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魏杰,1952年9月生于西安。曾先后获得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研究所所长。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战略与政策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十三个省市的经济顾问,十五家企业经济顾问,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等五家学会的副会长。1991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我国很有影响的著名的经济学家。
自1979年起至今,20余年共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本。最近的研究方向为:企业制度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保证,企业产权制度与资本市场的内在结合及互动性,企业中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内在结合的产权制度体现,宏观经济对企业经营战略的约束性的体制表现等。与上述研究方向相关的最近的著作为:《新经济与企业裂变》、《中国企业的二次创业》、《资本经营论纲》、《现代产权制度辨析》、《企业前沿问题》、《市场经济前沿问题》、《企业制度安排》、《企业战略选择》、《企业文化塑造》、《驱动财富进程》、《解码财富方程》。
前一段时间经济学界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2010年的任务是不是和2009年一样要继续保经济增长,2009年我们的中心工作就是保经济增长,那么2010年是不是继续要保经济增长,如果要继续保经济增长要不要延续2009年的做法,这些做法在2010年要不要根据新的情况作一些调整,就是前一段时间一直在集中讨论的问题最近逐渐已经取得共识,这些2010年我们宏观上中心工作还是要保经济增长,保经济增长仍然是2010年的中心工作,而且2010年的保经济增长要延续2009年的对策,要保持2009年对策的稳定性,但是这些对策要根据2010年的情况作一些适当的调整。那么2010年我们要怎么样维系2009年保增长的对策同时怎么样做一些调整,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重点讨论的问题。
可能大家知道,2009年我们一年的中心工作都是保经济增长。实际保经济增长不是2009年而是2008年每四季度提出来的。也就是我们国家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增长出了问题,可能在座的知道2000年以后我们国家实际上把中国经济的增长目标锁定在一个具体的数据上。也就是我们每年的基率比的增长应该保持在8%~10%之间,也就是最高最好不要超过10%,最低不要低于8%。有人后来把这个指标简单地概括为八九不离十,就是指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指标。那么为什么不要超过10%?不要超过10%主要从资源供给上考虑问题,也就是我们的增长速度如果超过10%的话,我们的资源供给比较紧张,三大资源都比较紧张。一个是能源,一个是原材料,一个是基础设施,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叫煤、电、油、气、运就非常紧张,所以原则上不希望超过10%,尤其超过11%以后就要进行宏观调控,把它的速度要降下来,当然最低也不要低于8%,为什么定得不要低于8%是从就业方面考虑问题,如果低于8%的话,我们就业方面完成不了,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已经要在2030年基本上实现工业化、城市化,那么我们现在每年必须要解决新增就业人口1000万的任务,而要解决这个任务每年的增长速度就要维系在8%以上,掉到了8%以下我们就完成不了就业任务,所以不希望掉到8%以下主要从就业方面考虑问题。从就业和资源供给这两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增长速度每年应该维系在8%~10%之间,但是2008年第四季度掉到了8%以下,2008年是6.8%,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期目标,所以我们就要保增长。你们看到只要超过10%以上我们提法叫宏观调控,低于8%就叫保增长。那么2008年第四季度掉到了8%以下,所以我们提出了要保增长。那么2008年第四季度为什么掉到了8%以下,主要原因是因为出口出不去了。而出口在我们增长中的贡献又非常高,一旦出口出不去我们的增长速度就掉下来了。
