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珍
江苏省江阴市澄西卫生院21444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II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和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II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心理干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和自尊水平(Rosenberg自尊量表)。结果: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重指数比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Rosenberg自尊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Rosenberg自尊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自尊水平。
【关键词】心理干预;II型糖尿病;疗效;自尊水平
【中途分类号】R359.6【文献标识码】B
Ⅱ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常并发视网膜、肾脏、外周神经等病变,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常用方法,但临床效果并不理想,患者多因病情困扰表现出自卑、悲观、焦虑等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通过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对Ⅱ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60例II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270岁,平均(62.34±8.41)岁,身高156175cm,平均(165.96±7.84)cm,体质量6592kg,平均(74.37±11.57)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60例患者均符合II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无心、脑、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无心理、精神疾病和严重糖尿病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病情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其家属作自我介绍和科室情况,消除患者对治疗环境的陌生感。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文化层次等基本信息,初步建立和谐护患关系。②心理健康教育:治疗护理期间向患者渗透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如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心理品质、能力、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识等,增加患者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通过心理平衡法、心理调节法、心理暗示法、心理激励法等措施初步让患者建立积极而稳定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积极而乐观的心态等,能够正确面对疾病和医疗。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耐心解释II型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诱发因素、防治措施等,通过娴熟、丰富的业务素质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并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关心、同情、体贴、爱护患者,鼓励家属协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治疗的信心。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出院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变化和自尊水平变化。自尊水平采用Rosenberg量表进行评分,自尊感与分数呈正比。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
60例患者治疗、护理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和体重指数均较高,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护理后,临床疗效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等均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均较护理前下降,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mmol/L)和体重指数(kg/m2)变化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Δ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1自尊水平
患者因对糖尿病的认识不够,担心疗效和预后,心理不健康,护理前两组患者的Rosenberg量表评分不高,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Rosenberg量表评分明显升高,但观察组评分增加比对照组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自尊水平Rosenberg量表评分变化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Δ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多种原因导致胰岛细胞功能低下或胰岛素抵抗而产生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的综合症[2],血糖升高是其主要表现,临床90%是Ⅱ型糖尿病,具体发病机制不明,多与遗传、环境因素和免疫功能有关[3]。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肥胖与糖尿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4],患者因为肥胖、治疗效果不满意等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影响患者治疗和身心健康,因此,加强患者治疗期间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患者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5],而且容易出现自卑、悲观、焦虑等负性心理。因此,通过护理人员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护理,缓解了不良情绪,增加对治疗的自信心,也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更加积极配合医疗活动,所以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体重指数虽比对照组降低,但不明显,可能与心理干预时间较短有关。Rosenberg量表是评价患者自尊水平的常用指标[6],能较好地反应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自卑水平,通过心理干预,观察组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上升显著,说明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理。
综上所述,II型糖尿病在药物治疗、营养支持、运动疗法等综合治疗措施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自尊水平,值得病房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单岩,李艳红,李红哲,等.慢性并发症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2):13-15.
[2]李世刚,陈燕.中药多糖防治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09,49(27):111-112.
[3]胡永东,霍彬,陈怀科,等.燥邪对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0,17(4):25-26.
[4]栗滢波,张玉洁,张文超,等.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2):19-20.
[5]于晓红,董春霞,任祥美,等.糖尿病住院患者的饮食指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7,3(1):3-4.
[6]赵俊敏,武振峰.食管癌患者的应对方式与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