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Author’sAccountofHimself中译文片段赏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TheAuthor’sAccountofHimself中译文片段赏析

赵秀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590)

摘要:《作者自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凡散文都会讲究意境、韵味和文采。《作者自序》可谓是达到了“形美”、“神美”、“音美”之效果,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灵活而不越轨,自由而有准绳,随意而又精粹。该文以抒情为主、记叙为辅。对于这记叙性散文,阅读也好,翻译也好,都要把握记叙线索,通过对人物,事件,场景的分析,去发现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深切体验,揭示主题思想;对抒情性散文则要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要剖析文章的议论和描写,特别是要揭示其中的寓意,从字里行间发现含而不露的感情。

关键词:散文;意境;韵味

《作者自序》在国内有多中译本,林纾和魏易、夏济安、高健、隋兵、李明等都对该文进行了翻译。本文所对比的三位译者,即夏济安、高健和李明在翻译《作者自序》时,对该篇散文都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风格上,三位译者对译文的处理都比较成功。从整篇文章的传神达意方面来看,三位译者的译文都很好的再现了原文的意韵;从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以及表现手法上的处理来看,三位译者各有侧重,各有千秋。

“Iwasalwaysfondofvisitingnewscenes,andobservingstrangecharactersandmanners.”该句是原文第一句话。原文第一段描写了作者少年时代旅游的经历及其真切感受。第一句话即开门见山、点出主题,对整篇文章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突出了作者对景、人、俗三个方面的喜好。从对整段文字的处理来看,夏发挥了中文成语和四字语的优势,将strangecharactersandmanners翻译为“奇风异俗”,较之高“异地人物及其风习”要言简意赅一些。高译虽然属于一一对应的直译,但夏译的“奇风异俗”与原文仍有差异,不够具体化。李译则对该句进行分译,即将observe分别译成“见识”和“了解”以便同各自的宾语“人物”和“习俗”进行搭配。因此,李译的“见识异地的人物,了解他乡的习俗”准确到位,而且字数对应,琅琅上口,很好地将原文两个并列名词准确传达了出来。

“EvenwhenamerechildIbeganmytravels,andmademanytoursofdiscoveryintoforeignpartsandunknownregionsofmynativecity,tothefrequentalarmofmyparents,andtheemolumentofthetown-crier.”一句话中,对于foreignpartsandunknownregions的翻译,夏译的“穷乡僻壤”过于具体,因而太过。原文根本没有表明“穷乡僻壤”的意思。高译的“偏僻之所与罕见之地”较夏译略胜一筹,但不及李译的“罕至之地,未名之域”来得确切。对于tothefrequentalarmofmyparents,andtheemolumentofthetown-crier的翻译,李译和夏译运用了“语用引申”的翻译方法,具体明确地解释了emolument所代表的意义,从而使原文潜在的意义明示化,便于读者理解。而高译虽然也贴近原文,但其意不如李译和夏译显得豁达。对于town-crier,高译的“市镇报讯员”太泛,夏译的“镇上的地保”过于归化,相比之下,李译的“街头公告员”更准确达意。

“Ievenjourneyedonelongsummer'sdaytothesummitofthemostdistanthill,whenceIstretchedmyeyeovermanyamileofterraincognita,andwasastonishedtofindhowvastaglobeIinhabited.”该句中,夏译将manyamile误译为“一哩”,是没有理解manya的意思是“许多”,由于对该词理解不当,所以造成误译。其中thesummitofthemostdistanthill,高译的“远山之巅”不如夏译的“很远很远地方的一个山头”以及李译的“最远处一座山的山顶”确切,并且高译将manyamileofterraincognita译为“无名广土”有点牵强。李译将astonish用“惊叹”来表达要比高译用“惊语”以及夏译用“吃惊”更好,更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和原文的意蕴。因为翻译就是再现原文的过程,在再现原文过程中,译者需要通过依照原文来选择最符合语境的词语,好的词语能够让读者产生美好的联想,这也是原作的目的所在,所以选词在翻译过程中特别重要。因此对于这句话,李译比较成功,更能体现作者对“天地之大”的感叹,与原文的意境相一致。

“HowwistfullywouldIwanderaboutthepierheadsinfineweather,andwatchthepartingshipsboundtodistantclimes--withwhatlongingeyeswouldIgazeaftertheirlesseningsails,andwaftmyselfinimaginationtotheendsoftheearth.”该句话中,高译为“我往往怀着多么渴慕的心情漫步在······”和夏译的“我到码头四周去游荡”用的均是过去时态,而过去时态表明的是事情已经发生,但原文表达的是一种还没有实现的愿望。这样,高译和夏译就把未然视为已然,错误地理解了原文作者的意图。李译“我多么渴望”不仅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而且能激起读者一种美好的想象,意境十分柔美。

就本文而言,三位译者都吃透了原作的审美情趣和读者的审美需求。本文对三篇文章欣赏的同时,又从词句等层面上互相参照,加以评析。邓新华认为:“由语言结构包容在内的作品精神气质如意境、神韵、气势、情态、韵味、风貌等,这是一些非物质形态的、非直观的审美要素,它构成最高审美境界,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因此,我们在评析译文的质量时,必须考虑到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