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亚低温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

施钢基谭达安

施钢基谭达安(广东省怀集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怀集526400)

【摘要】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调查对象主要为2005年~2013年在我院接受亚低温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患者共45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22例,治疗组患者在入院后确诊需要手术治疗后应立即进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23例,主要采用常温组进行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3.46%,X2=11.3834,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较为理想的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200-01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是现在临床颅脑损伤治疗较难功课的问题,近年来,临床上开始采用亚低温的方法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效果较为显著,并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我院与2005年~2013年采用亚低温的方法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患者共45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主要为2005年~2013年在我院接受亚低温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患者共4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15岁~69岁,平均年龄43.5岁,所有患者均是在伤后12个小时之内收入院治疗,且没有任何重要脏器合并伤以及功能性衰竭症,血压正常。进行头颅CT可见:23例两侧大脑半球出现弥漫性肿胀合并脑内小血肿,中线没有出现偏移;22例半球性脑肿胀合并脑挫伤。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22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主要采用亚低温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对照组2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主要采用常温组进行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手术情况等方面差异性较小,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患者在入院后确诊需要应立即进行亚低温治疗,主要方法采用半导体水循环式降温毯,时间为伤后12个小时内,将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并辅助呼吸机进行呼吸,并给与静脉滴注,静脉滴注的主要成分为:生理盐水450ml+异丙嗪50ml+卡肌宁200ml。当颅内压将至正常后,可以停止亚低温治疗,并减少静脉滴注,直至体温恢复正常;对照组采用常规降温毯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但不采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将患者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两组患者在其他综合治疗方面没有任何差异。

1.3疗效判定

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生活和工作完全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和工作基本不受影响;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任何改变,甚至加重,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两组患者治疗比较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X2=11.3834,▲P<0.01。

3.讨论

弥漫性肿胀又称弥漫性水肿,是一种脑细胞周围间隙和脑细胞内液体集聚的病理状态。多见于闭合性脑损伤。一般在外伤后12个小时内脑组织出现广泛性的肿大,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外力使桥脑篮斑以及丘脑和下丘脑等血管运动中枢受到损害,使脑部血管调节功能丧失出现麻痹,造成脑血管的扩张,进而导致脑体积的增大[2]。弥漫性肿胀具有病情较重、发展较快、死亡率较高的临床特点。早期进行脑灌注压以及颅高压的降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继发性脑损伤。

降低脑细胞能量代谢、氧耗;使脑组织乳酸积蓄并减轻内源性毒性产物对脑组织的损伤;抑制氧自由基以及儿茶酚胺、兴奋性氨基酸等内源性有害物质的释放,在一定长度上防止出现细胞的凋亡,进而促使神经细胞结构以及功能的恢复[3]。以上这些均为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机制。

临床上出现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致残以及死亡的原因多是由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弥漫性脑肿胀以及颅内高压。对于伴有中枢性高热患者,单纯的采用脱水剂无法将颅内压降到较为理想的水平。有研究表明:脑温在超过38.5°时,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较为明显,最终导致脑水肿情况更加严重。亚低温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脑部温度较高而引起血脑屏障功能出现紊乱,使脑细胞水肿的程度减轻[4]。此外,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脑组织耗氧量,保护血脑屏障,使脑水肿减轻,较为有效的阻断脑缺氧、脑水肿以及颅内高压这一恶性循环,降低颅内高压,还可以在脑缺血的早期减轻缺血半暗带的受损害程度。

上述研究可知33°~34°亚低温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较为可靠,呼吸机辅助呼吸这种治疗模式,如应用较为合理可以明显减少酸碱平衡紊乱,使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降低到最低[5]。有文献报告,当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时亚低温治疗不会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只有在治疗时间过长以及温度超过治疗所需范围以及操作不当是则会出现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研究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3.46%,X2=11.3834,P<0.01。

综上所述可以亚低温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效果较好,较为微量的侵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脑代谢所处状态,减少急性脑组织损伤所出现的并发症,使神经功能和预后情况得到最大的改善[6]。因此做好治疗整个过程的治疗计划以及合理掌握用药量,严格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可以说亚低温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较为理想的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顶新,张圣邦,郭西良等.亚低温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38例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18-20.

[2]张春雷,王玉海,蔡桑等.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分型及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10):1054-1056.

[3]魏璐城,李卫贤,蒋金泉等.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4):698-700.

[4]HoneybulS,HoKM,LindCRetal.Decompressivecraniectomyfordiffusecerebralswellingaftertrauma:long-termoutcomeandethicalconsiderations.[J].TheJournaloftrauma,2011,71(1):128-132.

[5]TakeuchiS,NawashiroH.Decompressivecraniectomyfordiffusecerebralswellingaftertrauma.[J].TheJournaloftrauma,2011,71(1):266-267.

[6]雷绍宏,顾湘琪,冯飞等.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及预后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22):3465-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