大家都知道拉动经济增长的有三大因素: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一个是出口。这三架马车拉动一个国家的增长。那么到了2007年底的时候,我们国家的出口占的比例已经非常高。2007年我们的出口对增长的贡献已经接近40%,是37%,2007年我们的GDP一共是25万亿左右,出口贡献了近10万亿,所以中国已经是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国家。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国家的出口对这个国家的增长贡献最高不能超过20%,而我们到2007年接近40%,所以出口一旦出不去,我们增长速度就必然下滑。出口在增长中占的比例比较高的现象就叫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方式。这种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方式只要你搞,他只要实行这种模式的话,一定会遇到两种危机,一个危机就是当国际市场允许中国出口,对中国的产品需求很旺盛,中国可以继续出口,这个时候中国一定是贸易顺畅。贸易顺畅就标致着大量外汇流入中国。而外汇流入中国在中国是不能流通的,必然要求我们的中央银行要收购这些外汇,用人民币收购。所以外汇到中国来得越多,中央银行发的人民币就越多,人民币一旦多发就是货币太多最后就是膨胀,这种危机就会把你涨死。我们2007年遇到的就是这种危机差点儿被涨死,大家想想当时三种价格一起涨,消费品价格、投资品价格、资产价格全面上涨,当时差点儿被涨死,这是一种危机。这种出口导向型的第二种危机就是国际市场不要我们的产品了,中国出口出不去了,而出口在增长中的贡献非常高,那么这个时候中国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我们有强大的生产能力没法生产因为出口出不去了,满身的劲使不出来。这庞大的生产能力没法生产,这种危机就会把你憋死。我们2008年第四季度就是这种危机,出口出不去了,差点儿被憋死。出口出不去企业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增长速度一定会下滑,最后出现了增长速度掉到了8%以下,2008年第四季度我们从未宣布中国出现了金融危机,中国是因为世界金融危机我们的产品出不去了,我们是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所以2008第四季度增长掉下来,主要是因为出口出不去了,而我们出口增长占的比例又非常高,所以在去年第四季度提出来,要保经济增长就必须起动内需,因为外需就是出口已经没法解决问题了,当时提出来保增长启动内需,那么这次如果启动内需我们完成了的话,中国就会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转向内需拉动型的经济,我们把这个情况叫做转变增长方式。国务院把2008年我们应对增长速度下滑的这套战略,后来概括为保增长启内需转变生产方式,就是基于这个判断而提出来的。
2009年一年,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保增长启动内需。怎么样保增长启动内需呢?我们一共推出了三大对策,也就是虽然讲得很多,但实际上2009年的保增长启动内需就是三大政策:第一个对策就是启动投资,因为内需就是投资加上消费。我们首先启动的实际是投资,因为投资见效比较快。一般来讲,我们国家启动投资的政策一出台,最快半年时间可以见效,最慢一年时间可以见效。而启动消费的政策出台见效比较慢,最快需要九个月的时间,最慢需要一年半以上的时间。而我们增长速度又下滑得非常厉害,所以为了尽快阻止增长速度下滑,我们当然要起动那个见效最快的一个,所以我们保增长启动内需的第一条对策就是启动投资,是我们今年所采取的第一条对策。那么怎么样启动投资?
投资由三部分构成。第一个部分叫民生投资。主要包括四大类投资,第一个是医疗卫生投资,第二个是文化教育投资,第三个是社会保障投资,第四个是基础设施投资。这四大投资就叫民生投资,民生投资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定了就可以操作了,所以我们起动投资往往首先起动的是民生投资,因为它的投资主体就是政府,政府定了以后就可以运作了。
2009年启动投资,首先启动的就是民生投资。那么就这四大块,第一个是医疗卫生,第二个是文化教育,第三个是社会保障,第四个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这部分,2009年又定了四个重点,第一重点就是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就是指城市的高速铁路和城市地下的地铁,是2009年基础设施投资的第一个重点。大家可以看到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已经全面动工,国务院批准的22个城市地铁也全面动工,因为轨道交通是这次基础设施的第一个重点。那么基础设施这部分的第二个重点就是高速公路、机场或港口。因为高速公路机场或港口是交通运输不管的,交通运输不管的这部分基础设施是我们今年基础设施的第二个重点。基础设施投资的第三重点就是农村投资,这次农村投资主要是指县和乡以下的公路网、电网、通讯网以及中心镇的上水系统和下水系统。上水系统就是自来水,下水系统就是污水处理。所以把县和乡下的公路网、电网、通讯网以及中心镇的上水系统和下水系统统称农村投资,是这次基础设施的第三个重点。这次基础设施投资的第四个重点就是环境投资,环境投资即包括生态环境的修复,也包括工业污染的治理,统称环境投资。这就是我们民生投资的第四块基础设施。那么定了这四个重点,那就是说这次我们的民生投资大致就是这些内容。第一个是医疗卫生,第二个是文化教育,第三个是社会保障,第四个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又定了四个重点,一个是轨道交通,一个是高速公路机场或港口,一个是农村投资,一个是环境投资,就是这次我们民生投资的全部内容。
