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炜墙登梅(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荆门448000)
【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214-01
【摘要】本文通过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得出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有显著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律失常稳心颗粒胺碘酮联合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病,是引起各种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常会出现心悸头晕、胸闷气短、乏力、失眠等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故应有效治疗。本研究拟对使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疗效分析,旨在寻求临床有效的中成药。
1临床资料
1.1选择2008年1月—2010年3月我院门诊和住院各类心律失常患者108例,符合内科学第6版教材标准[1],均经常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为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者。中医辨证均属气阴两虚、气血淤阻证,主要表现为心悸不宁、气短乏力、胸闷胸痛、头晕心烦、夜不安寐,脉促、结代、细数或细涩,舌苔薄白或少苔,舌质淡暗或暗红有痕点或淤斑。
1.2一般资料108例中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55~70岁(平均59岁);病程5~15年;其中房性期前收缩者20例,室性期前收缩者22例,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者18例。对照组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50~82岁(平均66岁);病程3~18年;其中房性期前收缩者14例;室性期前收缩者18例,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者16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心律失常类型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2治疗与观察方法
2.1治疗组服用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甘松、三七、琥珀组成),每次1包(9g),3次/日,温开水冲服,加口服胺碘酮0.2g,3次/日,1周后减为0.2g,2次/日,维持量0.2g,1次/日。
2.2对照组口服胺碘酮0.2g,3次/日,1周后减为0.2g,2次/日,维持量0.2g,1次/日。
2.3观察方法疗程均为4周。服药后均每周复查心电图1次,4周复查动态心电图同时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用药前后分别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3治疗结果
3.1疗效制定标准参照《内科学》第6版教材标准。临床疗效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早搏消失或减少>90%。有效:症状减轻或发作间歇延长,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改善,早搏减少50%~90%。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心电图无变化或早搏减少≤50%。
3.2治疗结果
3.2.1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2.2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9例,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2例,口干、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6例,头晕、头痛1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7例,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1例,口干、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4例,头晕、头痛2例,两组在临床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验未见有异常,两组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4讨论
心律失常在中医属“心悸”,“怔忡”之范畴。是指自感心中急剧跳动,惊恐不安,不能自主。其病因主要由于阳气不足,阴血亏损,心失所养;或因痰饮内停,心脉不畅所致。现代医学认为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正常的起搏传导受到影响所致,引起心脏激动和传导异常由多种原因所致,机理也复杂,而心肌缺血缺氧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心悸病位在心,临床上以气阴两虚、心脉癖阻多见,其病机为气虚血察,气虚为本,血痛为标,气虚血癖互为因果。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甘松、三七、琥珀5味中药组成。方中党参甘平人脾,黄精甘平补脾气润心肺,二药益气养阴,健脾生化之源;三七、甘松甘温有理气化淤、止痛之效;琥珀甘平宁心养脉活血安神,体现了以补为通、以通为补、通补兼施的特点。全方合用心气渐足,气血通畅,故心悸气短胸痛诸症自除。可见稳心颗粒具有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淤的功效,因而具有很好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临床观察证实,该药配合胺碘酮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改善症状也较好。国内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稳心颗粒与胺碘酮作用相近,胺碘酮治疗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确切,可降低心律失常的死亡率,致心律失常副反应低[2],但心外副反应较多,限制了广泛应用。稳心颗粒疗效确切,对各种心律失常均有很好的疗效,且无明显副反应,与胺碘酮配合应用,可减少胺碘酮的不良反应,起协同增效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2~298.
[2]邵桂珍,李秀华.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疗效观察.疾病预防与临床[J],2006,1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