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护理分析

吴丽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10003

【摘要】目的:分析对导尿管伴随性的尿路感染实施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式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收治的16例需留置尿管临床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8例患者。针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而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其观察组的患者在留置导管的第1、2周较少产生尿路的感染,且明显比对照组低,存在P>0.05统计学差异;但是在第3、4周观察组患者的尿路产生感染的概率为:12.0%、23.2%,其对照组为:25.9%、45.4%,故观察组比对照组的病发率要低,在统计学中存在P<0.05差异,具有临床分析的意义。结论:对于临床患者而言,使用循证护理予以插尿管且留置的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其尿路产生感染的概率,故在临床护理中可进行有效性推广。

关键词: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临床护理;分析

导尿管的留置在临床中有较广泛的使用率,但泌尿系统的感染已经成为临床所面临并发症的难题,此现状严重危及着患者身体健康,因此临床上医务工作者应该予以重视,基于并发症的产生不仅影响着患者在后期的康复问题,还增重了患者在经济上产生的负担,浪费着医疗资源病延长住院时间。护理者在实施护理的活动或是计划之时,结合患者实况以及临床经验精准的获取出证据,将其应用在临床护理的决策上。当前,循证护理普及至临床护理多个领域,且得到较有力的认可。为此,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收治的16例需留置尿管临床患者作为分析对象进行分析,并取得极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临床护理效果报告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收治的16例需留置尿管临床患者作为分析资料,其中有12例为男性、4例为女性,年龄集中分布在27至75岁间,他们平均年龄约为(51.7±11.3)岁。随机把全部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确保每组有8例患者,在观察组患者之中有5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平均年龄约为(51.0±10.8)岁;在对照组的患者之中有7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平均年龄约为(52.0±11.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在统计学中存在P>0.05差异,有着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观察组的患者而言,实施循证护理措施进行临床上的干预,而其对照组则予以常规性护理措施。结合临床护理知识及相关经验,以及患者实况实施的措施为:(1)严格掌控患者留置导管后的指标及特征,患者若能够自行排尿组药今早将其拔除,分析导管留置的原因,有针对性实施辅导性治疗,同时增强对患者进行护理的力度,例如:训练排尿系统的自主性功能,通过个性化的护理相关措施,增强和患者间的互动,简短患者留置导管的有效时间,令患者尽早拔除导管。(2)在留置导管之后应该对患者增强护理,尤其是患者机体阴部,和家属间有紧密护理合作,维持其尿道管附近的清洁。(3)预防腔内的感染,三天要更换一次集尿袋,且护理好导尿管的附近区域,针对其粗细应用不合适的要予以二次更换。对尿液进行相关性化验,全程实施无菌的操作。多鼓励高职患者用过饮水进行排尿,对生理膀胱进行冲洗,通常不选用药物作为冲洗物。如不规范的护理势必会令患者尿液缺少通畅性,注意引流管、集尿袋不能高于其膀胱位置。针对患者的尿道口产生感染而言,要及时作出处理,规避其产生逆行性感染。

1.3观察临床指标

观察参与临床分析的两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实施留置尿管之后的第1、2、3、4周产生尿路感染的概率。

1.4统计学相关分析

运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以及处理,运用(±y)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2去检验并比较该计量资料。组间存在P<0.05的明显差异,证明其在统计学中具有临床研究意义。

2、结果

其观察组的患者在留置导管的第1、2周较少产生尿路的感染,且明显比对照组低,存在P>0.05统计学差异;但是在第3、4周观察组患者的尿路产生感染的概率为:12.0%、23.2%,其对照组为:25.9%、45.4%,故观察组比对照组的病发率要低,在统计学中存在P<0.05差异,具有临床分析的意义。见下表:

3、讨论

依照循证护理在临床上的相关概念,护理者要严格掌控留置尿管产生的适应证,且把留置时间和腔内、外的途径以及侵入性临床操作都要作为其留置尿管产生尿路伴随性感染的重要因素,要实施有针对性措施予以预防。此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在留置尿管之后的第1、2周产生尿路感染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是在第3、4周比对照组低很多,P<0.05,因此要掌控导尿的指标与特征,实施无菌技术相关操作,简短留置的时间,尤其是半个月内为尿路感染进行预防的重要时期,在此之内实施有效性护理措施予以预防,能够降低其尿路产生感染的概率。针对泌尿系统的结石、前列腺的病变及其膀胱肿瘤多种疾病而言,基于全身的免疫系统在功能上下降,脏器功能也出现了很多的下降,又由于手术存在一定创伤,其在术后患者转变了自身角色,难以快速适应,故在心理上产生了抑郁、躁狂等,消耗了患者更多的免疫力。同时,此患者比正常人产生感染的机率要大很多,但是循证护理的方案能依照患者自身需求实施主动性护理,进而提供出有针对性、科学化且合理的护理计划。因此,循证护理实施的干预方案更适合应用在泌尿系统相关疾病各项护理中,此外,患者在出院之后实施家庭护理极为重要。所以,医务者应该重视对患者在住院期间予以家属在健康知识方面的指导。只有做好出院后的宣教,才能更好促进患者在日后的康复。

综上所述,其观察组的患者在留置导管的第1、2周较少产生尿路的感染,且明显比对照组低,存在P>0.05统计学差异;但是在第3、4周观察组患者的尿路产生感染的概率为:12.0%、23.2%,其对照组为:25.9%、45.4%,故观察组比对照组的病发率要低,在统计学中存在P<0.05差异,具有临床分析的意义。因此,对于临床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而言,使用循证护理予以插尿管且留置的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其尿路产生感染的概率,故在临床护理中可进行有效性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秀芝,班宏芝,冯振芹.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及其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10,5(15):38—39.

[2]栗萍.12例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分析与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8(8):93.

[3]张张,戴雪娣,兰俊,叶静.循证护理对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2012,2(6):131—132.

[4]李磐志.尿液引流及测量装置的改良研究与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