那么投多少呢?2008年我们第四季度对世界宣布,我们有4万亿的投资,但实际上民生投资没有4万个亿,因为我们宣布这4万亿投资里边有两部分的费用是不属于民生投资的。一个是2009年减免税收5000个亿,一个是2009年结构调整3700个亿,这两部分费用包括这4万亿里边但不属于民生投资,所以扣掉两部分数量,2009年我们实际的民生投资是3.1万个亿。这3.1万亿里边有1.5万亿用于基础设施,1.6万亿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这就是今年我们民生投资的全部内容。
应该是民生投资这块对今年保增长起了很大作用,我们2009年增长速度看来恢复到8%以上问题不大,民生投资起了很大作用。像我去考察京沪高铁,我就发现什么叫京沪高铁,就是在北京和上海之间架了一座桥,所有铁轨都在桥上边,你想这需要多少钢材,需要多少水泥,需要多少铝合金,对增长速度的拉动应该是有意义的。所以2009年民生投资这块对增长的拉动还是很有意义的。刚才讲到我们2007年的出口对基率比的贡献10万亿,今年出口少了一半,那就是出口贡献的10万亿里边今年有5万亿需要内需来添补,而我们的民生投资就投了3.1万个亿。很显然,民生投资对今年这个内需启动和保增长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但是今年一年的时间,我们也发现民生投资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在看来呢主要是三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启动民生投资以后,拉动的主要是上游产业,就是民生投资启动以后,首先得到好处的是上游产业,上游产业主要指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上游产业得到了巨大的拉动力,但是对中下游产业拉动不大,所以中下游产业比较多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还处于低速增长。前几天我在东莞,我就告诉东莞的领导同志,你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了,这个地区可能进入低速增长期了,比如说我们民生投资的拉动对这个地方来说拉动的意义不大,因为这个地方主要的产业是中下游产业,几乎没有上游产业,所以拉动不大。出口又暂时不可能恢复到2007年的状况,因此应该是一个低速增长期,所以我们发现,民生投资对上游产业确实有拉动力,上游产业比较集中的地区,2009年的增长速度就比较快,尤其中西部地区,像2009年增长速度最快,排在第一的是内蒙古。它主要集中在上游产业,所以对这些地区的拉动是很大的,但是对这个中下游产业拉动不够,所以2010年我们恐怕要看到这个问题。那么就是说民生投资这块对上游产业有拉动,对中下游产业拉动不大的情况,我们要关注的。因为我们经济增长较快的一些地区,基本产业集中在中下游产业上,那么要研究这个问题来保持这些地方也能够快速地恢复,这就是所谓的第一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2009年的民生投资对增长速度确实有贡献,但是就业贡献不大。因为民生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是高度机械化的投资。这种高度机械化投资对增长确实有贡献,但是对就业确实贡献不大,所以我们的就业压力实际还很大,明年就业压力可能也仍然很大,因为民生投资增长有贡献对就业贡献不大。像京沪高铁我们一共投了1300多亿,结果才增加了13万人的就业机会这就太不成比例了,这么高的投资才提供了13万的就业机会,所以2010年我们在民生投资问题上要关注这条。不能以为民生投资启动了,就业就必然起来,实际它们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所以2010年要更加关注就业问题,这是所谓我们发现的第二个问题。
