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215100
摘要:沉香树因伤而产出沉香,这个现象引发了笔者对于小学生挫折教育的阶梯状反思:挫折存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学生的耐挫能力亟待在教师、家长及自身的共同努力下提高。学生受挫后应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使挫折成为促进自己成熟、进步的良机。教师、家长可在孩子的成长路上设置障碍,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挫折教育。
关键词:“沉香现象”耐挫挫折教育
发现:匪夷所思的“沉香现象”。
沉香乃众香之首,神秘,奇异,倾倒众生,其极品每克能卖一万美元,被喻为“植物中的钻石”。那么,沉香是怎么得来的呢?
笔者从书中了解到:沉香取自沉香树——一种瑞香科植物,不过,并非每棵沉香树都能产出沉香,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当这种树的树心部位被虫咬破皮、风吹折枝或人为损害后,恰巧伤口又遭遇一种名为“黄绿墨耳真菌”的微生物感染,奇妙的变化就产生了:黄绿墨耳真菌从树的破损处入侵至树的体内,遭到树内抗体的排异,而黄绿墨耳真菌又不屈服,顽强地与抗体斗争,从而进行新陈代谢,在此生化过程中,不断生成倍半萜和色酮类物质,这两种物质就是沉香。
也就是说,沉香的产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受伤,二是遭遇黄绿墨耳真菌的侵入。二者不可或缺,否则沉香树还是沉香树,只是树内没有沉香。
——多么匪夷所思的沉香“秘史”,笔者姑且称之为“沉香现象”。
联想:受挫,幸耶?不幸耶?
由树及人,“沉香现象”令笔者联想起人生的挫折。
没有人会欢迎挫折,人们总是希望风调雨顺、一马平川。然而,现实却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前进路上并不总是鲜花相送,偶尔亦有风雨相伴。遭遇了挫折,到底是幸还是不幸?这是一个辩证的话题。
想想我们的学生,他们绝大多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任其予取予求,于是他们养尊处优、任性专横,内心却稚嫩得很、脆弱得很,一旦遭遇挫折与失败,轻则黯然伤神、茫然失措,重则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甚或走上攻击、轻生的极端之路。对于他们,受挫便是“不幸”:挫折会毫不留情地搅乱原本风平浪静的心境,一点点击溃岌岌可危的信心。
遭遇挫折真的很“不幸”吗?当然不是,“梅花香自苦寒来”,这道理我们都懂。想方设法避免挫折是愚蠢的,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当挫折来袭,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能否使学生激活内在的“抗体”,勇敢地把握“被侵害”的机会,产生积极的“化学反应”,并凝结成宝贵的“沉香”?我们能否有效地汇集各方面的教育合力,使挫折成为学生生命中另一种形式的“幸运”?
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全国闻名。在当年那些出类拔萃的“神童”里,就有今天的微软全球副总裁、IEEE最年轻的院士张亚勤。但在当时,全国大多数人都只知道有一个叫宁铂的孩子。二十年过去了,宁铂悄悄地从公众的视野里消失了,而当年并不知名的张亚勤却享誉海内外,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他们抗挫能力的差别导致了今天的差距。因为成长过程过于顺利,致使宁铂很难有勇气面对失败。大学毕业后,宁铂虽然强烈地希望报考研究生,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弃自己的希望,因为他太害怕失败了;而张亚勤在挫折面前不怕失败,勇于进取,从而铸就了他今日的辉煌。
作为教育者,我们又从这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只知预防挫折、抵挡挫折还不行,对于某些一直处于“顺境”之中的学生或内心过于脆弱的学生,如果生活中暂时缺少了“挫折”,咱不妨设置障碍,布一些“温柔的陷阱”,让他们“摔摔跤”、“补补钙”,增强增强免疫力。这便触及“挫折教育”的内核了。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说白了,就是有事没事挖挖“陷阱”,让孩子从小多吃苦、多受累,让他们经受一些自己意外的困难和失败,从而锻炼孩子承受挫折和失败的心理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这“挖井”的,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甚或其他什么人。
在学校里,教师可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能提高学生耐挫力的实践活动。如故意设置一些障碍,创设挫折情境,让学生在脏、难、严的环境中活动碰些“钉子”;再如,通过组织一些时事知识竞赛、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等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强化学生的精神,增强学生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勇气。
在家中,父母也要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一些挫折障碍。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情绝不包办;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难题自己想办法解决,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插手;夏天可以不开空调,冬天可以收起电热毯;偶尔可以送去参加野外夏令营……可用吃苦教育、生存教育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使他们懂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参考文献
[1]高兴宇沉香形成不容易.特别文摘,2013年,第4期。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广东科技出版社,2012年。
[3]吴樟曹佳神奇的情绪力量.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