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李玉杰向英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共青农场小学教师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共青农场骨干教师

课标要求及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初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课标》要求: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解决生活问题,让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逐渐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意义,还是读写方法、计算方法,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优势: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而且在生活中也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这样的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

劣势:

学生并不是真正理解分数的含义,不会用分数准确表述。所以,在教学上我把情境法、狭意尝试法和实验操作法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懒羊羊当大厨》吗?懒羊羊和喜羊羊都正在准备制作水果大餐,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在准备食材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播放课件)

指名列式

师:同学们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法叫什么?(板书:平均分)

第三个问题: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呢?(学生可能会说出:半个)这时还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不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的的数――分数,认识了它,这个困难马上就能解决了。(板课题)

(点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了一个学生特别喜爱和熟悉的喜羊羊和懒羊羊分苹果的故事情境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通过一个富有生活情趣又蕴含认知冲突的数学情境导入新课,其目的不仅是激发学生可求新知的欲望,更重要的是既突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又能自然地从整数引出分数。让学生知道“平均分”是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是产生一个分数的前提。)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1/2

师:猜一猜半个在我们数学上可以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学生自由猜)是的,像半个苹果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二分之一这样的分数来表示。谁听清了刚才我们说的这分数的名字?(板:1/2)你们觉得怎样分才能得到1个苹果的1/2呢?假如你和同桌就是这两只可爱的小羊,拿出你们的学具,分分看。

学生同桌合作试着分一分

师:谁能到前面演示一下,你们两个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对折,而不是随便一折呢?(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准确。(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这里的“它”指的是谁?

(点评: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教学上开展了层次递进的数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发现并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1/2的产生过程。再次体验“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前提。)

师:1/2只存在于我们分的苹果中吗?下面让我们到图形中找一找1/2吧,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长方形,想一想它的1/2又该怎样表示呢?

学生按要求活动后,进行汇报。

对比:同样的长方形有的这样折,有的这样折,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这个图形的1/2呢?

强调:只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点评:动手操作、深入探究这两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丰富学生对二分之一的认识。首先,单位“1”可以是一个苹果,也可以是一个图形,丰富了学生对分数内涵的理解。其次,从直观接受到自主表示,帮助学生实现了数学认知,由理解到表达的自然过渡。再次,长方形二分之一的不同折法,更突显了“平均分”这一分数的本质内涵,深化了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也为学生开启了一道认识更多二分之一的智慧之门。)

师:同学们,我们在一个苹果中、一个长方形中都找到了1/2,让我们去找一找多个事物的二分之一吧!

师: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可以用1/2表示?

(点评: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更多的二分之一,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类推到1/4

师:看!咱们同学得到了这么多1/2,老师也忍不住用电脑制作了一个圆的1/2,请同学们帮我看看做的对吗?

师:为什么不对?那你认为应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点评: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对学生渗透了类推的思想,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3、猜想、验证分数

师:同学们,分数王国里是不是只有这几个分数呢?那你猜想一下,还会有哪些分数呢?能不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刚才我们猜想的这些分数。

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议一议:同桌确定一个要研究的分数。

(2)做一做:从学具中任选一种,折一折、画一画,找出你想要的这个分数,能涂颜色的涂上颜色。

(3)也可以用说一说的方法来研究你想得到的这个分数。

(4)汇报你得到的这个分数。

展示汇报

师: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你能创造出多少个这样的分数?老师能写完吗?怎么办?(用省略号)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分数,让我们一起来齐读一下这些分数。

生齐读。

(点评:猜想——验证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在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合作探究过程中,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这其中即有外显的的行为操作活动,也有思维层面的操作活动。)

三、强化巩固,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分数,老师想出题考考你们,接受挑战吗?出示练习(课件出示习题)。

2、师:同学们爱看动画片吗?今天动画城里的孩子们也学习了分数,我们一起看看它们说的对吗?(投影出示判断题)

3、同学们的思维这样敏捷,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眼力。先让学生大胆的猜,然后追问:你是怎样估对的?有窍门吗?如果继续往下平均分你觉得还可能会出现几分之一?(生答)想象一下随着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将越来越小。

4、练习:体验单位“1”不同,它们的二分之一就不同。(蛋糕的二分之一和月饼的二分之一进行比较。)

5、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做10道口算题,并试着用分数表示自己的完成情况。

(点评:在习题设计上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设计原则,精心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更好地检验了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进一步深化对重难点的理解。)

四、总结拓展

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也可以对同学们进行一些爱心提示。

学生谈收获。

师: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现,最后老师也想送给同学们爱迪生的一句话: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同学们能够早日成才。

(点评:在反思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整理的能力。)

总体点评

《新课标》把学生学习的过程视为做的过程,凸显学生学习的实践性。本节课从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了层次递进的数学活动,并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巧妙地架起一座求知的桥梁。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分数意义这一知识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主实践、合作、思考、交流、归纳、概括下获得。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猜想并验证自己的分数,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获得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一体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不仅在活动中有体验,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都经历着数学思考。进一步巩固深化分数的意义,有效地完成知识建构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导——扶——放”的教学模式。积极实施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的目标。

在习题的设计上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格、思维等特点进行设计习题,真正将因材施教落实到实处。练习的设计层次鲜明,层层递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形式多样,不枯燥。特别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做10道口算题,并试着用分数表示自己的完成情况。此题开放性、拓展性都很强。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做到了“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