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

沈才芳

沈才芳(雷波县卡哈洛中学四川雷波616550)

【摘要】启发式教学既有教育科学的探究,又有教学艺术的升华,只要教师能注意讲授艺术,提问艺术和设计艺术,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使学生发表创见,培养创造精神,达到教与学的最佳境界,同时提高素养。

【关键词】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启发学生思维为目的,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对激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课堂主体地位都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成为教师们探讨的问题,下面是个人观点供参阅。

1.进行意志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结合教材介绍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优秀杰出人物的事迹,引导阅读优秀文艺作品的人物形象及学习周围的典型,从榜样中汲取食粮,磨练意志。如:学习《岳阳楼记》时,内容主要表现作者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体现范仲淹身处逆境,奋斗不息的坚强意志。教学时设计思考:他做这篇记的目的是什么?自已当时的处境怎样?从中看出怎样的精神品质?从而领会到那种身处逆境而不消沉,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品格。同时结合自已的学习实际思考:学习上的失败怎么看待?如果你现在身处逆境,会怎么办?评析: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逆境,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坚强意志。

2.鼓励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中应注意引导树立问题意识,有兴趣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要打破应试教育框框,鼓励大胆质疑,形成敢于质疑的氛围,才能催生创新意识。如:课文《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分析中认为胡屠户是个贪财如命,趋炎附势的小人,生1:胡屠户骂范进,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简单地说对中举前的范进的态度上就说他是个小人,此时引起争议。生2:胡屠户这个人,从做为范进的岳父的角度来看,他是个好岳父,因换谁在他这个角度,有了范进这么个只会死读书不会生活的女婿,都会责骂范进,这也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生3:胡屠户为什么不让范进也去做屠户,光骂他又有什么用?引起再次互动讨论得出:在当时情况下,胡屠户由于深受到科举制度的毒害,中了举的范进在他眼里是好的,有前途的,没中举的范进在他眼里是不成器的,没有用的,同时也决定他只能让范进在科举这一条道上走下去,而不能有其他的想法……评析:通过质疑、解惑,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活跃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3.用对比描写手法进行启发

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的知识引导进行对比,启迪积极思维在比较对比分析中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如:《荔枝》一课开头描写:想想自己生到28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没有吃过荔枝呢!再看一斤荔枝要好几元,挺贵的,当时每月工资只有42元。想让母亲尝尝鲜,就咬咬牙,鼓起几分胆气买上一斤。这些句子采用了数字对比方法进行描写,表达对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数字对比启发学生,体会到作者是在对母亲表达一种深深的一片爱心。这样,加深对课文理解。

4.将提问与讲解、讲述等方法配合使用,增强启发性

教学中,师是否激发思维,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如果提出的问题,学生愿意去想,感到有兴趣,非想出来不可,就可能积极去思考。教学时,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把问答与讲解、讲述配合使用。以讲解解决难题,以讲述带过一般,以讲解、讲述提问准备条件,再以问题突出重点,启发思维,引导理解分析教材。如:教学《故乡》时,全文通过“我”回故乡这件事的具体描述,展示主人公“悲凉”的心境,和破败荒凉的旧中国农村面貌。在此基础上作者在典型环境中对人物描写提出问题,启发分析:作者在《故乡》中写杨二嫂,只用了短短两百多字就成功地写出一个典型人物,这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写她有什么意见?随后引导学生扣住原文分析:杨二嫂,过去人称之为:“豆腐西施”。二十后,她变成一个“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停的圆规”。说明当时兵匪官绅捐杂税的压迫和摧残,使贫农破产,这更显示出当时农村经济破败萧条的广泛性。另外,杨二嫂还敢于揭露旧社会里“讨三房姨太太,坐八抬大轿”的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虽然,她找错了抨击的对象。杨二嫂自私,贪小便宜,这是由她的小市场身份决定的,也是当时病态社会中一个典型代表,农村经济的破产引来了她这样的小市民随之破产,致使她二十年后,景况不如以前了。为了生存,她公开向“我”要些破烂木器回去用,走时“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可以说这都是生计所迫。评析:这样讲述与启发提问归纳相结合,引导分析人物,既节省了时间,突出了重点,也有助于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5.互动中体现启发式教学

课堂教学在互动中体现,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因此师引导生进行由课文选材到社会的实际联系,对于认知具有极强的意义。如:教学《背影》时,课文内容是儿子写父亲,只“把父亲的背影作为主题”;“父亲的背影原是作者常常看见的,现在写的却是使作者非常感动的那一个背影”;父子在南京耽搁了一天多时间,其间有许多经历,但文章只写了“一个瞬间的父亲的背影”。可见这里选材的标准:凡是和父亲背影没有关系的事情都不用写;凡是要写出来的事情都和父亲的背影有关系。①全文记父亲说的话只有五处,都十分简单。按理说,在“家中光景很是惨淡”的境遇里,在父子难分难舍的离情中,交谈、告诫、嘱咐,自是不少,为何作者只记了这极普通极简短的几句呢?仔细审析,可以看出文章在这里选材的标准是:只记叙可以表现“里头含蓄着多少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深情”的话语,使读者“读到这几句话,不但感到了这些意思,还仿佛听见了那位父亲当时的声音”。②“使作者非常感动的那一个背影”在文章中有两处叙述,皆是作者目睹:A在父亲去买桔子,爬上那边月台的时候;B在父亲下车走去,混入来往人群里的时候。A作者“把父亲的背影描写得很仔细,是依照当时眼见写出来”的;B作者却只写了“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一句。其选材的原则是:能突出以直观描绘“父亲的背影”的地方,就应该不厌其详、细致入微地写;不能以直观描绘的地方,就绝不妄加虚构。③父母为抚育子女成人、成才,历尽艰辛,可谓呕心沥血;而学生身受父母慈爱,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实际,运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并适时给予点拨,使学生对父母形成正确的认识。此时应紧扣父亲疼爱儿子这个中心,重点剖析“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情节,充分体会父亲的用心和艰辛;并通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分析,体会到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

6.教学后引导拓展

语文课应当开放和充满活力这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如:苏东坡的《赤壁赋》,这首词充分表达苏东坡徘徊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间,既想出世又想入世;既积极进取,又退让无为。而引导思考:中国古代文人不仅苏东坡一人,像李白、欧阳修、范仲淹等都具有这样的人格两重性,造成这种人格的根源是什么?学生在课外查资料,写小论文,有一部分学生在小论文中提到,中国古代文人很明显受到两种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人生仕途得意时,儒家进取思想处于支配地位,失意时,道家思想使他们自我麻醉,中国古代的文人很多都是这样的。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既有教育科学的探究,又有教学艺术的升华,只要师能注意讲授艺术,提问艺术和设计艺术,启发运用已有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使学生发表创见,培养创造精神,达到教与学的最佳境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教材和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