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急诊优质护理安全文化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儿科急诊优质护理安全文化初探

王旭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探讨优质护理时代的儿科急诊护理安全文化,主要从质量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教育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安全文化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025-02

DiscussiononsafetycultureofQualitynursinginpediatricemergencydepartmentWangXuqin.

EmergencydepartmentofZhangzhouHospitalaffiliatedtoFujianMedicalUniversity,FujianZhangzhou363000

【Abstract】Todiscussthesafetycultureofpediatricemergencynursingintheeraofhighqualitynursing,mainlyfromtheaspectsofqualityculture,materialculture,systemculture,behaviorculture,educationalculture,spiritualcultureandsoon,toprovidepatientswithqualitynursingserviceandimprovepatientsatisfaction.

【Keywords】Qualitycare;Emergency;Safetyculture

2010年1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1]。护理安全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次多方面的内容。护理安全文化要求护士创造和谐安全的氛围,形成安全的理念、意识、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达到减少护理差错、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2]。本文主要探讨优质护理时代儿科急诊的护理安全文化。

1.质量文化

“十三五”时期,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必将推动护理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发生深刻转变,为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改善护理服务体验、实现科学护理管理创造有利条件[3]。抢救技术性和时间性是体现应急能力的水准,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积累形成的。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科室全员参与质控管理,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人人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及抢救流程、应急预案,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关键环节重点管理;加强对各种危重症如:外伤、中毒、传染病救治、突发猝死、惊厥、急性呼吸衰竭、消防紧急疏散患者等应急预案进行统一培训、统一考核,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急诊医学已从经验医学向询证医学、进而向精准医学递进,从“先开枪再瞄准”向“先瞄准再开枪”的急救理念迈进。因此,优质护理时代,要做个与时俱进、精准化的儿科急诊护士,需要准确的判断、果断的决策,娴熟的抢救技能,因症、因病、因人施救,保证抢救质量。

2.物质文化

2.1安全设施

医疗环境不断改善、医疗技术飞速发展、新仪器设备大量投入,急诊护理人员要坚持使用和维护相结合原则,做好“四定”(定量供应、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操作人员做到“三好”(管好、用好、维护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确保抢救物品、药品、仪器设备等的完好状态,并做好严格的交接班,保证应急可用。

2.2安全标识

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患儿病情急、家属情绪不稳定,医疗期望值高,是医疗纠纷的高危科室,也是发生暴力事件的重灾区。因此,急诊的各种安全标识应该完善与醒目。特别是突发暴力事件时紧急求救用的警报按钮、火情警报按钮、防滑防跌标识、传染病隔离区域、各种检查的指示路标等都应有醒目的标识,维护和促进患者安全、医务人员安全,环境安全,防患于未然。

3.制度文化

医院管理日趋严格、医护人员高度紧缺,病人要求不断提升、病人及家属的法律意识不断加强、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护理工作处处充满风险。2008年1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17号国务院令,公布《护士条例》(以下称《条例》)。《条例》的公布施行,对于保障护士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因此,建立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强化医护人员安全意识至关重要。护理核心制度是护理规章制度的核心部分,贯彻执行护理核心制度,是规范临床护理管理,保证护理安全、提高医院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作为儿科急诊护士不能懂医而不懂法,要学会知法、守法、用法,特别要熟练掌握与急诊有关的核心制度,比如:首诊负责制度、急诊预检分诊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急救药械管理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病例书写制度等。防止因违法或违背制度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给患者带来伤害、给医院造成损失、给自己造成不安与内疚。

4.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包括态度、沟通、技术、评估等,是患者与家属因素、医方因素、社会因素等的复杂综合。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的研究指出:沟通障碍已成为60%以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6]。微笑带动语言、传递信心,是交往的润滑剂。因此,儿科急诊护士不但要有精湛的急救技能,做好患儿及家长的躯体和心理评估,还要主动提供热情、微笑、无缝隙护理,拉近与病人的距离;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做到五声习惯化服务:接电话时有问候声、患者初到时有迎声、进行治疗有询问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患者离院有告别声。各种操作前都应向患儿及家属做简练、贴切、清晰的解释,操作失误时不要怕说对不起,不要吝啬第一时间道歉,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5.教育文化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也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美国华盛顿图书馆有这样一句格言:“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岗位技能、岗位教育,速度、品质是关键。临床教师如何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丰富的急救知识有效的呈现给实习护生?这给优质护理时代的儿科急诊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开展护理文化教育、提高护士的护理文化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拓宽护生的专业内涵,管理者不但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认知状态,也要充分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尽量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做到教师与学生间教与学的合理匹配,保证良好的带教质量,使护理安全与教学效率最大化。

6.精神文化

尊重与理解病人是医学伦理的要求,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治疗护理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医疗的本质始于需求,终于满意。在重症医疗与护理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不断出现和投入使用。优质的人品才能提供优质的护理,一个优秀的护理人员在人品上应该内有素养、外有形象,不断的学习和操练、提高技术水平和提升品质水准满足患儿及家长的需求。作为儿科急诊护士,要实行争分夺秒、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但在情感上要兼有“共情”与“分离”的综合能力,一分为二看问题。一方面是“共情”:“共情”使护士进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里面,促进护患沟通,促进疾病的康复。另一方面是“分离”:病人和医护在疾病的认识上是存在差异的,“分离”使护士站在施护者的高度、从专业者的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为抢救赢得更充裕的时间。

总之,优质护理时代的儿科急诊护理安全文化还涉及多方面内容。但我国对于护理安全文化的研究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稳定的护理安全氛围也尚未形成[2]。作为儿科急诊护士还要不断的从心理、文学、艺术、音乐等多学科领域进行学习装备,做个精诚博学、仁爱致远、有温度与好品质的医者,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全程的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1]马晓伟.夯实基础履行责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5-8.

[2]杨帅,鄢斌,李映兰.护理安全文化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03):400-403.

[3]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2016(11):24-30.

[4]李敬鹉.保护合法权益强化管理职责规范执业行为——对《护士条例》的解读[J].中国护理管理,2008(03):8-9.

[5]杨蓉,冯灵,李小麟,成翼娟.护理核心制度执行情况检查与分析[J].华西医学,2012,27(03):137-139.

[6]RiesenbergLA,LeitzschJ,LittleBW.Systematicreviewofhand-Offmnemonicsliterature[J].AmJMedQual,2009,24(3):19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