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出入量记录欠准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液体出入量记录欠准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左慧英

左慧英

(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四川成都610000)

【中图分类号】R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235-02

正常人体每日液体的摄入量与排出量是以动态平衡的形式存在的,摄入不足或由于疾病的原因导致失水过多,可引起机体脱水,而摄入过多或排除减少,则会导致机体水肿,因此,正确的记录患者的液体出入量,是观察病员病情变化,作出相应治疗方案的一项重要依据,护理人员必须正确的记录液体出入量。而在临床工作中,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液体出入量的记录往往存在偏差,这里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1原因分析

1.1液体出入量的概念理解不准确:

液体摄入量包括了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液量、输血量,液体排出量包括了尿量、大便量、呕吐物量、出血量、引流量以及创面渗液量等等,而在工作中,并没有将以上液量完全统计,尤其是排出量中,大便量、呕吐量、创面渗液等更是时常被忽略。

1.2测量工具不准确:

临床工作中,排出量往往只是以引流袋的刻度,饮水量则以患者自备的饮水工具上的刻度进行记录,然而,研究显示一次性引流、尿壶、普通水杯均不能作为测量工具[1],其刻度值与使用量杯所得数据相差甚远,目测等方式更是没有准确性可言。

1.3收集方式不规范:

依靠实习护生和病员家属进行数据的收集,且没有对其进行相关方法的培训,造成数据失准。

1.4护理工作者法律意识不强:

临床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理人员,没有正确的意识到护理文书所具备的法律效力,工作中缺乏“慎独”心,致使记录出入量时存在疏忽大意的现象。

1.5健康教育力度不够:

虽然大部分医院都对病员及家属进行了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但是往往仅限于入院时,力度不够,而内容也显得比较局限,流于形式,所获得的效果不佳,病员及家属不能良好的掌握与落实。

2对策

2.1对护理人员进行出入量相关知识的培训:

对护理人员,尤其是新进及低年资护理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基础护理知识的培训,并且根据科室人员情况进行分组,由高年资护士分管一个或者几个低年资护士,进行指导,并对其负责。

2.2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意识的培训:

定期进行法律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可以进行近期护理相关法律案例的学习和讨论,以已经发生的、现实的例子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使逐步认识到自身所担当的法律责任,提高工作中的法律意识。

2.3规范测量工具和数据收集方式:

2.3.1至少为每个病室配备一个测量准确的量杯,严格使用量杯测量排出量,而对病员自备的饮水工具,应当使用干净的标准量杯测量后,对其刻画上准确的刻度,以该刻度作为测量标准。

2.3.2准备一张科学准确的食物汗水量表,根据该表来计算食物含水量。

2.3.3由于目前护理人员的紧缺,床护比不足,由病员家属和实习护生进行出入量数据的收集是难以避免的现象,因此,应当对实习护生和病员家属进行培训,例如,针对记录出入量,可以指定简单易学的表格(见表1),再对于实习护生和需要记录出入量的病员家属,进行出入量相关知识,测量工具和记录表格使用方法的培训,确定其掌握后,交由他们进行记录,护理人员则负责进行计算和书写护理记录。使用表格的好处在于,各个家属轮番看守病员时,家属可以知道哪些数据已经进行了记录,避免重复向护士进行报告,也不会发生因记录数据的纸张丢失而丢失数据,同时,对已经记录到护理记录中的数据后面,护士以打上红勾为记号,也可以避免数据的重复采集。

2.3.4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行为干预,包括了政策性干预,组织干预,信息干预和环境干预,而在我们对策日常工作中,往往只做到了信息干预一项,要加强健康教育,就应当将其他几种干预方式整合起来。以出入量记录的健康教育为例,应当以一个病室为单位,统一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在宣教的过程中给予提问的机会,诱导各个家属或病员进行讨论,先学会使用量杯的可以指导其他人如何使用,不会记录的可以请教已学会记录者,对掌握良好的病员或家属提出表扬等。此外,临床护理工作中,也应当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给病员及家属,如,小宣传单,不时的口头宣传,定时的健康教育课堂等等。

小结

24小时出入量的计算科学性强,准确性要求高,对病情观察和诊断治疗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和指导性的作用。因此,作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时刻注意日常工作中所出现的影响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尽量减少这些因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出入量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客观真实性。

表1

参考文献

[1]陈晓芳,程小莉,李双.出入量记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