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红徐妍周金英芦希王建辉宋艳茹(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中图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244-01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InsertedCatheters,PICC)是指从周围静脉导入并将导管尖端至于上腔静脉的方法,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或长期的静脉输液或化疗用药等[1]。因PICC操作简单安全,导管留置时间长,患者携带方便不影响日常生活,并且没有威胁生命安全的并发症,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其为侵入性穿刺技术,术中导管鞘易损伤血管内膜,术后2-10天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并且导管在血管内长期留存,在留置期间,患者的一些不正确动作,如穿刺侧肢体负重、受压、过度旋转等也可以损伤血管内膜引起机械性静脉炎。我科针对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预防
1.1置管前
1.1.1健康宣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picc的优点,置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本科室对此项技术操作的成熟程度,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取消患者的顾虑及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置管依从性,减轻或消除因紧张而引起的血管痉挛,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1.1.2根据血管条件合理选择导管,避免导管过粗加剧血管内膜损伤而增加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风险。
1.2置管中
1.2.1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术侧上肢外展90度,指导患者放松技巧,可以以交谈、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保证患者在放松状态下完成置管步骤。
1.2.2操作者认真选择静脉,首选贵要静脉穿刺,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且最好选择右侧上肢,因左侧所走路径较长而弯曲,插管时易损伤血管内膜形成机械性静脉炎。乳腺癌术后患者选择健侧穿刺,送管时指导患者放松,导管置入15cm左右时协助患者向术侧转头60度左右,下颌贴紧同侧锁骨,防止导管易位,因导管易位后需反复拔出和插入导管来调整导管先端位置,增加血管内膜损伤几率,增加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风险。
1.3置管后穿刺后第一天嘱患者减少术侧肢体活动,12小时后于贴膜上方皮肤行湿热敷,每次20分钟,每日1-2次,连3天,一周内避免术肢剧烈活动。置管侧上肢肘肩关节活动度不可过大,以免穿刺局部血管摩擦而导致静脉炎发生。并详细填写PICC记录表,包括导管名称型号、置管长度、臂围、置管时间等。重点讲解携带导管日常生活动作注意事项,如:刷牙、拧毛巾、穿脱衣服等,帮助患者养成正确带管习惯,并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观察,若出现肿胀、疼痛、发红等不适及时报告。
2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摩擦刺激引发的变态反应[3]。一旦发生机械性静脉炎,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者还会导致拔管,影响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同时PICC导管为一次性使用,价格较高,在经济上也会造成一定的浪费,所以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显得非常重要。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导管材质过硬或型号不合适;(2)穿刺肢体过度活动(如外展旋转)提重物等;(3)反复穿刺引起的血管损伤;(4)痛觉、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的血管痉挛。
针对机械性静脉炎易发因素,我们采取的以上预防措施,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了病人痛苦,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收益。
参考文献
[1]沈建英,呼宾.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85-786
[2]陆玉全.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62-63
[3]寇京莉,韩斌如.Picc穿刺后应用增强型透明贴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2004,22(1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