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胜(新沂市田吴小学江苏新沂221400)
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萧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苹果,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思想,那我们将同时拥有两种思想。”这段话对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课堂交流”有很大的启发。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课堂交流,让学生能真正地在交流中相互倾听、启发、分享、接纳、赞赏……这对数学教学而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精神交流的过程。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上走下来,与学生平等交流,构建一种充满民主和谐的课堂。
1.平等对话—师生互动的课堂有灵气
真正的对话要求教师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倾注真情,把爱心、微笑、鼓励带进课堂。
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180度”。“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们各抒己见。突然,一个小男孩举起了手,站起来说“我用纸剪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块,就能看出是180度。”我笑了,高兴的说:“你真棒!”顿时,教室里传来了另一种声音“老师,我也有一种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句热情的赞语,每一个亲切的眼神,都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缩短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精神的愉悦。这样的学习氛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同学真诚对话。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师生双方的平等交流,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和谐发展。
2.畅所欲言—注重情感的课堂不寂寞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进而使教学在创新潜能开发的理想与现实条件的制约性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在教学整数除法时,我在黑板上写了:14、2让学生讨论商是几时。学生经过讨论,有的说,可以把14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7,所以商是7.有的说,可以理解成14里面有多少个2,我可以用减法,14-2=12,12-2=10,10-2=8,8-2=6,6-2=4,4-2=2,2-2=0,一共减了7次,正好减完,所以得出14里面有7个2.商是7.没等学生说完,教室里爆满了雷鸣般的掌声。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学习者以其特有的经验与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加工,改造以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过程。正是有了这样的课堂环境,学生通过交流想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化,同时也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3.据理力争—具有竞争的课堂不枯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且各据其理、互不相让,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争辩,鼓励学生大胆阐明自己的观点,做到问题不辩不明、道理不说不清。提倡“据理力争”,这样有利于求得正确的认识、深层的理解,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极易萌发灵感,发现新知,激活创新的火花。
在教完“商不变性质”后,教师出示算式:752=37.1那么75020=37.1让学生判断对错。通过讨论之后,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甲方认为,这道题是对的,因为它的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10倍,那么它的商不变。还有学生站起来举例说明:202=10,那么20020=1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乙方认为,这两题是不一样的,我们所举的例子是能被整除的数,可今天的题目中有余数,我们只说明商不变,可余数是变化的。话音刚落,平时寡言少语的小名站起来,小声的说:我师我验算了一下,我觉得应该是错误的。应该是商37余10.说完抬起渴望的眼神望着我。在事实根据面前,甲方同学被乙方同学说得心服口服。最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对这题进行了分析……。
不同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进溅的智慧火花,引导或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促进学生主动去梳理自己的思路,还课堂教学以生命灵性。上面教学案例中,教师组织两组学生进行“辩论”,正是有了两组学生的”据理力争”,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创造了一个充满灵性、涌动激情的课堂。课堂中学生大胆提出了异议,教师不但真诚鼓励他,还为他创造了一个“对话”环境。“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学生在这样的生成中对话,所获得的感悟更丰盈,同时也创造出更多的具有新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