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戏演员的“功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1-23
/ 1

浅谈地方戏演员的“功夫”

王雅霞

二人转演员的“功夫”,受二人转表演艺术的特点决定和制约。反过来说,二人转演员的“功夫”,又具体体现出二人转表演艺术的特点。

那么,二人转演员的“功夫”,主要有哪些呢?根据笔者二人转表演的艺术实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全功夫

众所周知,二人转的表演艺术特征是“千军万马,就靠咱俩”,是“化出化入”、“分包赶角”。著名吉剧作家王肯先生说过:“二人转‘咱俩’的形象,具有三重性:两个彩扮的含有小旦、小丑行当因素的形象;跳进故事中人物时塑造的人物形象,演员本人的形象。”(王肯:《土野的美学》,时代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2l页)著名戏剧理论家兼剧作家田子馥也说过:“‘二人’与‘咱俩’这个艺术王国的新概念,既模糊又清晰,既普通又特殊,既等同又不同。‘二人’和‘咱俩’都是内涵丰富、功能多样、生气灌注、运动不止的具有美学意义的艺术现象的文化符号。”(田子馥:《二人转本体美学》,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l版,第3l页)

因此,二人转演员除交叉扮演“化入”部分的各种角色外,还要演出一旦一丑的基本特点与演员自身的风格特色,比起戏曲演员一般只以本行应工与演出流派特色来,二人转演员要求有“全功夫”。比如旦行演员,不仅要会演青衣、花旦、彩旦等女性角色,还要会演老生、小生、花脸、三花脸等男性角色;又比如丑行演员,不仅会演男性各种角色,而且会演各种女性角色。《大西厢》中的丑行,就以扮演红娘为主;《猪八戒拱地》中,旦行就扮演孙悟空;《洪月娥做梦》(单出头)中,旦行一人就扮演洪月娥、罗章等多种人物。

不仅行当功夫要全,而且“说、唱、扮、舞、绝”五功也要全面掌握,要“多专多能”。不能像戏曲演员那样,青衣只要唱工,武旦只要武功。

二、硬功夫

二人转老艺人有艺诀曰:“身上有功夫,心里有观众。”这里的“功夫”,除了指全功夫、真功夫外,还指硬功夫。

二人转表演有长也有短,“长处是女演男,男演女,老演少,少演老,反差大,会引起观众意外的兴趣;短处是形与神相距太远,穿小旦服装演包公,或穿小丑服装演红娘,自然有局限性”。(王肯:《土野的美学》,时代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23页)

而要使这种局限性尽量缩小,二人转演员就必须具有出神入化、夸张变化、写意诗化的硬功夫,而且各种基本功也要过硬。例如:黑龙江省的二人转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张野在二人转《傻子相亲》中,就以超群的“使相”与“走矮子”及精彩的唱功、做功、舞功、说功、绝功,赢得了“天下第一傻”之美誉,红遍大江南北。

三、绝功夫

“一招鲜,吃遍天”,二人转表演艺术在这一点上与戏曲表演相似,即必须有绝技、绝艺,这集中体现在绝活上。

所谓“绝活”,“又叫‘绝技’,指表演上难度较大的独特技能,是演员必须勤学苦练方能掌握的特殊技巧”。(王玉文编辑:《二人转辞典》,辽宁省丹东市群众艺术馆编印,第272页)

二人转的说、唱、扮、舞、绝中,不仅“绝”功集中体现在绝活上,其他四功也都各有不同的绝活,如手绢功的“双手立转绢”、“出手双飞绢”、“脚踢绢”、“口叼娟”等,就是手绢功中的绝活;又如扇子功中的“抛扇”、“转扇”等,也是扇子功中的绝活;再如“扇抛绢”、“扇托绢”等,则是扇子功与手绢功相结合的绝活。

四、神功夫

“中华有神功”,不仅表现在武术上,也表现在二人转表演艺术上。

所谓“神功夫”,指二人转表演上的神髓、神韵,这是综合“内功”。必须靠演员的文化艺术修养、深厚的功底造诣、多年的实践经验、灵动的艺术悟性,才能获得这样的“神功夫”。如赵本山的表演,就充满二人转表演艺术的神韵,遂成为大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