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骨科医院骨病筋伤科610041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并发症发生原因并预测手术危险的高危因素。通过病历分析获得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是否输血及输血量、伤前生活自理能力、伤前身体状况、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按手术方式、骨折类型以及年龄比较其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年龄可能是老年髋部手术危险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髋骨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262例,男138例,女124例;年龄58岁~94岁,平均76岁;受伤原因:自己摔伤215例,外部因素致伤47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10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59例;全身情况:骨折前合并有心、肺、脑、肝等疾病192例,其中以心血管疾病41例,呼吸疾病67例,脑血管意外30例,糖尿病34例为主,同时并存有2种疾病38例。
1.2手术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术86例,半髋关节置换术34例,DHS内固定术75例,PFN内固定术67例。麻醉方法:持续硬膜外麻醉13例,全身麻醉249例。
1.3结果
本组术后早期出现并发症共43例,其中感染17例(肺部感染10例,尿路感染5例,切口感染2例);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6例,脑梗死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应激性溃疡出血4例,髋关节脱位2例,压疮2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分别为心肌梗死1例,脑梗死1例,肺部感染1例,其余病人经积极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
2.病情观察与术后护理
2.1.1床边监测
(1)感染病人应监测体温,每天监测4次,体温异常及时通告医生。
(2)监测尿量、尿色,每天尿量低于400ml时,应立即告知医生。
(3)监测心率(律)、血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血压变化。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有助于及时发现呼吸衰竭。
(4)手术或创伤病人,应严密观察伤口或创面有无渗血、渗液,详细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量。
(5)严密观察神志、意识水平,及时发现有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6)详细体检,及时发现有无皮肤和粘膜出血点、瘀斑和黄染,观察皮肤的色泽、温度和湿度,观察面色有无苍白、口唇和甲床有无紫绀。
(7)耐心听取病人关于腹痛、腹胀的主诉,观察病人有无呕血或黑便。
2实验室指标观察
(1)遵医嘱进行动脉血气监测。
(2)有条件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如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契压、心排血量等。
(3)采血进行肝功能、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血糖、血乳酸、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测定。
(4)中毒病人及时进行毒物测定,判断中毒程度和疗效。
2.1.2有负压吸引时应做好负压吸引的护理,保持持续负压引流通畅,术后48-72小时引流量逐渐减少,24小时引流量小于30ml,可遵医嘱拔管。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2500ml,对于留置导尿者注意防止逆行感染,每天早晚2次会阴护理,预防泌尿道感染。
2.1.3.注意安全护理,床旁加床栏,防止坠床。1周剪指甲1次,防止指甲划破皮肤。如使用热水袋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防止烫伤或冻伤。对于烦躁不安遵医嘱或经家属同意适当约束肢体,预防便秘同时增加营养,鼓励患者多吃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等防止大便干燥,必要时给予开塞露,甘油醛等,增强抵抗力以促进骨折愈。
2.2术后早期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2.2.1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感染是髋部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可致手术失败。其发生率为3%~5%,甚至高达10%[1],本组发生率为7.4%。局部感染的原因主要为无菌操作不严格,手术操作粗暴,止血不彻底,手术引流不畅等。如术前存在原发病灶,血糖控制不理想会增加感染机会。术前应严格皮肤消毒,术前或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术后感染。如病人持续低热,要及时查因,对症处理。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是否肿胀、皮温升高等情况,保持切口引流通畅,引流管接口及周围皮肤干燥灭菌。本组切口感染3例,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热及痛。经取分泌物培养,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充分引流换药,体温正常,切口愈合。肺部感染是由于病人术前存在慢支、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未能彻底控制,且老年人呼吸功能相对减弱,术后限制了病人的体位,呼吸道分泌物未能排出,导致分泌物在气道和肺泡内积聚,易诱发坠积性肺炎[2]。病人有高热、寒战、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表现,应密切观察生命征,面色、尿量、意识及痰液的色、量、气味、黏稠度。本组肺部感染10例,除1例出现难以纠正的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按医嘱予支持,抗感染治疗恢复良好。对肺部并存病及术后早期肺部并发症的防治是手术成败的关键[3]。鼓励病人进行深呼吸,定时翻身叩背,促进痰液的排出,痰液黏稠时,予雾化吸入。尿路感染全身表现为寒战、高热,乏力,腰酸痛等,局部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对长期卧床病人嘱多饮水,尿液及时排出,指导病人吃含水分高的水果,以保证尿量;留置尿管,要保持通畅,每日消毒尿道口,定期更换尿袋及尿管,以减少细菌逆行感染的机会,注意尿液的色、质量等。如有异常及时留取尿液培养。因此,要加强巡查,认真听取病人主诉,及时发现问题。
2.2.2心脑血管等系统病变观察与护理
由于病人年龄均较大,术前已存在心脑等器官不同程度损害,其功能多不健全,手术及创伤影响有效循环血量,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器官功能损害加重,因此该类病人术后往往会出现心脑系统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如胸闷、心律失常、传导阻滞、肢体麻木、语言不清等,应绝对卧床,严密测生命体征变化,氧气吸入,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本组中出现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11例,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9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另糖尿病病人需注意血糖变化,静脉输入葡萄糖时加入胰岛素剂量要准确,积极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及低血糖昏迷。
