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贵阳550003)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037-02
师承跟随贵州省名中医魏善初老师,老师临证时,对于脾胃疾病,以疏泄肝胆、升降脾胃为原则,有效解决临床脾胃病各种病症,改变胃镜下胃粘膜病理,恢复正常生理,转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魏老师辞世以来三年,倍感师恩,警记教诲,遵老师经验施治,总治疗脾胃病100余人次,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基础方:柴胡12g,陈皮12g,法夏12g,茯苓12g,木香12g,元胡12g。柴胡疏肝,陈皮行气,法夏降胃,茯苓升脾,木香行气止痛,元胡散结止痛。主治:胃脘疼痛,饱胀,打嗝,嗳气,反酸,腹胀。①恶心,气逆,加入藿香,厚朴降胃气。②腹胀,便秘,加入莱菔子下气除满,增强肠道蠕动功能。③胃病日久,加入玉屏风散,黄芪,白术或苍术,防风,修复胃黏膜。④嘈杂饥饿感,加入麦冬,北沙参,润降肺胃,降逆热。⑤烧灼感,加入黄连,黄芩清肝胆热。
魏老师临证善用柴胡木香加二陈汤为基础方治疗脾胃疾病,指出柴胡木香引经药物,帮助疏泄肝胆,调畅气机是脾胃病治疗中的关键。柴胡苦平微寒,味薄气升,主阳气下陷,引清气上行,平少阳厥阴之邪热,宣畅气血。木香辛苦而温,三焦气分之药,升降诸气,疏肝气,和脾气,治一切气痛。魏老师经验指出二陈汤具有保护及促进胃粘膜修复的作用,在各类疾病治疗中广泛运用二陈汤保护胃粘膜。二陈汤出自宋代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陈皮,法夏,茯苓组成。原书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饮食生冷脾胃不和,是调理中焦、治疗痰湿的主要方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
魏老师指出脾胃病病因众多,病机复杂,寒热相存,虚实混杂,往往辨证施治不利,临床难以达到理想疗效。分析脾胃生理根本,中焦为人身气机运化的中轴,脾胃居于中焦,脾升胃降,脾主磨化,胃主受纳,承胆经相火燔灼以腐熟水谷,化生气血精微,上输于肺,灌溉全身,脾胃运化水谷在人身的重要可以由见。魏老师治疗脾胃病以疏肝健脾为主,柴胡木香元胡疏泄肝胆,二陈汤有效升降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灵活配方,临床疗效确切,能以简易方药应万变的症候,是魏老师的独到思路,三年临床印证,的确具有以简御繁,效果可靠的优势。魏老师强调中焦脾胃,为后天之本,人身一切入口水谷皆要经过脾胃的运化才能成功,保证机体气血的充沛。正是脾胃每天不停歇的运化,所以脾胃的病理状态不容易得到修复,汤药内服首先是不能增加脾胃负担,所以简明独到的方药显得尤其重要,
肝、脾、胃在人身关系密切,《素问·灵兰秘典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指出肝的疏泄作用,维持着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作。《素问·六节藏象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灵枢·本输》“胆者,中精之府”。已经为后世指出胆为相火,主司三焦,上浮上焦,则温煦,使五官脑窍阳气清明。在中焦,则燔灼烧灼,帮助仺禀之官以腐熟水谷。在下焦,则潜藏于肾中命门,温暖一身之根本。《素问·宝命全形论》“土得木而达”肝为阴脏、胆为阳腑,二者互为表里,肝为阴木,胆为阳木,脾胃之土凭借肝胆木气疏泄达到运化的作用。《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仺禀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入于胃,经脾运化,化生精微气血,供养五脏,故五味出。
病案:梁某,女,60岁,反复胃痛3年,胃镜检查食管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轻度肠化。患者精神紧张,胃脘隐痛,食后饱胀,胃脘烧灼,反酸,打嗝,精神尚可,纳食自控,眠浅,大小便可,舌淡紫、苔薄白腻、脉弦细。诊断:胃脘痛(肝脾失调),治则疏肝升脾降胃,以基础方加味,处方如下:柴胡12g,陈皮12g,法夏12g,茯苓12g,木香6g,元胡12g,藿香12g,淡豆豉12g,神曲12g,鸡内金12g,黄芪12g,白术12g,防风12g。六剂,水煎内服,日一剂,随证加减,患者服药一月,间断服药三月,诸症消失,复查胃镜胃粘膜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