面重视不够。在前段时间网络上热度很高的高铁霸座男便是鲜活的事例。高铁霸座男是某大学的博士,但是身为博士的高铁霸座男却做出一件连小学生都不如的事。高校不应仅仅注重学生科研成果知识水平的培养,更要注重个人品德的纠正与提升。

其次,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学生道德观存在一定的影响,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矛盾也逐渐凸显,学生诚信缺失,功利性和利己性致使学生的行为失范,走向道德的困境。在现在社会存在着众多教授工资水平低但是演员网红等人工资水平居高不下。就像可能我们大家都喜欢树上结的香甜的果实,枝丫上扑鼻的花朵,但是却很少有人关注埋藏在地下的树根。

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各高校都应该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促使高校的每一个学生在专业领域做一个佼佼者,更能在思想上做一个至高者。

三、健全高校立德树人培育机制

蔡元培先生在论及人格的德育价值时说:“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4]德是方向,是根本。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5]高校立德树人应当既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也应该立足于实践。

健全高校立德树人培育机制首先要健全价值观教育机制。高校立德树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健全价值观教育机制,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思想政治教育课是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必须切实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大量的以“说段子”代替理论分析做法,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不高与这种状况确有关系,应当切实扭转。

健全高校立德树人培育机要改善道德实践培育机制。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有道德、有思想、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必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立德树人中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思政课等多种学习形式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其次大学生应积极的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社会实践,通过社会调查和研究,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自我完善。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人的初心和使命。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理论引领新实践,高校必须始终以立德树人为统领,保证育人方向不偏移,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注释

[1]习近平:“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8日。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

[3]《论语大学中庸》,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249页。

[4]蔡元培:《蔡元培文集》,线装书局,2009年版,第124页。

[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