2.2.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与护理
该类病人常为高龄,常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均能血管内壁的病理性改变,增加内原性凝血的可能性。另外术后病人需卧床休息,制动等因素使下肢静脉血流减慢,血液瘀积致血栓极易形成,同时手术创伤使血小板刺激发生集聚粘附性增大,凝血因子激活,组织因子释放进一步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术后4周内。小腿深静脉血栓成形的症状和体征不明显,只有术后对高危人群仔细观察,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此期间要注意肢体的肿胀程度、肤色、皮温、浅静脉充盈情况及感觉等。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周径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师。本组7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肢体沉重及紧张感,2例出现浅静脉明显充盈,足背伸时有腓肠疼痛及腓肠肌压痛伴活动受限,经进一步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下肢深静脉造影后确诊。均经抗凝溶栓及加强护理康复。病人术后回房应常规抬高患肢20°~30°,逐渐加强双下肢功能锻炼,同时辅以足部到大腿向心性肌肉按摩,病情允许鼓励早期下床,下肢穿逐级加压弹力袜,以促进回流。
2.2.4应激性溃疡出血观察及护理
老年人因各系统器官功能的减退,加上手术创伤打击,长期卧床及术后因抗凝药或激素类药,极诱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老年人胃底、胃壁的血管硬化弹性差,一旦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很难控制。应密切观察上腹部及大便情况,发现柏油样便或黑便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严密监测脉搏,血压的变化。本组4例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经禁食、补充血容量、止血、抗酸、输血等治疗后,症状消失,生命征平稳。
2.2.5髋关节脱位的观察及护理
髋关节脱位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手术入路,术中假体的放置、体位护理不当,早期功能锻炼不得当或不正确的翻身有关。而搬运不当,体位控制不严,是造成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因此搬运病人时应有专人保护髋关节,避免牵拉患肢,保持仰卧位,穿防旋鞋,两腿间垫软枕,防止内旋内收造成髋关节脱位。加强护理,针对个体情况指导病人加强髋、膝部周围肌群的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动力,降低脱位的发生率。如患肢剧烈疼痛,双下肢出现长度不等或呈过度外旋,则高度怀疑脱位,及时报告医生。本组2例脱位,经及时复位,作持续牵拉后,康复出院。
2.2.6压疮的观察与护理
老年人因手术创伤长期卧床或牵引等,不能自动活动,加上全身血液循环差,局部皮肤抵抗力低下,长期受压,很易发生褥疮,应仔细观察身体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减少骨突处的受压,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2h~4h协助病人翻身1次,按摩骨突受压部位[4],必要时用50%红花乙醇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每日给病人进行温水擦浴,正确使用气圈或水垫。本组2例压疮形成时,用2.5%碘酊消毒水疱及周围皮肤,其中1例水疱较大,抽吸液体后,凡士林纱覆盖,避免受压,促进愈合,同时指导病人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饮食增加营养。
康复锻炼
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做小腿和踝部的自主活动,进行股四头肌的收缩和腓肠肌的收缩,3天后可在床上活动,做膝关节伸屈活动以防止下肢水肿、关节僵硬及静脉血栓形成,3-4周后可作伸屈髋、膝关节及试着抬腿,一些病人可以开始扶拐离床,患肢不要着地行走一般3周后出院。出院后患者进入长期康复锻炼阶段,可进行全面锻炼,增加锻炼次数和活动范围。在一段时间内患者仍需有拐杖行走减轻患肢的负重,6-8周后,可以不用拐杖但为减少髋关节承受力,使骨折愈合牢固老年人仍可用手杖。术后6周不要交叉双腿;不要卧于手术侧,如侧卧于手术对侧,应在双膝间放枕头;不要坐低沙发和矮椅子;坐在椅子上时不要将身体前倾不要弯腰拾地上的东西,不要坐在床上屈膝;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临床上高龄骨折的病人明显增多。髋部手术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疼痛、改善肢体功能、缩短卧床时间,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病人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有14~15%的老年人发生术后精神(postoperativepsychonose-ma,POP)[1]。因POP可导致病人严重并发症、康复延迟、医疗费用增加,近几年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我科所有病人术前均无精神障碍,于术后2~53h出现精神症状,3例表现为躁动、易怒、激动、言语错乱、兴奋增强,在给予护理治疗时亦恐惧不安,或拒绝治疗,不听劝阻,医患间难于交流。8例表现特征为悲伤抑郁,情感淡漠,缄默少语,对人、事失去兴趣及睡眠障碍。持续时间1~2周
3小结
手术后的严格监护和精心护理是老年人度过手术危险期的最后保障[5]。护理的要点是异常症状的早期发现,密切监测各生命体征,高度重视心、肺、脑功能变化,及对患肢的密切观察,注意并存病的危险性,加强基础护理。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种类较多,发生率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必须认真对待。护士不仅要细心对病情观察,并要加强责任心,做到预防在前,护理在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诊治依据。及早护理干预以防止不良后果,促进术后早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胥少汀.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965966.
[2]王安莉.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术期并发症成因的分析与早期干预[J].吉林医学,2007,28(18):1978.
[3]张纯,姚明,贺西京,等.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对疗效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6):422424.
[4]齐钰.不稳定性骨盆骨折37例预防褥疮的护理体会[J].淮海医药,2006,24(2):146.
[5]杨华,白波.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176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17):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