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

展涛(通讯作者)范化德王献春

展涛(通讯作者)范化德王献春

(安徽省淮南市淮南新康医院麻醉科232001)

【摘要】目的对比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与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疝气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小儿疝气手术60例,ASAΙ级,年龄1~3周岁,体重8~15kg,随机分为两组:Ι组(N=30),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Ⅱ组(N=30),氯胺酮麻醉组。记录麻醉前(T1),肌注氯胺酮后5min(T2),手术切皮时(T3),清醒时(T4)MAP、HR、Spo2,并记录术中氯胺酮总用量,清醒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均能满足手术要求。T2时间点,两组患儿MAP、HR与T1相比显著增高(P<0.05),Ι组T3、T4时间点与T1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Ⅱ组T3、T4时间点与T1相比显著增高(P<0.05),Spo2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Ι组患儿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Ⅱ组(P<0.05),Ι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Ι组患儿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疝气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呼吸循环更稳定,苏醒更快,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更少,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神经阻滞氯胺酮小儿疝气手术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132-02

小儿疝气手术传统麻醉方法为氯胺酮麻醉,氯胺酮用量大,不良反应较多。局部麻醉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对病人生理功能影响小,可阻断各种不良神经反应,减轻手术创伤所致的应激反应及恢复快等优点,还可起到一定程度镇痛的作用[1]。本文通过对比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与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疝气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以探讨一种更加合理的麻醉方法。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择期小儿疝气手术60例,ASAΙ级,年龄1~3周岁,体重8~15kg,随机分为两组:Ι组(N=30),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Ⅱ组(N=30),氯胺酮麻醉组。两组患儿术前检查无异常,近两周内无呼吸道感染史,既往无手术过敏史。

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1mg/kg,鲁米那2mg/kg。患儿入室前在家人陪同下肌注氯胺酮5~6mg/kg,入睡后将其抱入手术室,常规监测BP、HR、Spo2,面罩吸氧,开通静脉通路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咪达唑仑0.1mg/kg。Ι组患儿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患儿取仰卧位,扪及髂前上棘,在其内侧1cm和上方1cm处做好标记,破皮后用小儿硬膜外穿刺针于穿刺点垂直皮肤缓慢进针,当遇有突破感,提示针头进入腹内外斜肌间隙,回抽无血后由内向外扇形注入0.25%罗哌卡因2~3ml。Π组直接开始手术。术中根据患儿对手术刺激的反应情况间断给予氯胺酮1mg/kg维持麻醉深度。

观察指标记录麻醉前(T1),肌注氯胺酮后5min(T2),手术切皮时(T3),清醒时(T4)MAP、HR、Spo2,观察术中体动、呼吸抑制情况,记录氯胺酮总量,患儿清醒时间,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

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误(-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点,两组患儿MAP、HR与T1相比显著增高(P<0.05)(表1),Ι组T3、T4时间点与T1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表1),Ⅱ组T3、T4时间点与T1相比显著增高(P<0.05)(表1),Spo2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表1)。Ι组患儿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Ⅱ组(P<0.05)(表2),Ι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表2),Ι组患儿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Ⅱ组(P<0.05)(表3)。

表1两组患儿T1、T2、T3、T4时点MAP、HR、Spo2的比较(-X±S)

注:与Ⅱ组a(P<0.05)

讨论

小儿疝气手术时间较短,但手术操作精细,手术过程需要患儿保持充分的镇痛与镇静。氯胺酮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对各器官毒性作用小,可以重复用药,已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2],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分泌物增多、心血管兴奋作用、呼吸抑制及术后苏醒延迟、恶心呕吐、术后躁动等。氯胺酮麻醉效果呈时效与剂量相关性,副作用随剂量增多而增加,减少氯胺酮的用量可以减少并发症,较低麻醉风险。

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起源于L1神经根和T12神经根,在髂前上棘内上方,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进入腹横肌后分布于腹横肌和腹内斜肌之间,沿下中方向短距离行走后,其腹侧支传入腹内斜肌,分布于腹内外斜肌之间,随后发出分支穿过腹外斜肌支配皮肤感觉。髂腹下神经支配腹股沟区皮肤感觉,髂腹下神经沿前下方进入腹股沟管浅环,在此分支支配大腿内上侧皮肤。因此认为对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进行准确阻滞,可满足疝气手术的麻醉要求[3]。

本研究采用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局麻药为0.25%罗哌卡因,在术前8~10min开始阻滞,手术开始时已达到满意的阻滞效果,术中患儿对手术刺激无明显反应,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相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苏醒迅速,且有明显的术后镇痛作用。有研究表明术后为小儿提供完善的镇痛因术后疼痛引起的焦虑和恐惧,利于术后护理和促进伤口愈合[4]。

综上所述,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疝气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呼吸循环更稳定,苏醒更快,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更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在朋,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42-1043.

[2]庄心良,曾在朋,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22.

[3]徐宏伟,张兰。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5):403-405.

[4]魏涧琦,何静.持续骶管阻滞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手术[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10):781-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