民生投资发现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民生投资我们基本投向国有经济,所以民营经济没有在民生投资中获得太多的好处,因此最近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叫国进民退。国进民退的现象出现,使我们今年的民生投资主要投向了国有经济。我们的民生投资基本投向国有经济而且首先带动的是上游产业,国有经济基本集中在上游产业,所以出现了个国进民退的现象。那么民营经济是我们这个新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一旦过快地国进民退,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新体制?尤其这个新体制里边的民营经济这几年对我们的增长拉动是很大的,如果民营经济受到了过大的影响,会不会从长远上影响我们的增长?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关注。国进民退的现象最近非常严重,已经受到了各个方面的关注,那么我们2010年的民生投资里边要注意这个问题了,实际我们民生投资最近呢都投向了国有经济,就相当于两个人都遇到了困难,我们只帮了其中的一个就无意中甩开了另外一个,所以2010年的民生投资上我们要关注这个问题,这就是民生投资今年的大致情况。它确实对增长是有贡献的,我们应该肯定,但是它也存在着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要引起我们的关注才行。
所以2010年的保增长启内需,启动投资上,还会进一步启动民生投资的,而且我估计民生投资,2010年可能才是高峰期。因为最近好多项目才刚刚开工,现在刚刚开工的项目明年才是投资的高峰期,2010年民生投资还会加速进行,对拉动增长还会更有意义。但是我们要关注今年所出现的这三个问题,要进行政策的适当调整,这就是启动投资的第一块叫民生投资。大致情况就是这样。
民生投资在一个国家投资中占的比例是1/3左右,所以我们启动投资不光要启动民生投资,因为它只占了1/3左右。要把投资启动起来就要启动投资的另外的组成部分,那就涉及到投资的第二个组成部分,就是生产型投资。所谓的生产型投资就是对各个产业的投资。比如说对制造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对服务业的投资,对能源产业的投资等等,都属于生产型投资。所谓生产型投资是指对各个产业的投资就叫生产型投资,生产型投资的主体是企业,那么民生投资的主体是政府。
生产型投资的主体是企业,所以我们要启动生产型投资就必须想办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只有企业的投资积极性起来了,生产性投资才能增加。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如果起不来,生产型投资就启动不起来,所以启动生产性投资的切入点,是要调动企业的投资积极性。2009年我们起动生产型投资的重点,就放在调动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上。要调动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就必须要解决企业在投资中的困难,只有帮助企业解决了投资中的困难,那么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最终生产型投资才能起来。所以2009年我们起动生产型投资的重点是放在了帮助企业解决投资中的困难。通过帮助企业解决投资中的困难,来使得企业投资能够增加,最终生产型投资才能起来,因为生产型投资的主体就是企业。
2009年要帮助企业解决投资中的困难,到底解决什么困难呢?一共讨论到三个困难,第一个困难就是企业负担过重的困难,那么企业负担偏重,企业就没有投资的积极性,最终生产型投资就起不来。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困难,就是所谓的企业负担过重的困难。比如说税收的负担问题。我们中国企业总体来讲税收负担偏重,今年我们对企业减税减了多少呢,今年对企业减税是2800个亿,刚才我讲到我们2008年第四季度对外宣布投资4万亿,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减税的就是5000个亿,5000亿里边企业是2800个亿,居民个人是2200亿,2009年我们实际对企业减税是2800个亿来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企业增加投资。2009年看来是有意义的,但是我觉得数量少了一点,所以2010年恐怕在减轻企业负担上还要迈出更大的步子,比如说减免税收,我现在一直建议2010年对企业减税最少应该保持在6000个亿,因为2009年我们全国税收会突破6万亿,因此2010年给他们减10%总应该的,如果能减免税收对企业6000亿,我刚才举了一个减税的例子,明年还会继续减轻企业负担。减税明年的数量应该比今年还要高才行,这样企业才有投资的积极性,投资才能起来的。这是解决企业困难中的第一个负担过重的困难。
那么帮助企业解决投资困难中的第二个困难,就是资金融通的困难,因为企业要增加投资,资金融通必须畅通。2009年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做了不少工作,比如说在企业的资本金融通上,我们已经放开了创业版。创业版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型企业的资本金融通是很有意义的。不仅对上市公司对未上市公司也很有意义。因为大家投资时候都要琢磨这个企业会不会上市,因为它要上市提前投资才有意义啊。所以创业版实际上,不仅对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的资金融通都很有意义。