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珠(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150088)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3-0353-02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栓塞化疗术后护理
我院自2001年6月~2005年6月对166例临床或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施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使患者的存活期从3~6个月提高到1~6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通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治疗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除疑惑,作好接受治疗的心理准备。向家属讲清利弊,说明手术的作用和必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取得家属的谅解。家属需签知情同意书。
2.术前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了解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术前做好皮肤消毒准备。
3.胃肠道准备术前禁食4小时。
4.其他准备指导病人注意保理,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做好抗生素、碘过敏试验;对于老年、虚弱或预计手术难度较大、手术时间长的病人,应常规放置导尿管。
5.术后病人卧床12小时,穿刺肢体平伸6小时,穿刺点局部砂袋压迫24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观察该侧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
6.静脉补液、鼓励病人多饮水,减轻化疗药物对肾脏的损害。观察尿量、颜色,每日尿量应在2000ml以上。如出现少尿、血尿,应协助医师行补液、利尿、碱化尿液的治疗。
7.进食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多食水果、蔬菜。
8.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发热发热常在栓塞术后2~3天出现,持续数日,最高可达40℃以上。发热主要是肿瘤坏死、部分吸收所致。不同的栓塞剂引起的发热反应各异,碘化油、明胶微球致体温升高明显,碘苯酯、无水酒精次之,明胶海绵块、不锈钢圈致体温升高较轻。
处理:一般不予特殊处治,也可适量应用退热剂,如中医辨证,柴胡注射液或消炎镇痛栓塞肛。高热病人应及时应用抗生素并给予高热护理。
(2)局部出血穿刺点的出血多因穿刺困难而反复穿刺或术后压迫止血不当所致。也有病人合并高血压,血管扭曲导致扩张器或导管进入困难,血管上的穿刺孔过大,扩张管或导管鞘前端破损或粗糙将血管撕裂而发生。开始表现为局部肿胀,继而在局部皮下出现张力性包块,质较硬,皮下淤血,局部疼痛并发热,严重者可致血管受压狭窄。后期在穿刺点附近出现大片皮下淤血紫斑。
预防处理措施:手术结束时,拔出导管和鞘后立即有效地压迫穿刺点。巨大的血肿或有感染、患肢血运障碍时要抽吸引流或手术切除。
(3)肝区疼痛肝区疼痛在释放栓塞剂后立即出现,与肿瘤所在的部位有关。当肿瘤靠近肝包膜时,疼痛较重。
处理:肝区疼痛轻微者。可在临睡前口服罗通定片120mg,连用3天即可缓解。剧烈者可临时肌内注射哌替啶100mg,如肿瘤已被成功栓塞,肝区疼痛会随肿瘤的梗死而很快缓解、消失。
(4)异位栓塞末梢型栓塞剂错误释放或反流进入非靶器官、非靶部位,称为异位栓塞。栓塞后立即出现腹痛或伴呕吐咖啡色物,应考虑异位栓塞可能。少量碘剂、无水乙醇等反流,可造成恶心、腹痛、呕吐咖啡色物,一般能够缓解。如果栓塞剂反流较多或发生微球反流,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进入胰腺毛细血管,可能导致胰腺坏死,出现腹痛、腹胀、肠麻痹、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栓塞剂流入胃十二指肠动脉还会发生胃肠道出血,故使用末梢型栓塞剂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反流。发生腹胀、肠麻痹者,应行胃肠减压及对症处理,部分病人可恢复。应特别警惕大量碘剂或微球类物质的异位沉积,防止胆瘘、胰腺坏死、胃肠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控制栓塞剂的总量和流速,将胃十二指肠动脉开口处封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预防处理措施:在技术上要求尽量实现超选择插管以防止栓塞剂反流,较为理想的是使用微导管技术,导管更接近肿瘤组织,使栓塞剂最大限度地聚集在肿瘤血管内,减少栓塞剂反流,避免非靶器官损害。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情况,观察呕吐物的量、色、性质及生命体征。必要时指导病人禁饮食,行胃肠减压,观察引流物的性质和颜色,静脉补液或输血,保证有效循环血量,做好抗休克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5)消化道出血可因异位栓塞而引起,而无异位栓塞的病例,也可能发生消化道出血。栓塞剂反流或误入胃十二指肠动脉以及肝动静脉瘘的存在,均可导致异位栓塞,引起异位栓塞性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还可能有应激性溃疡、门静脉高压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胃壁异位栓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黄疸者,耐受应激能力较差,胃粘膜处于高血容量、低灌注的粘膜微循环障碍状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病人因进食不当或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等刺激因素,均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预防处理措施:术前加强支持治疗,改善肝脏功能,增强病人的应激能力,给予H2受体阻断剂、抗酸剂及胃粘膜保护剂,预防应激性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裕珍.肝动脉门静脉插管灌注治疗肝癌护理.1994.
[2]黄齐珠.肝动脉插管化疗围术期护理.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