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合作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0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迅猛发展,过去那种以“村支部与村委会兼容统一”发挥党组织作用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顺应发展,转变功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围绕经济建设帮助农民走向全面小康,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当前,有很多地方正在积极探索,其中“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非常成功,本文就党支部如何在农民合作社中发挥作用加以探讨,以期寻求新形势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思路与模式。
1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党组织的必要性
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一是党员难管理。部分党员跨镇(街)村甚至跨区流动加入各类合作社,流入地党组织不了解情况,疏于管理;流出地党组织不清楚流向,难以管理;合作社又没有成立党组织,无法管理,造成部分党员教育管理“挂空”的现象。二是党员作用难发挥。个别党员因为脱离党组织,党员意识不断淡化,责任感和荣誉感缺失,很难发挥作用。三是基层党建工作与专业合作社发展不相协调。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有党员无组织现象的客观存在,制约和削弱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专业合作社里的一些经济能人虽然政治上要求进步,但由于合作社没有建立党组织,只能长期在党组织边缘徘徊,只能追求经济发展,不能追求政治进步。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要求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把党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同专业合作组织在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上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党支部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走出一条“围绕经济抓党建”的新路子。
2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党组织的现实意义
在专业合作社建立党支部,是党在基层社会中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创新,它成功实现了乡村社会发展中党对农民利益的表达与整合,突出了党的工作以乡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为核心,把群众吸引到党组织的周围,扩大了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把党的自身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党建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2.1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在专业合作社建立党支部,有利于把那些基本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的社员发展成党员,尽可能地吸收懂技术、高素质的党员人才,不断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同时,合作社具有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其成员具有共同的利益需求和兴趣爱好,党员过组织生活时有共同的话题,从而提升党的凝聚力。
其次,有利于彰显党员先进性。在合作社建立党支部,让一大批党员致富能手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成为合作社中的骨干,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头作用;合作社周围聚集了一大批致富能手,党支部的成立有利于对他们的教育培养,把这些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同时,一些长期从事生产技术和营销的党员找到党组织。在党员致富能手的带领下,带动周围农户发展效益农业,在实现自身富裕目标的同时,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充分彰显农村党员先进性。
2.2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农民的组织能力、合作意识、合作文化及基本的从事经营活动所需要的知识都有所欠缺,党组织可以利用掌握的资源优势,为合作社发展提供相关支持。合作组织走上正轨后,党组织仍可以大有作为。如果合作社产业链不能延伸到消费者环节,我国农户的小规模农业本身的收益终究有限。但怎样延伸并能够控制涉农产业的产业链,就不仅是技术和组织能力的问题,还包括政策环境。将来不同合作社之间还要进行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以期增强在市场价格方面的谈判能力、对农户扶持的能力,而且合作社最终要从地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都需要党组织在政策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创造更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将来合作社的发展还会同既有的部门利益发生冲突,如合作社要搞供销,就会对供销社系统造成冲击;如果要扩大技术服务,则会影响到原来的农技推广系统的利益。这时,党组织就可以从全局利益出发,发挥协调和引导的作用。合作社党组织上联党委政府,下联会员群众,外联销售市场,改变以往农户分散经营、单打独斗、自我摸索的固有模式,产业党组织依托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带领群众共同闯市场、抓生产,有利于改进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3有利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无论四川省乐山市的“支部+协会”的模式,还是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的“党支部+合作社”模式,都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结合在一起,基层党组织始终站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沿,充分发挥和调动了农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由自产自销走上产业经营轨道,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达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村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的,开辟了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路。
3在专业合作社建立党组织关键在“加”
如何在专业合作社建立党组织,射阳在探索中采取的方式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三个转变”:一是转变基层党组织工作重点和职能,即紧紧围绕经济工作和致富目标来开展工作;二是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发展目标,将“能人”因素作为入党和选拔党支部书记的标准,为党员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奠定人才基础;三是转变党组织设置方式,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农村党员从业的多样性和流动性明显增强的新情况,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形成了属地领导、行业指导、横向联合、纵向链接的党组织设置新格局。通过这种模式,把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优势,同合作社在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上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党建与富民相融共进。四川省乐山市“支部+协会”的模式,就是党组织领办、创办协会,依托协会带动和服务农户,通常情况是由一个村支部创办一个协会,并且按照规定程序实行党支部班子成员与协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对于一些规模大、地域广的行业,则由乡镇党委牵头,跨村建立协会,形成专业乡镇、专业村的格局,以扩大优势产业。
从射阳和乐山的探索我们可以看出,党支部加合作社模式的建立,关键是如何“加”。因为这个“加”反映的是党巩固执政基础、实现执政使命的一种积极进取的主动精神,不是党组织的简单进入、加入,而是党组织要“加强”工作。因此,不能把“加”仅仅当成解决党组织在农村的覆盖问题,也不能理解为党组织在合作社里简单地挂个牌,贴个党组织的标签。党组织进入合作社,关键是要加强党的工作,发挥党组织的功能,党组织要善于运用自己的“社会资本”,整合各种利益关系,更好地服务群众和社会。具体的做法,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对合作社骨干人员和党员进行培训,明确组建方法、组建步骤和目标要求,使工作骨干对党组织组建工作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二是向各合作社下派熟悉党务、作风扎实的基层党建指导员,帮助抓好党组织组建工作。三是分类组建。对一些规模较小且党员数少于3人的产业协会,建立联合党支部;对于活动范围在本村的合作社,采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模式,单独建立党支部;对于跨村经营的专业合作社,可以直接建立党支部,隶属镇街党(工)委;对于跨镇街跨区经营或者目前尚未形成规模且发展后劲较足的,建立党组织,隶属农林局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