再加上2009年我们对再物资的融通向银行融资也作了很多的调整,比如说病故贷款过去我们银行一般不会放的而这次病故贷款我们已经放了,这说明在资金融通上我们做了不少工作,2010年的力度还会加大。比如说民间信贷的问题,2010年要不要尽快地放开民间信贷?我们现在还有一个法律文件没通过,就是《放贷人条例》。《放贷人条例》如果人大通过的话,那么未来任何有钱人都可以给别人贷款。就是贷给张三最容易收回来,利率最高,我就贷给张三。我要贷给李四最容易收回来,我就贷给李四。为什么不经过银行叫非法集资啊,这没有道理的。但是这个法律文件人大还没有通过,那么力争在2010年在这方面能够有较大的调整。民间信贷一旦放开之后,对企业的再融资的融通将是很有意义的,这就是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中的第二个困难,就是资金融通的困难。
帮助企业解决投资困难的第三个困难,就是结构调整的困难。现在有的企业之所以不易增加投资,主要是结构不合理,它已经进入到生产能力过剩的领域了,就没法增加投资,因为生产能力已经过剩了,那它只有从生产能力过剩领域撤出来,进入到生产能力短缺的领域才能进行投资,从过剩生产能力领域撤出来进入短缺的生产能力领域的过程就叫结构调整。现在我们有的企业之所以没法增加投资的原因就是结构不合理。比如说浙江省是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但是现在它的投资增长率在全国排在中下游水平,为什么呢?结构不合理。最近我去温州、泰州发现,好多企业之所以没法增加投资,就是因为结构的原因,它已经进入到生产能力过剩的领域,所以它没法增加投资。那么只有撤出来之后进入短缺领域,才能增加投资。所以结构调整是个大的问题。2009年我们在结构调整上帮助企业,尽量地解决他们的困难,2009年出台了两条重要的对策,一个对策就是提出来2009年用于结构调整的3700个亿,是国务院拿来补贴结构调整的。国务院拿走的3700个亿帮助企业进行结构调整,这是一个对策。第二个对策就是提出来振兴十大产业的振兴规划。已经陆续提出来了,你们在媒体上已经看到了。第一个是纺织服装产业,第二个轻工业制造产业,第三个是装壁制造业、第四个是汽车制造业,第五个是船舶制造业,第六个是石化产业,第七个是有色金属,第八个是钢铁产业,第九个是信息产业,第十个是物流产业。其实振兴十大产业的规划有助于企业进行结构调整,2009年结构调整的困难实际是很大的。生产型投资上,这三个问题就是负担过重的问题、资金融通的问题、结构调整的问题。从现在来看,对企业压力最大的是结构问题。结构问题在2009年没有取得显著的变动,所以生产型投资起不来,2010年我们如果要继续启动生产型投资的话,重点应该在结构的调整上。现在结构调整的难度比较大。
企业这三大困难就是负担过重的困难、资金融通的困难和结构调整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是结构调整的困难。现在结构的调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从这个角度上,我不建议不主张中国过早地宣布中国经济已经回暖,我们充其量只能讲已经开始回暖,而不是已经回暖。为什么呢?结构没有调整过来。结构没有调整过来,生产型投资就恢复不起来,而生产型投资恢复不起来,总投资就恢复不起来,很难讲经济回暖问题。最近我调研发现,我们全国一共80多个行业,真正回暖的只有40%~50%,还有差不多一大半的产业没能回暖。所以在这个条件下不要轻易宣布中国经济已经回暖,只能讲开始回暖。所以2010年结构调整将是最主要的问题,2010年要把结构调整提高到重要的日程上来,重点是结构调整,我估计2011年,也就是2011年年底,结构调整可能才会获得更好的效果,所以我估计中国这轮的经济回暖应该在2011年后半年,现在只能讲开始回暖,而不能讲已经回暖。因为结构没有调整过来。结构调整的压力是很大的,所以2010年我们在启动生产型投资上重要的工作是结构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应该作为重中之重。
现在大家看到我们结构调整的难度非常大,这难度大在什么地方?难度主要大在我们现在的结构调整遇到了非常艰难的准入标准的提高,不是有钱就能投资的,投资的准入门槛非常高,现在看来准入门槛主要是两个门槛比较高,一个门槛就是技术标准,就是你要投资必须要有核心技术,没有核心技术你是没法投资的。想投的短缺部门要用核心技术才能投资,而却没有核心技术。所以现在的结构调整的技术门槛非常高,有许多短缺部门的,但你投资要有核心技术,我们恰恰缺的是核心技术,所以没办法进行结构调整。而要真正的拥有核心技术,我们得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行,而中国现在恰恰是技术创新能力最差的,为什么呢,我们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技术创新的体制,这个体制没形成起来,很难进行技术的创新,没有技术创新,就很难拥有核心技术,就很难推动投资。
我国技术创新体系里边现在缺乏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试验型经济,就是现代化的试验室以企业方式运作,把这种以企业方式动作的现代化的试验室叫试验型经济。只有在这个实验型经济中间,人才能把知识转变成技术。现在这技术创新,你要把知识变成技术,最主要的基础是试验型经济,我们恰恰缺乏这个东西。
