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学生生活资源,提高道德教育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挖掘学生生活资源,提高道德教育实效

邓生锋

福建省龙岩市西安小学3640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道德与法治教育更是受到多方面的重视。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让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就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来看,效果并不理想,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老师讲解的知识过于片面与脱离事实,学生觉得这些知识离自己是那么的遥远,不能理解。为此,老师要不断转变教学思想,多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资源德育实效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为学生当下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打下做人和处事的良好基础。但现实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无论是教师的课前准备,还是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钻研,都具有巨大的潜力值得挖掘。

一、紧扣目标设计教学框架

框架结构就是教学蓝图,这是很多教师容易疏忽的问题。由于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出乎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或者每个环节的进度并不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因此,教师必须设计好紧扣教学目标的整体框架,以对课堂教学进程进行有效调控。教学框架的设计,既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视角确定教学目标,同时又要围绕主题设计出主导性问题加以引领。

二、围绕主题设计活动

主题活动设计,是将“活动”赋予“主题意义”的设计,也是从“主题”的价值和意义出发,寻找恰当活动方式的设计。主题活动的设计老师们都在做,但亲历“现场”、亲历“拟境”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促使学生更多地亲历“生活”,获得更真实长久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普遍存在着一些差距。因此,主题活动设计一定要让静态的学习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安排,让学生动起来,通过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达到预期的目标。活动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活动中“主题”与“活动”融为一体,从而让学生置身其中,或自主开展,其意义直接指向教育目标的对话、体验和探究等活动。

三、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材是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最基础性的资源,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有的例子比教材好,就可以大胆取代,不是非用教材不可。这样就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鲜活性、典范性。内容创新可依照这样一些原则:以新闻性事例替代陈旧性的材料;以典范性的材料替代一般性材料;以身边的事例替代久远的材料;以科学的素材替代欠妥当的材料。

四、创新教学结构模式

通常使用的是“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即要求学生加强对角色与环境的认识;学会多角色的实践,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突出对角色责任与义务的体会。同时,也可以使用“表演表现型教学模式”,即从再现、展示个体的道德行为和态度出发,给情境,给情节,给目标,给程序,让学生进行模拟尝试和展示。此外,还可以交替使用实践型教学模式。如设计专题社交活动,到德育基地开展活动,还有调查访问和参观活动、社会公益性劳动和志愿者行动等。这种模式要求活动后要有评价反思的环节。

五、小结

总之,道德与法治科目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道德与法治科目以往不被人们重视,在广大的老师和学生眼中,道德与法治只是一门不重要的科目,而数学、语文才是主要的。但是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与素质教育的引入,人们开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道德与法治被人们所关注。要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较好地学习知识。本文主要讲述的是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在我国的教育界中,以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被称作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主要就是老师发挥主体作用,学生机械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自主性。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要将其摒弃。道德与法治课以往也不被重视,被看成是副科,觉得学好学不好无所谓,只是机械地记忆老师规定要背诵下来的内容。但是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开展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开始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成绩好,还有拥有较高的思想品质,这样才算是优秀的学生,因此,我们十分重视这个科目。要想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效果,老师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这使我们看到在以往教学中不足的地方,主要就是老师讲解的内容过于偏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一些距离学生比较近的事例、材料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很容易地就理解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敏浅谈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11),57。

[2]冯宏杰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好家长,2016,24,(8),56。

[3]邢寻朗让德育更接地气——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师,2014,S2,(23),269。

[4]刘治荣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0),1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