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孙永凯孙玉宁平水静(黑龙江省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CT室黑龙江鸡西158100)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1-0089-02
【摘要】目的研究三维CTA在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临床上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它脑血管病及支架术后复查的患者75例,进行头颈部CTA检查,再通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和三维重建来诊断血管病变。结果三维CTA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性的血管造影技术,能清楚地显示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形态及空间毗邻关系,可用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并有其临床应用价值。结论三维CTA作为一种新的很有价值的血管造影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性等特点。
【关键词】三维CTA螺旋CT头颈部血管病变
三维CTA是应用螺旋CT扫描进行立体头颈部血管造影的一种新的血管造影方法。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获得大血管内造影剂浓度峰值状态的扫描信息,经过计算机软件后处理和三维重建血管的形态结构来描述各种病理过程。
1材料与方法
采用GEHigspeed64排螺旋CT;三维图像软件。对临床上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其它脑血管病变及血管狭窄支架术后的患者75例,男45例,女30例,年龄27-80岁(其中经过DSA证实患者35例),进行检查。检查步骤:检查患者均先经过CT平扫,再进行强化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120kA,90mA,层厚1.25mm,FOV20cm,非离子造影剂(欧乃派克)80ml,高压注射器团注流速4.5-5.0ml/s。最后将扫描所得数据以0.625mm层厚进行重建,将重建后数据上传工作站,应用容积成像(VRT)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对头颈部血管及颅内病变进行分析。
2结果
75例患者中,脑动脉瘤25例,脑血管狭窄44例,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3例,1例为前交通动脉同时2个动脉瘤。后交通3个动脉瘤,其中1例为后交通同时2个动脉瘤。右侧大脑中动脉2例动脉瘤,左侧大脑中动脉1例动脉瘤。大脑前动脉狭窄17例,中动脉狭窄19例,前、中、后动脉均有狭窄2例。右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起始部动脉瘤附壁血栓1例,右侧颈内动脉闭塞2例,椎动脉闭塞4例,基底动脉脑桥段闭塞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闭塞2例。基底动脉支架术后,左侧椎动脉远端闭塞伴右侧椎动脉远端中度狭窄1例。在显示大脑前、大脑中、大脑后动脉、颅底动脉环及颈部血管,MPR、MIP、SSD、VRT均能非常好的显示头颈部血管,其中又以MIP显示最佳,CT仿真血管内镜显示头颈部大血管内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优势,其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血管的外形。综合以上几种技术,可获得更多的血管病变信息。
3讨论
目前诊断血管病变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彩超多普勒、DSA、MRA等等,其中DSA是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的金标准,但是其创伤性大,射线剂量及造影剂用量大;MRA检查受机器条件、扫描参数等因素影响较大,操作比较复杂,图像质量较难保证;而彩超多普勒检查又不够直观;多层螺旋CT的成像原理是采用宽探测器技术,因而其一次扫描可同时获得多层的图像,扫描速度是传统CT的4倍以上,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范围的薄层CT扫描,加之MSCT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能力,可将CT扫描容积数据进行多种方式重建以获得头颈部血管图像。螺旋CT作为头颈部血管成像的一种重要方法已经得到肯定,而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较大范围CT扫描,然后可经过薄层(达0.625mm)重建图像,图像分辨率很高,头颈部血管显示良好,本组75例中,延迟16~21s开始扫描的患者均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在扫描参数方面,本组采用120KV,90mA,层厚1.25mm,然后用0.625mm重建,全部病例均能很好的显示头颈部血管及分支。在CT后几种处理技术中,MIP可以更真实的显示血管的走行及形态,无人为因素造成的假象,并且可以任意角度旋转,各方位观察血管及分支情况。SSD可以形象逼真的对血管进行显示,并可以透视法对血管、骨骼进行分别显示,但要调好其阈值。MPR技术能从不同的平面显示出血管来,但缺乏立体感。VRT技术可以比较真实的显示血管的走行。
4结论
三维CTA在头颈部血管成像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操作方便,创伤性小,无血管损伤危险,扫描时间短,特别是三维后处理能清晰地显示血管形态、解剖及病理变化,形态学改变展示不同的疾病的形象特征,可以给临床医生术前提供帮助,有助于评估手术风险和难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