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强(湖南省地调院,长沙450001)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社会提供良好环境。因此构建和谐企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以人为本、统筹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先进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和谐社会;企业;以人为本
中国分类号:C9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的社会结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社会提供良好环境。因此构建和谐企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以人为本、统筹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先进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基础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强调发展,强调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构建社会义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创建和谐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这是时代对企业和企业家们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广大企业和企业家们要大胆地破旧立新,以新的姿态新的精神风貌来确立和谐观念,并用和谐观念统领企业的改革发展。实现这一点,企业要倾力做到“三破三立”:破除墨守成规的旧观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破除不正当竞争或拼死拼活的旧竞争观念,树立和开展竞争与合作取得双赢或多赢的新观念;破除嫉富嫌贫的旧观念,树立利益和谐的新观念。实现这三大转变,企业才会增强创造力,处理好新形势下企业的内外矛盾,为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依靠人,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方面企业要以人为本,引进人才、留住人才。21世纪网络企业的竞争焦点在于人才的竞争,要实现企业内部和谐,网络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积极实施人才战略。以汇聚一流人才,创造优异业绩为宗旨,以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选拔人才,以动态优化的方式锻造人才,以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人才,以强化培训开发、创建学习型组织为手段,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实现公司业绩与员工职业生涯和谐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要以人为本,为职工提供良好条件,激发人才的创新能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概括为“健强的人生、健美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健全的思想和健旺的行为”。因此,企业要为职工创造条件,满足职工的物质生活要求,职工是企业活动的主体,能否构建和谐企业,与职工有的建设有直接的关系。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人越是得到全面发展,就越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就越能促进社会和谐,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坚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前提
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企业只有在优秀的企业文化与浓厚的文化环境下,才能真正聚合企业整体资源,才能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企业良性运行与自我发展,创造市场发展空间,保持健康有序发展,实现企业的持续增长。首先,要建立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企业管理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强化奉献意识,同时企业员工也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不断增强责任感,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机制转换和制度完普的改革实践中,为规范自己的行为、负起自己的责任、实现自己的价值、维护自己的权利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是想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结合。其次,塑造企业的团队精神是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整体的价值观、信念和奋斗意识,是为了实现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构建企业的健康、稳定、和谐、持续发展。
四、加强企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手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对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企业来讲,首要的是民主,随着我国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职工要求企业公开信息的思想意识越来越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更应该主动公开企业信息。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满足职工的知情权。我国宪法第二条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企业公开信息有利于职工参与管理,体现主人翁精神,更能激活职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企业要通过领导接待日制度,实现企业职工与领导的广泛沟通与交流;通真正落实职代会制度,组织职工代表认真审议讨论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广泛听取职工群众意见积极采纳职工群众的合理建议,把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落到实处,实施职工代表提案首办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巡视制度,解决好职工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关注职工切身利益。只有发扬民主作风,不独断专行,虚心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保证企业决策、管理的公开、公正,才能为职工提供一个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营造一个和谐企业。
五、构建和谐班子,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保证
和谐社会需要有和谐的组织,和谐企业离不开一个民主、团结的领导班子,和谐的领导班子是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领导班子,是充满活力、有序运行的领导班子。和谐的领导班子,表现在班子成员之间的民主和团结。因此,企业能不能搞好,关键在于班子领导。锻造一只素质高、团结好、管理强、作风硬的领导班子对于促进企业反腐倡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班子的建设应做到:第一,要加强团结,把思想统一到企业的决定精神上来,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原则,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第二,不断增强班子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要敬业爱岗,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与激情,带动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年轻职工,积极投身企业的建设中。第三,要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形成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优良意识,坚持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指导实践,将理想信念、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从政道德、党的优良传统和个人作风、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改造纳入到经常性工作中。严格遵守中纪委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七不准”规定。第四,强化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要加强考核监督,是规范领导班子决策和运行程序的重要保证。要扩大考核过程中民主和透明度,围绕决策执行的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监督机制,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抓好考核监督结果的使用,实现督事、评绩、考人、奖惩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有利于班子的团结,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六、创新激励机制,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根本
企业要想保持和谐的、稳定的发展,就要牢固树立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本的思想,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企业要从环境、政策和运作方式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良好的机制留住人,使人才真正体会到企业良好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激发职工的敬业精神。
首先,企业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尊重员工的价值和能力。现代企业员工不仅重视高工资,更重视成就感,工作热情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能力的发挥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树立“行行出状元,人人能成才”的用人观念,了解每个工人个性、能力、特长,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有利于每一个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价值,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因此,考核标准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切实体现职工的工作业绩。
其次,要完善分配制度改革。在企业要打破分配中的“大锅饭”,要敢于让一部分有能力的经营者、技术尖子和优秀业务员先富起来,要强化企业经营中的主体责任,采取“责权利”对等,激励与约束同步,职工收入与工作绩效持钩。同时,在工资改革中还要加大活的比重,有效的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转变机制,进行股份制改造,吸收骨干分子入股,将企业的利益与职工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从而为企业注入活力。
再次,要引进人才动态管理机制。突破原有的用人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市场经济风云激荡,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善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挖掘各方面的潜力,不断整合企业的人才资源,让身处一线,有专业、懂技术的行家里手有机会实现正面流动;对那些既懂技术又善于经营、既敢于创新又富于合作精神的人委以重任。为此,我们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将一批年轻有为,有专业水平的年轻生产骨干提拔到生产区队长岗位上来,使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浓厚的竞争氛围,从而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