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市中医院检验科江苏新沂2214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前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016年1月入我院进行尿液常规检查的140例门诊患者、急诊患者、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按照尿液检查体检编号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70例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对照组的70例患者进行常规尿液检查。对比两组尿检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尿检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尿检效果,且观察组尿检不合格标本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尿检不合格总率。(P<0.05)讨论:在临床尿液检查中,进行分析前质量控制可以提高尿检人员满意度,减少尿检标本不合格发生,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前质量控制;尿液常规检查;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149-02
尿液检查在临床治疗或者体检中应用较为广泛,是临床“三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通常,尿液检查主要是尿常规分析、尿成分检测、蛋白成分定量测定、脲酶检测四大类型,对患者的临床病症诊断、医疗效果有着重要作用[1]。一般来说,尿液检查方法比较简单,具有无创伤性特点,患者或者其他被检测人员在检测中也没有不适或者疼痛发生,而且,通过这项尿液检查可以对患者或其他被检测人员的泌尿系统或者其他圣体系统的发病情况做以及时反应,辅助其他临床病症确定患者病症,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2016年1月入我院进行尿液常规检查的140例门诊患者、急诊患者、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参与此次研究人员均无精神障碍,且患者或患者家属均同意此次研究。按照入院先后次序将140例研究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男36例,女34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0±4.8岁;对照组患者男33例,女37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0±4.6岁。两组被检测人员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尿常规检查。观察组进行尿常规检查分析前质量控制。在尿常规检查开始时,医护人员对病例进行尿常规检查基础知识普及,明确告知被尿检人员取留标本的注意事项,进行有效的沟通,促进被尿检人员的积极配合。在观察组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前质量控制时,需要根据原有尿检不合格标本做出质量分析,排除尿检标本产生的不合格因素,制定尿检标本前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对进行前质量控制的被尿检人员进行实际情况监测,详细写明个人健康状况或者病情症状。在进行尿液才几千,指导患者加强休息,停止相关药物服用。坚强尿检环节相关操作仪器的一致性,对所收集样本统一管理,对样本信息统一管理,及时排除不合格标本,并记录不合格原因。加强相关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对尿检标本进行细心管理,提高标本的准确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组和对照组尿检标本进行分析比较:①标本少于15ml为容量缺失;②标本出现污染;③标本容器不当造成尿检时间不当;④标本收集时间不当,有效性偏低。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x-±s),组间率对比取χ2检验(或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
将进行尿检标本前质量控制的观察组和一般尿检标本收取的对照组进行效果比对,对两组尿检标本不合格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不合格标本发生率为3%(3/70),明显低于对照的13%(11/70),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标本不合格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在临床检查中,尿常规检查项目较为不同,尿常规检查项目和尿检标本留取的要求和处理也不一样。在所有的尿常规检验中,根据尿液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值、尿比重以及相关检验标准对被检测人员的泌尿系统进行分析,通过尿液的检测分析,获知被检测人员的健康状态或病情情况[2]。因此,在对尿液进行检查时,尿检标本的合格有效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在临床尿检过程中加强对尿常规检查分析前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尿常规前质量控制,从尿检的收集、保存到尿液的检查、分析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提高了尿常规标本的合格和有效性,也提高了相关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避免由于标本不合格的重复采集或者重复检验工作。在结果的对比分析中,观察组的尿检标本合格率达到3%(3/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11/70)。且观察组被检验人员的对分析前质量控制尿检流程较为满意,减少因标本不合格带来的无效检验,证实了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尿常规检查的有效作用。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加强尿检标本的保存、采集器具、标本输送、标本检验等检验环节的质量控制,对检验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认真执行相关流程环节的标准,严格按照尿检标准进行操作,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良好的工作质量,有效的减少尿检标本不合格发生率,对被检测人员后续的检查和病情治疗上具有一定的基础意义[3],而且提高检验人员的检验专业性。
综上所述,在尿常规检验中,分析前质量控制在尿常规检验中可明显降低尿检标本不合格发生率,提高检验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被检验人员对检验流程和效果也较为满意,在当前临床检验中,具有准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在尿常规检验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静.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5,02,178-179.
[2]戴泓厚.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5,14(11),14:148-149.
[3]莫尚鹏.分析前质量控制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6(22),5158-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