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见习期间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医学生见习期间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王欣封娟

黄岛区人民医院266400

摘要: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应注意结合专业特点,增强心理干预方法训练;应增加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应注意普遍心理教育和重点心理干预相结合,并应针对特殊阶段和特殊人群开展工作,应增强同学互助与合作,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关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学生管理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识。医学见习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在个人意愿与职业要求等诸多矛盾与冲突面前,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现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一、医学见习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

见习生在见习时的所见所闻与在大学前期的所见所闻不同,其对心理的冲击以及对社会行为规范认识的模糊与混乱,易引起心理的矛盾与冲突,造成烦恼和焦虑。

2、学校因素

医学院校是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专门机构,但德育教学欠缺,导致学生对德育产生逆反心理。学生缺乏免疫力,面对社会现实中的种种问题,易产生困惑、失落和压抑心理。师生关系淡化、疏远而紧张。学生的消极行为,多不是政治观点、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纪律作风方面的问题,而是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失衡所致。要解决学生长期积淀下来的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问题,不是仅靠一个指令、一纸处罚所能奏效。且如果长期使用处罚的办法,久而久之会把师生的关系商品化、市场化,从而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孤独感,迷惘感和对抗的心理。

3、家庭因素

家庭对学生个性、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影响颇大,而个性和生活经历等与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有关。学生进校后的心理表现,也是他们进校前漫长的家庭生活塑造的结果。在家庭因素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应当是家庭教育方式。部分学生偏执放任,过分自信,虚荣心强,承受挫折能力低等,都是由家庭不良教育方式所导致。

4、个人因素

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因素能否引起或加重心理疾病,不但取决于其刺激的强度和持续的久暂,还取决于学生特有的心理素质及个体自身性格特点。见习期的大学生离开校园步于医院,成了半个社会人,角色的转变使他们的心理产生/断乳期0,部分学生因社会适应能力差而容易导致自卑、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结合专业特点,增强心理干预方法训练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医学生所学的许多课程都与心理健康有关,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精神病学》等,在其他临床课程的内容中也大量涉及某种疾病的病因、治疗中的心理因素,这是医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条件。对医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考虑到这些专业知识的因素,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由于医疗过程中要对病人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医学生需掌握心理咨询与干预的方法,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加强心理干预方法的训练,使心理健康教育既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又有培养了学生心理干预的能力。

2、增加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由于欠缺心理健康知识,一些大学生对心理问题不能识别,没有调节心态和改善心理状态的意识,影响了他们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来自学习生活的多种困扰也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些学校开展的心理教育实践显示,大学生对心理教育课程十分欢迎,选修率逐年提高,而且学生选修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心理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教育部下发的“纲要”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作了明确的阐述,其中包括了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等内容。通过心理教育课程、专题讲座、专栏宣传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科普宣传可以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内涵、意义及标准,明确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求助的主动性,是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3、点面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要解决一部分同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又要面向全体学生,预防和缓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适应问题,“点”和“面”应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学生心理问题10%—30%的出现率要求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帮助这部分同学度过心理难关,顺利完成学业,避免出现休学、退学等不良后果。开设心理咨询门诊,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控机制是及时发现心理问题,提供必要帮助的有效手段。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及大学生活的特殊要求,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有一定的必然性,每一位同学都可能出现心理困惑,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对挫折的应对能力,培养大学生乐观的情绪和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个重要任务。

4、抓住特殊阶段和特殊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某些特殊时期,由于学习生活的要求和特点不同,大学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需要引起特别关注。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加强这些阶段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表现及调节方法等内容的介绍,还可以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顺利渡过这些特殊阶段。医学生在入学初期、见习实习期间、毕业前期、面临考试等阶段是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的时期,应针对各阶段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中的一些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如女生、非城市生源、不良应对方式及某些特殊人格的学生群体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亦应针对其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增强同学合作,促进学生自我保健

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初级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有待健全,师资有待培养,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同学间的相互合作显得十分重要,可以在班级、宿舍等集体中间开展讨论式的心理互助,也可以将有共同问题的同学集中到一起,采用集体心理咨询的方式促使同学间对共同问题的交流和沟通。同学间比较熟悉,易于理解和沟通,对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一般问题,这种方式比较有效。但同学的帮助能力毕竟有限,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下开展,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补充。

结语

总之,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帮助医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情绪失衡的原因,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潘晓军。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学校卫生,2009

[2]刘晓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