美国人把试验型经济叫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就是把知识孵化成技术的孵化器。美国是个强大的试验型经济国家,所以美国现在对外出口就是三种东西一个美元、一个是规则、一个是技术。美国好多产业都没了,但是技术是美国的。美国是个强大的试验型经济国家,它能很快地把人的知识变成技术,所以它很厉害。这次金融危机受点损害,但是大家注意人家还是老大,别以为人家也有问题了,核心问题没有受到损害,它仍然是世界技术创新的中心,因为它是个庞大的试验型经济国家。我们现在恰恰缺乏这个孵化器。我们现在各地政府都把开发区当孵化器到处搞开发区,一搞起来就给我们留学生去信,你们回来吧我这里有孵化器,人家回来一看孵化器在哪里啊,就那几亩地,几栋房子。孵化器是试验型经济不是开发区,我们现在技术创新体制中最欠缺的就是试验型经济,没有办法很快把人的知识变成技术。
我告诉大家,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已经不值钱了,一上网都查到了,关键是知识转变成技术值钱,而知识要转变成技术,必须要有强大的试验型经济。美国是个试验型经济大国,它把全世界人才都向美国吸引,为什么只有在那里才能完成你的自我价值,实现从知识变成技术。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什么多啊?道理很简单,他是个强大的试验型经济国家,很快把你的知识变成为技术,你才有创新,像美国诺奖获得比较多的一个大学里,我研究这个大学教授,发现这些教授中,80%不是出生在美国,是从全世界各地来的。为什么都向美国跑啊,因为只有在那里才能完成知识到技术的转变,因此它是吸引人才的高地。美国这方面对我们限制很厉害啊,比如说你们的孩子如果以后要到美国去留学,在签证的时候美国驻华大使馆告诉你说,我没法给你孩子签证,你的孩子被调查了。那我就告诉你,你的孩子一定会选对方向,因为你可能接触到美国的技术的核心的机密了。所以这个签证驻华大使馆没法给你签,你孩子的材料必须返回华盛顿,华盛顿有专门委员会来讨论要不要给你签,以什么条件给你签,那你注意,作为你孩子选择的方向和领域,可能涉及到美国的核心技术境地了,他们对我们封锁是很厉害的。实际上美国在技术上非常注意保护,现在美国跟中国的贸易是逆差的,但美国一旦给中国出口技术,很快就变成顺畅的,很可惜不给你。现在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技术仅仅占到美国拥有技术的16%左右,绝大部分不会给你的,只有你也搞而且快接近成功了他就卖给你了,因为你一搞出来,卖的价格不会高了,为什么呢?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所以美国现在之所以厉害的原因是它对世界的出口技术。一个出口产品的国家不算发达的国家,出口技术的国家才算发达的国家,发达国家已经不生产产品,而是生产技术的。而我们恰恰问题出在这里,我们没有这种强大的孵化器,所以很难很快把知识变成技术,没法把知识变成技术,当然就没有技术创新的问题。所以下一步我们必须要进行体制改革的深化,要形成一个强大的技术创新体系才行,只有这种体系形成了。那么我们才能拥有核心技术,企业才能很便利地投资。
现在好多企业有钱就是没有核心技术。所以就是没法投资,最近咱们山西煤炭重组。出了3000亿现金给哪儿投啊,好多人拿着钱不知道给哪儿投,为什么呢?想投入短缺领域。你首先得拥有核心技术才行,已经过剩领域当然没法投,所以技术准入标准很重要。那么这个问题又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以结构调整问题对中国来说是很艰难的,不可能在一两年完成。我们有这个思想准备,这是难以调整第一个标准就是技术标准。那么结构难以调整另外一个标准,就是环境标准,现在投资的环境标准越来越高,尤其是人类社会要进入新时代了,就是低炭经济时代要到了。哥本哈根协定一旦签受的话,就告诉大家人类社会进入低炭经济时代。低炭经济时代一旦到来,世界的贸易规则和交易规则都要变化了。过去谁的产品便宜就可以出口.现在不行了,要考你这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要了解炭排放量收关税了,未来要按炭排放量收税,按炭排放量收关税那就是人类社会规则要变化了。你的生产要投资,首先要考虑环境标准问题,因为进入低炭经济之后,所有国家炭排放量要收税,按照炭排放量收关税,这对我们的结构调整压力是很大的,而把那个所谓的高消耗资源,高污染环境的生产过程转变成清洁生产这个节约型生产,不是那么简单,我们结构调整的压力是很大的美国极力要说服中国签这个协定,前一段时间派了两个部长到中国来游说,一个能源部长,一个商务部长。这两人都是华人的后代叫华裔部长,人家一来,我们好多人讲好像他们是咱们的人,代表咱们的利益,因为他是咱们的后代,甚至有些媒体乱写一气。人家怎么能代表我们呢,人家是美国人,是美国的部长,怎么能代表中国利益呢,代表中国利益就有问题了,他回去没法面对国会,所以弄得这俩哥们儿只好开新闻发布会,说绝情话了。在新闻发布会上讲,我们的祖先在100多年前。为了追求幸福和自由到了美国,言下之意咱们这里既不幸福也不自由。我们虽然是华裔的后代,但是我们因为自己成为美国人而感到伟大和骄傲。人家是美国人,国家和民族问题别搞混了。