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红艳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急诊科017000)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5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330-01
机制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和作用,造成机体缺氧,从而出现各种中毒症状。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一氧化碳(CO)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中毒组患者4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5岁~68岁,平均年龄36岁,其中轻度25例,中度17例,重度3例,轻度和中度全部治愈出院且没有后遗症。重度好转没有死亡。
1.2?临床表现?迅速有效地判断煤气中毒的程度,有助于及时救治,其症状表现一般可分为轻、中、重度。轻度中毒:?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心慌、恶心、呕吐、全身乏力、不能行动。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并有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多汗、烦躁不安、甚至出现浅昏迷,重度中毒:病人出现深昏迷、抽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全身大汗、血压下降。甚至因脑水肿,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急救
2.1现场急救:立即将病人脱离中毒环境,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
2.2纠正缺氧:抢救CO中毒患者的关键是立即给予氧气吸入,轻度患者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重度患者给予高流量,吸氧8-10L/min。(时间不超过24小时以免氧中毒)
2.3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是抢救CO重度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案。可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高压氧舱治疗能增加血液中的物理溶解氧,供组织细胞利用,加速HbCO的解离,促进CO的消除,提高动脉氧分压,可迅速纠正组织缺氧。
2.4对症治疗:①治疗脑水肿:早期使用地塞米松或20%甘露醇还可以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辅酶A等,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②降低脑代谢:呼吸衰竭时可用呼吸兴奋剂,病人出现高热及抽搐时采用物理降温,头部用冰帽,体表用冰袋,使体温保持在32℃左右,低温可降低脑代谢,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必要时可用冬眠药,有频繁抽搐者首选药物为地西泮。③防止并发症及迟发型脑病: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防止发生压疮和肺炎,必要时给予抗生素。
3.护理措施
3.1一般护理:①密切观察病情: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观察尿量、皮肤的改变,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②尽快采用面罩或鼻导管等方法吸入高流量氧气吸入(5~10L/min)。必要时高压氧治疗,以促进COHb离解,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③防止脑水肿:使用脱水剂时观察患者的皮肤,防止液体外漏,引起组织坏死。注意有无电解质紊乱观察脱水的效果。
3.2呼吸道的护理:氧疗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氧疗效果,防止发生窒息。
3.3心理护理: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安慰,为患者讲解中毒后目前救治方法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消除紧张、恐惧、焦虑情绪,增强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心。
3.4昏迷者护理:①安排专人24h特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按计划完成各项治疗、检查和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将病人头侧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容易流出,黏稠的分泌物可雾化后用吸引器吸出,必要时行气管切开。③预防护理并发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翻身、按摩。昏迷病人常呈一种固定的卧位和姿势,使着床部位长时间受压,形成局部皮肤损伤,所以应仔细检查全身皮肤有无皮损,并详细记录损害的大小及损害程度。④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特别是应用脱水剂和利尿剂时,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并按医嘱补充电解质。⑤保证能量供应:昏迷病人3天后,根据情况留置胃管,鼻饲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并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⑥其他:如高热时头部用冰帽进行物理降温,以降低脑细胞代谢,减少耗氧量。惊厥或抽搐者应专人护理,并加上床栏,防止坠床。
3.5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肪、低糖、易消化饮食或软食,昏迷患者注意保证维持生命的必需入量,给予鼻饲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饮食。
4.健康宣教
加强预防CO中毒的宣传,家庭用火炉、煤炉要安装烟筒或排气扇,保持室内通风,并定期检查;检查煤气有无泄漏安装是否合理,一旦发现中毒应开窗通风,尽快脱离中毒现场,并向他人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