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过程中采集量和存放温度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静脉采血过程中采集量和存放温度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刘静静傅钰斌皇贵芝关飞舜任俊朱晓梅

(广州血液中心贮血发血部广东广州510095)

摘要:目的分析静脉采血过程中采集量和存放温度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广州血液中心的健康体检者1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99)和对照组(n=99)。采血量分别为2.1ml、1.8ml、1.5ml,观察组采血后立即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对照组为1.8ml样本检测结果。两组均存放于室温、4℃、-21℃,于24h后均再次上机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随着采血量的下降,PT、APTT、FIB检测结果出现一定程度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和4℃存放24h后PT、APTT结果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检测结果出现明显下降(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采集凝血标本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采血量(1.8ml±10%),枸橼酸钠0.2ml,同时标本如不能立即检测,应将样本离心后存放-4℃,切勿在过低温度中保存样本,更要避免反复冻融。

关键词:采血量;存放温度;凝血功能

临床上影响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因素很多,其中血液样本采集质量是确保检验结果可靠性、真实性的重要前提,静脉采血是否规范直接影响血液标本的质量和检验结果,所以医护人员采集血液标本时需严格掌握抗凝血项目[1]。工作中常见导致检验标本结果失真的原因有不规范采集、储存和运输。本研究通过分析采血量和存放温度对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血液样本采集质量在凝血功能检测中的重要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排除标准

(1)近6个月内发生严重创伤、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确诊肿瘤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口服抗凝药患者、合并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患者。标本无严重溶血、脂血、黄疸。

1.2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广州血液中心的健康体检者1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99)和对照组(n=99)。观察组男59例,女40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33.27±8.78)岁;对照组男58例,女41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5.18±9.6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仪器与试剂

sysmex希森美康血凝仪cs-2100i,试剂和质控品均为原装配备。

1.4方法

两组检测前12h内禁食。观察组采血量为2.1ml、1.5ml,采用枸橼酸钠(上海数学技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860)0.2ml抗凝剂真空采血管。样本采集后以3000r/min离心30min分离出血浆,并于30min内上机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TPP);对照组采血量为标准采血量1.8ml,温度为室温22~28℃。两组均存放于室温、4℃、-21℃,于24h后均再次上机检测,观察检测结果。

1.5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采血量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2.2两组存放温度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室温和4℃存放24h后PT、APTT、FIB检测结果均出现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和4℃存放24h后PT、AP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存放24h后PT、APTT结果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检测结果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实验误差中,大部分为分析前误差,而这些误差可通过质量管理措施进行有效预防[2]。采血量控制、标本存放温度是影响凝血功能结果的两个重要因素。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过程,其中钙离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凝血四项采用抗凝剂为0.2ml枸橼酸,通过其阻断作用,降低血清钙离子浓度,进而阻断血液凝固的过程[3]。抗凝剂与血液要有一定的比例,不能过多或过少。当采血量过多时,抗凝剂相对不足,易引起标本凝固;采血量过少时,抗凝剂相对过量,导致组织因子和X银子被相对稀释,造成FIB行成时间延长,凝血时间延长[4]。当血量为1.8ml时,枸橼酸钠和钙离子比例恰当,钙离子完全被枸橼酸钠封闭,凝血过程被阻断;当血量超过2ml时,钙离子相对过量,未被封闭的钙离子仍能促进血浆凝固,但凝固过程消耗了部分凝血因子,PT、APTT结果延长;当血量不足1.8ml时,枸橼酸钠相对过量,而测定PT、APTT加入钙离子是定量的,测定时过量枸橼酸钠封闭了部分钙离子,故造成凝血过程中钙离子不足。PT、APTT结果同样延长。因此,建议医护人员采集凝血标本时严格控制采血量(1.8ml±10%),枸橼酸钠抗凝剂0.2ml。

本实验观察结果显示PT、APTT、FIB在室温或4℃存放24h后检测均出现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现有研究多支持-4℃下放置24h对凝血结果无显著影响[5]。本实验在-21℃下存放24h重新检测,结果显示PT、APTT结果无明显变化,而FIB明显下降,是由于血浆样本在过低温度及冻融过程中凝血因子活性受到影响,甚至消失所致。因此,临床上凝血标本如不能立即检测,应将样本离心后存放-4℃。切勿在过低温度中保存样本,更要避免反复冻融。在实际工作中影响凝血结果因素很多,不合格标本不可避免,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一定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检测结果做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确保凝血结果的准确性,真正做到对患者负责。

综上可知,采集量和存放温度是影响凝血检测结果的两大因素,医护人员在采血过程中一定严格操作,以确保凝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李晓峰,常红叶,齐力,等.临床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式的结果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6):1021-1022.

[2]晋晶,曹喜俊.临床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6):93-94.

[3]曾嵘,石明芳.血必净对小儿严重脓毒症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5,27(5):776-778.

[4]胡冰红.采血时抗凝比例不准确对凝血4项测定结果的影响[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6,8(3):186-187.

[5]胡艳,李晓红.浅析可影响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结果的因素[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9):42-43.

第一作者简介:刘静静,1981年10月出生,山东,女,本科,广州血液中心,贮血发血部,研究方向:输血技术,

通讯作者简介:盛男,1981年11月出生,湖南益阳,女,本科,主管护师,输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