首先是国家认同,其次才是民族问题。人家是华裔后代,人家是代表美国利益,是美国人。所以我们的华裔后代得了个诺贝尔奖,得了就得了呗,别在那儿渲染,他与你没有关系的。结果人家来根本就不可能代表中国利益的。人家代表美国利益的不是代表中国利益的别搞错了。现在中国的结构调整不是我们不想调。企业想调政府也想调,就是调不了。为什么?两个准入标准,一个是技术标准,一个是环境标准。所以结构调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明年我们要加大这方面的努力才行。这方面努力增加了进行结构调整,加以调整生产型投资才能起来,所以生产型投资明年的起动重点还是要帮助企业解决投资中的困难。投资中困难最主要的困难是投资结构问题,所以明年要把结构问题提到非常重要的日程上来讨论。结构调整在未来的两三年内能产生一个巨大的调整,这个时候中国经济才有真正回暖,所以我不赞成过早地宣布中国经济已经回暖,只能讲开始回暖而已,因为结构问题没有调整过来,生产型投资的大致情况就是这样。因为生产型投资的主体是企业,所以我们要启动生产型投资,就必须帮助企业解决投资中的困难,2009年一共讨论了三个困难,一个是负担过重的困难,一个是资金融通的困难,一个是结构调整的困难。从现在来看,最大的困难是结构调整的困难,而且今年结构调整没有达到预想效果,所以我们现在在80多个行业里边仅仅回暖的占40%~50%,因此结构问题还是个严重的问题。2010年要把重点放在结构调整上,要推动结构调整才能真正起动生产型投资,这就是投资的第二个组成部分叫生产型投资,大致情况就是这样。
投资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就是资产投资。资产投资主要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房地产市场投资,一个是资本市场投资。把房地产市场投资和资本市场投资统称为资产投资。资产投资的主体是公众,刚才讲民生投资的主体是政府,生产型投资的主体是企业,资产投资的主体是公众。正因为资产投资的主体是公众,所以我们现在启动投资还必须启动资产投资,因为资产投资涉及到人们的收入增长问题,而收入增长问题最后涉及到消费的增长问题,而消费又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启动投资还必须启动资产投资。人们的收入有两部分构成,一个叫劳动型收入,一个叫财产型收入。财产型收入又由两部分构成,一个叫动产收入,一个叫不动产收入。动产收入加上不动产收入就是财产型收入。而动产收入和不动产收入又和资本市场投资和房地产市场投资连在一起。比如说动产收入和资本市场有关系,不动产收入和房地产市场有关系。资本市场决定了人们的动产收入,房地产市场决定了人们的不动产收入,那就是资产投资和人们的财产性收入有关系,人要真正富起来,财产型收入占的比例必须提高才行,劳动型收入和财产型收入构成了人们的总收入。美国人富有的原因就是美国人的收入里边财产型收入占了40%多,劳动型收入占50%多所以他很富有。而我们国家一调研发现,中国老百姓的财产型收入占的比例不到2%,是1.8%,主要靠劳动型收入,靠劳动型收入是富不起来的,富不起当然消费就受到约束,所以我们要提高人们的财产型收入,而财产型收入不外就是动产收入和不动产收入,动产收入有赖资本市场,不动产收入有赖房地产市场。那就是有赖资产投资才能提高人们的财产型收入,所以资产投资实际上是和人的收入联在一起的,而收入又和消费连在一起,而消费又是内需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所以我们启动投资还必须要启动资产投资,但是2009年刚刚一起动就遇到了问题,资产价格上升很快,资产价格一上升,我们就很担心会不会出现泡沫的问题,就担心明年怎么办。不过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资产价格问题,我们这里适当和大家讨论一下关于价格这个问题。因为现在分析经济的最主要指标是价格。现在我们国家把价格分为三种,讲到价格的时候是三种价格的统一,第一种价格就是消费品价格,消费品价格像食品的价格、服装的价格、家居的价格、家电的价格等等叫消费品价格,国际上叫CPI。CPI就是指消费品价格,这个消费品价格既不能涨得太快也不能跌得太快,涨得太快就是通货膨胀的问题,跌得太快就是通货紧缩的问题。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这两个概念是消费品价格的涨跌连在一起的。那么就中国来讲,到底涨得多少就是涨得太快会出现通货膨胀,跌得多少就是跌得太快会出现通货紧缩啊?现在我们就消费品价格确定了一个取值范围。比如它的涨幅保持在3%~5%是正常的,消费品价格的涨幅应该维系在3%~5%之间,超过5%就要防通货膨胀的问题,低于3%就要防通货紧缩的问题。不过大家注意我们这里讲得这个价格指数是指价格的同比,不是指价格的环比。统计局公布价格涨跌的时候有两个数据一个叫同比一个叫环比,同比是以年为单位,环比是以月为单位。比如说我们讨论11月份的价格,讲同比是和去年11份价格相比,讲环比是和今年10月份相比。我们这里讲的是指价格的同比应该保持在3%~5%之间,超过5%就应该讨论通货膨胀的问题,低于3%就要考虑通货紧缩的问题。