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论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陈鸿

陈鸿四川省冕宁县胜利学校6156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已经广泛的运用到了数学教学中,因为其是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变化在教育事业上的体现,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研究性学习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能够与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释放自己,彰显自身的个性。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数学教学理念

在初中数学教中,采用研究性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的研究,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潜移默化的掌握学习数学的方式和策略,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得到培养。下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阐述了自己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见解。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尽可能掌握人类已经有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都是教师在不停地讲解问题、分析问题,期望学生能够迅速的形成解决问题的经验。从教学评价方面来讲,单一的将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评价一个学生和教师的唯一标准。因此,大多数的教师,都会让学生将知识背诵下来,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述的“题海战术”,但是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给予自己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慢慢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作为一名当代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抓住新课程改革的良机,更新自己的教学的思想和理念,从而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研究性学习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还能够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因为研究性学习尊重每位学生的自身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位学生都预留了充分的发展空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且运用于生活,因此我们必须要给予学生亲身体验,实际运用知识的机会,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研究性学习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放性学习,不仅改变了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收获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能够释放自己的个人情感,通过自己的亲身研究,解决问题,收获知识,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给予自己的乐趣。

二、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材的“奴仆”,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研究性学习改变了教师与学生角色,学生成为了知识的追求者,教师成为了课题研究爱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是体现了群体共同研究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想法和看法产生质疑,然后通过共同学习和相互合作,解决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不断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但是,要想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要能够放下架子,与学生成为知心好友,做学生的聆听着,引导学生养成敢于发言、善于发言的良好习惯。

中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非常强,因此我们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在讲述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观点的正确,而是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研究,获得新知识,但是学生不能够凭借自己的理解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和困难。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教师不仅要在资料信息来源、思路点拨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加以指导,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组织者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活动环境,适时适地的帮助学生克服遇到的困难,使学生的信心更加坚定。当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时,学生就会拥有面对困难和问题的勇气。另外,学生开展的研究性活动,教师也要积极认真的参与,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研究性学习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往往很大,这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非常不利。长期以往,会有部分学生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产生厌学心理,甚至慢慢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受到先天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每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智力都不尽相同,因此在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的时候,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使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为数学问题,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研究性课题的确定非常重要,因为其不仅影响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还能够确保研究性学习落实到实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数学教材中虽然有不少课题,但是并不完全适合学生进行研究。适合学生“研究”的课题,既要能展现学生的能力,还要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相吻合,更加重要的是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应该要认真分析和了解每位学生的时间能力、认知能力、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确保能够设置出符合学生实际的研究内容。

四、完善评价方式,保障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生一直处于评价的客体地位,受制于教育管理者的强制性评价.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体现对学生评价的客观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从而导致扼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能再演绎过去僵化的评价模式,要坚决反对通过考试等量化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鉴定式评价.大力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引导学生对自己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充分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彼此个性化的表现评定、进行鉴赏.同时,教育的真正价值不仅体现于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表现,更体现于学生在校外情境中的表现,体现在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充分体现真实性、生活性,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策略的研究任重而道远。如何组织学生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否真正有效转变,关系着国家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有效地实施,这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扬起改革之风帆,屏弃僵化、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践行,奋力创新,配合课程改革,积极探索课改之路,保障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

参考文献

【1】朱剑飞.研究性学习课题:函数的叠加[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2】冯寅.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策略[J].数学通报.2002年11期。

【3】孙立群.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内容的构建与实施[J].数学通讯.2001年11期。

【4】何棋.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恰当选定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J].数学通报.200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