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粤剧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锣鼓,是粤剧的组成部分,是戏曲节奏的支柱,它在演员的唱、做、念、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设计的锣鼓,演奏的技巧、方法,和表演者的配合,将直接影响整个戏的舞台效果。笔者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对锣鼓在粤剧中的重要性及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粤剧;锣鼓;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是我国南方的一大剧种。粤剧流传甚广,不仅在广东、广西粤语方言区,而且遍及全球,在有粤籍华侨聚居的地方都会有粤剧的流传。粤剧有别于外省戏曲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融集南北、中外唱腔音乐,以白话演唱,既属于中国写意派戏剧范畴,又具有轻快流畅、新款善变的个性,经过历代粤剧艺人的大胆创新,精心雕琢,将广东民谣、广东音乐、小调融合一体,从而形成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地方戏剧。曲调旋律优美,宛转悠扬,享有“南国红豆”的美誉。早期的粤剧戏班,乘坐专门租用的“红船”沿珠江内河穿梭往返于各埠演出,故称粤剧艺人为“红船弟子”。
一个完整的粤剧团体,是由众多不同的部门组成,演好一台戏,更需要台前幕后众多部门一起配合才能使之完整的上演。锣鼓(打击乐),在粤剧众多部门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锣鼓艺术对粤剧演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在渲染舞台气氛、调节表演身段、配合语言韵律、掌握唱腔与伴奏音乐的节奏和速度以及丰富乐队的音响方面起着积极和良好的作用,而且在以节奏音响带动全局、贯穿全剧、统一整个舞台的节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一台锣鼓半台戏”,可见锣鼓在戏剧里的重要性。
在粤剧行内,乐队称之为棚面。音乐领奏者称为头架,而锣鼓的领奏者称为掌板。粤剧锣鼓一般需要三四个人组成——掌板(鼓)、八手(镲)、九手(锣)、小锣。有时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营造更好的锣鼓效果,会根据需要而去增添更多的人员来担任不同的位置。掌板,是整个锣鼓队的领奏,同时也是一台戏里气氛与节奏的指挥者。为掌板者,首先必须要精通基本的粤剧锣鼓点、排场、粤曲结构以及锣鼓设计等粤剧知识。每一部戏的开始都离不开创作与设计,没经过锣鼓设计的新戏就像一张没有色彩的黑白画。想要设计出好的鼓点,需要充分全面的了解每一场戏,掌握好每一场戏的唱、做、念、打等各种气氛转换的设计与铺排。根据不同的动作去使用不同的锣鼓点,因为戏曲表演中的身段动作很讲究节奏性与舞蹈性,许多特定的身段动作是在一定的锣鼓点的配合中完成的,特别是一些繁难、惊险的动作,在鼓点的准确性上要求更为严格,鼓点的不准很容易导致失误。有些地方更要用不同的转接方式把各个鼓点连贯起来,让其融合成一个符合剧情需要的锣鼓组合,使每个动作都有其精准的鼓点。每一个精准的鼓点都会为整台戏的精彩而加分。
除了精通基本的粤剧锣鼓点、排场、粤曲结构以及锣鼓设计,掌板还需要有清楚易懂的“影头”(提示)。“影头”——是掌板与下手之间的基本沟通。作为锣鼓领奏者,如何去带动下手(锣、钹、手锣等人员),令下手配合自如,让下手知道自己下一步准备用什么锣鼓点,或者需要怎样的力度。这时,清楚易懂的“影头”就是关键所在,毕竟锣鼓打的是配合。一轻一重,一放一收,尽在举竹之间。“师父带入门,修行在个人”,人与人之间对鼓点“影头”的理解都不一样,不保证每个鼓点都能想到一块去,这时领奏者的“影头”就是为了让团队的鼓点统一,提高默契感。当然,一个团队想培养出高度的默契,肯定离不开长时间的磨合。就算掌板个人能力再强,如果“影头”不清楚,带不动下手,一切也是徒然。当然,优秀的掌板也需要优秀的下手来配合,最近网络有那么一句热词“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团队配合的锣鼓也一样。