像2007年的11月份我们消费品价格冲到5%以上,我们当时讨论防通货膨胀,2008年第四季度到现在是负增长,远远低于3%,我们的压力是通货紧缩,原来估计2009年第三季度会由负转正,现在看来恐怕已经转不了了,可能由负转正应该在第四季度,所以2010年消费品价格我估计由负转正之后充其量进入正常通道就是3%~5%,所以通货膨胀在2010年恐怕不是最主要压力,是别的问题而不通胀问题,这是一种叫消费品价格国际上叫CPI。第二种价格就是投资品价格,像钢材的价格、水泥价格、铝合金的价格等等叫投资品价格,国际上叫PPI。PPI就是投资品价格,这个投资品价格也是不能涨得太快也不能跌得太快,涨得太快就是经济过热的问题,跌得太快就是经济过冷的问题,所以经济过热和经济过冷这两个概念是和PPI的张力连在一起的,就是和投资品价格的张力连在一起。当投资品价格涨得过快,我们要讨论房子经济过热问题,当投资品价格跌得太快我们要讨论经济过冷的问题。就是中国来讲,这投资品价格涨得多少就是涨得太快,跌得多少就是跌得太快。我们也大致确定了一个取值范围,就是4%~6%。当PPI涨幅超过6%的时候,我们要讨论防经济过热的问题,跌到4%以下就要讨论防经济过冷的问题,像2007年5月份投资品价格冲到了6%以上,我们当时讨论防经济过热。而2008年第四季度到现在是负增长,远远低于4%是负增长,我们的压力主要是经济过冷的问题,所以是要保增长的问题。是经济过冷的问题,还是负增长?估计应该是2009年第四季度会有进入正常通道4%~6%之间,所以经济过热的压力明年恐怕不是最主要问题,这是第二种价格。第三种价格就是资产价格,资产价格主要指两种价格,一个是房价,一个是股价。房子价格加上股票价格就叫资产价格。所以大家注意,我们的CPI里边从来是不统计房价的,因为房子虽然是最基本的消费品,但是房子可以增值保值,所以全世界把房价都统计在资产价格里边,而不是统计在CPI里边,所以房价和股价统称资产价格。这个资产价格不能涨得太快,也不能跌得太快,涨得太快就是经济泡沫的问题,跌得太快就是资产缩水的问题,经济泡沫和资产缩水都不好,所以这个资产价格不能涨得太快也不能跌得太快。就中国来讲,这个资产价格涨到多少就叫涨得太快,会出现泡沫的压力,跌得多少就叫跌得太快,会出现资产缩水的压力啊?唯独对这个价格学术界没有形成共识。到底资产价格涨到多少我们必须干预,因为要出现泡沫。2009年我们一启动资产投资,就带来房价和股价上涨问题,人们会特别担心会不会出现经济泡沫的压力,但对这个价格的体制范围大家还没有共识,所以我就想到了2006年的10月份,2006年的10月份当时中央银行公布了贷币政策报告,公布之后,经济学界好多人判断2007年资产价格一定会暴涨,因为流入中国的外汇,央银大量发行了人民币,人民币多,而价格张力CPI、PPI不会吸那么多,最后一定冲向资产价格,资产价格一定会大涨,所以你们看后来的情况也确实是这样。我记得2006年的时候出来作报告,老问大家有钱没有,有钱赶快买资产,因为2007年资产价格会暴涨,像北京很惨,2006年房价是均价6000元,到了2007年6月份就是均价16000元,现在是凡周边20000块钱几乎买不到房子,你想资产价格涨了多少?所以当时就知道资产价格一定会暴涨,开始研究资产价格的取值范围,涨到多少必须干预,跌到多少必须就释,有一帮经济学家用了各种模型和手段最后研究出来了。研究的结果就是中国的资产价格中的股票价格,如果以上海股市为蓝本,以2006年为基础的话,上涨幅度应该是1000点左右,2006年是1000多点,2007年最多3000点,2008年加上奥运会最多到4000点再过6年突破10000点。这是符合中国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波动的趋势。所以当2007年股价涨到3000点的时候,这些同志一直呼吁赶快干预。再不干预就要出事了,但很可惜没有形成共识,尤其是股民一听这种观点,恨不得想把这帮人杀了,因为我们刚涨你怎么就不让涨了,结果一犹豫没有管,它自行冲击到了6300点,自行进入泡沫区,泡沫破灭又回调到1000多点,就是后来的情况。资产价格的一个就是股票价格。资产价格另外一个价格房价,这些同志也作了研究,认为中国2006年的房价是理性的,如果以2006年为基础的话,中国的房价每年的上涨幅度应该是5%~10%,中国房价应该在15年或20年翻一番,这是符合中国整个经济增长情况的,但是我们2007年1—6月份就翻了一番,有的地方甚至翻了两番进入泡沫区,结果房子卖不掉了,房子卖不掉,房地产投资就进行不下去,而房地产投资又影响到51个产业,像我们钢材产业的钢材总产量35%是房地产钢材,结果房子不投资了,钢材产量就遇过了问题。51个产业遇到了问题,尤其是地方政府收入里边,50%是非税收收入,房子卖不掉了,地就卖不掉了,地方政府就遇到困难了。对资产价格2006年10月份已经有了一个研究,研究结果就是这样,2009年市场一直流传一个观点,中国的资产价格里边股价偏低,房价偏高就是基于这个模型判断的,实际按照正常,我们的股票价格应该在5000点左右,现在仅仅是3000点左右,为什么呢,就是我们IPO速度很快,只要你刚涨,我们就让更多的企业上市,实际股票也是一种商品,股票价格是由股票的共处关系所决定的,当股价涨的时候就说明想买股票的人多,我们加速让更多的企业上市叫IPO。当我们上市涨到3500点的时候,一个星期内我们四个IPO,最大是光大证券,你有多少钱就买吧,不信把你吸不住。最近刚刚涨,中野上市,大盘点最后大家看到所以没有恢复到正常状况,原因就是因为我们IPO的速度非常快。
(此文根据讲话稿整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