粤剧打击乐使用的乐器品种丰富,现常用的分别有:大小沙的(板鼓)、大小木鱼、双皮鼓、战鼓、定音鼓、高边锣、文锣、贡贡锣、手锣、大钹、狮钹、川钹、高中低京锣钹等等等。粤剧鼓点也极其丰富,现常用的大致可分为五类,分别是:高边锣锣鼓、文锣锣鼓、京锣鼓、小锣锣鼓和单打锣鼓。不同的角色可以使用不同的锣鼓点,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去设计相应的鼓点。多样的变化,任意的组合,使粤剧锣鼓更加丰富,更加灵活。高边锣是粤剧武打戏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如高边锣牌子头、十一、九、七才首板锣鼓、锣边花、慢板锣鼓、挂牌、上天梯、七星等等等高边锣鼓点,响亮的锣音与各种各样的高边锣鼓点能让整台武打戏显得更有力量。在南派武打戏《虎穴锄奸》中,姜元龙与太师的家将对打当中运用了“打手桥”、“椅子功”、“高台功”等南派武戏绝活,顿挫有力、宏厚带爽的高边锣手桥锣鼓结合勇猛刚烈、风驰电掣的对打动作,使场面气氛变得气势磅礴、火爆激烈,实在令人热血沸腾。粤剧中的武打戏中除了铿锵有力的高边锣鼓点,自然少不了粤剧传统牌子。《虎穴锄奸》中用到了出门迎接或升堂用的高边锣“小开门”、喝酒的“帅牌”、开打的“风入松”等传统牌子,让整台戏的听点丰富不少。粤剧传统牌子有很大部分都是从昆曲、高腔和吹腔吸取过来的,另一部分则原是广东民间礼仪牌子乐(如一锭金、马务吹、丧笛等)。数目繁多,旋律丰富,包容性强,善于取众家之长,把好的东西融合贯通,自成风格。牌子的使用,一般都是为了衬托、突出戏剧情节、人物的动作和特定的思想感情,大多用在配合传统表演排场和制造比较强烈的舞台气氛。一台武打戏,单靠锣鼓去衬托会过于乏味,粤剧武打戏多多少少都会用上几句传统牌子。
自粤剧一代宗师、著名表演艺术家薛觉先老前辈吸取京剧锣鼓与演奏方法后,粤剧锣鼓又迈出了改革的一大步。从此,粤剧武打戏除了传统大锣鼓之外又多了新成员——京锣鼓。京剧的京锣、京钹、手锣声音洪亮而清脆,有别于传统粤剧大锣鼓,在配合表演中有着其独特的一面。急急风、马腿、四鼓头、夺头、闪才等京剧锣鼓点近数十年广泛使用在粤剧舞台上。武戏好看,文戏耐听。文戏虽没有武戏火爆的场面,却有着优美动听的唱腔与情节感人的表演。粤剧文场一般都是使用文锣或者文京锣,相比高边锣宏厚响亮的锣音,文锣的锣音多了些柔和与庄重。文场注重唱腔,粤剧唱腔是以梆黄、歌谣、牌子、杂曲、念白、佛曲等唱式来组成。粤曲的一般腔调里,凡属于“梆黄”都是四拍子为一小节,它的节拍是用一板三叮;中板式两拍子,用一板一叮;流水板之用板不用叮,只有快与慢之分,快中板就是快的流水板。每一种曲调都有其独特的格式,不同的曲牌都会有相应的锣鼓点做起式。如用于梆子慢板的慢板锣鼓、二黄的唱功一才、中板的撞点锣鼓以及滚花的五才锣鼓等等等。
武戏难在掌握点数,文戏却难在节奏控制,文戏里曲与曲之间的气氛音乐的处理和速度掌握是掌板最大的考验。曲牌节奏的快与慢都取决于掌板所给出的每一下“大”的度数来跟奏。度数掌握的好不好,要靠个人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是一问很难掌控好的技巧。学校里,老师可以把他所会的鼓点倾囊相授于我们,但是度数却要靠我们自己个人去悟和理解。想要掌控好度数,需要掌板去了解戏的背景情节和场景的气氛,更要熟悉曲牌的主旋律与对曲牌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把精准节奏传递出去。如《梦断香消四十年之沈园题壁》选场,讲述陆游游览沈园时偶遇前妻唐婉与赵士程的情景。这场戏其中有一段叫“落叶摇情弄”的小曲,它将陆游与唐婉之间的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小曲的节奏根据角色的情绪波动而转换快慢强弱,纠结去留与倾吐心声时的慢弱和突然醒悟要避嫌时的突快,每一次节奏转换,都需要掌板准确的带领着。同一首曲牌,在不同的戏或不同的气氛场面里,会根据掌板给出的节奏快慢而奏出不一样的感觉,所以在文戏里,掌板对度数的掌握非常重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现时,培养出一位优秀的粤剧人才,不仅需要时间,更重要的是需要人。由于学戏很苦,行业低迷,生活压力大,现在坚持学戏的人越来越少了。戏剧的传承,说到底是人的传承,若是没了人,那戏剧便会慢慢的被人遗忘。现在中国的很多戏曲剧种都已经列入世界级或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亦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处境。一位粤剧老前辈曾说:“继承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创新!但继承没有了传统、没有了过去的东西,也就没有一种依据、没有一个基础。不行,离开了基础是不行的,但永远死守住传统,这样也不行,一定要‘创’,向前走!”
当下粤剧乃至中国传统戏曲的不景气,原因很多,观众的流失是其中一大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娱乐方式五花八门,相对戏曲来说,很多年轻人或更钟意现时的消遣方式。时间光阴的流逝,老一辈的戏迷越来越少,行业的市场逐渐缩小,以前看大戏人山人海的盛况已很少见。如何去吸引更多的新观众,创作更多迎合现代年轻人口味的作品,是我们未来努力的一大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宜.粤剧锣鼓在舞台戏曲中的重要性[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2(02)
[2]欧阳靖,锣鼓在粤剧表演中的运用[J]南国红豆,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