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其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其发展研究

王珊珊丁文君

c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其发展研究

王珊珊丁文君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

摘要: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计划经济的产物,曾经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老工业基地相继暴露出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地阻碍了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及国有企业改革等多种渠道进行改革。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91x(2009)12

老工业基地是指那些在长期的工业发展过程中,早期就已形成并对区域经济乃至本国经济产生巨人作用的工业集群区域城市。老工业基地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但基础较好,相对集中,困难较多,矛盾突出的主要是东北地区。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东北老工业基地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二省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和兴安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9%,人口1.175亿,其地域和人口规模均达到世界中等国家水平。2002年,东二省国民生产总值为11586.5亿元,约占全国的11.06%,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点

东北地区在建国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都被誉为“祖国的粮仓”,也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初期一度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是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为支援全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首先,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有一望无际的森林、丰富的石油和煤炭等资源。铁矿、金矿、钥矿、镍矿和铝土矿等都居全国前列;硼、菱美石、金刚石、滑石、玉石等矿的储量更居全国首位。东北三省都是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14%,人均粮食产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仅吉林一省一年生产的粮食产品,就足以养活1亿多人口。其次,东北地区还具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交通是发展经济的先导产业。东北铁路运营线里程长达15948.9公里,.占全国的22%铁路密度是全国平均密度的2.2倍。大连港和营口港的货物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吞吐能力的8.8%,现在,高速公路又四通八达。由于东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北有俄罗斯、蒙古,东有朝鲜、韩国、日本等这些国家比邻,边界线长7000千米以上,陆上口岸的数量和通过能力居全国各大经济区之首,目前有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挥春、绥芬河、黑河、满洲里8个对外开放城市,在我国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及世界经济趋于国际化、区域化的大背景下,东北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

⑴经济体制老化,企业领导者思想落后

由于东北地区是中国实行计划体制最早也是最彻底的地区,所以其政府及企业领导人的思想观念也过于保守。直到目前为止仍有许多旧制在东北地区沿用。在传统体制下,政府往往重视国有经济和国有大中型,忽视非国有经济和民营小企业;重视资本密集型产业,忽视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政策导向的结果是人力、物力、财力流向存在很大的倾斜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国有独资的单一企业依赖过大,导致政企不分,市场经济发展缓慢。从产业进程的角度来看,在老工业基地中占有高比例的产业大多具有资金密集的特征,新的所有制成份很难在其内部独立生存起来。体制与产业的两力而结合,更加限制了具有活力的非国有经济成分的成长和发展壮大。

⑵在发展传统经济的过程中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严重

东北地区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走的是资源型的发展道路,因此付出了很大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代价。水土流失严重、水体污染现象加大、湿地面积缩小、森林面积减少、生态防护功能下降,由于当时环境、政策、领导人思想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发展经济方面长期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生产模式,企业管理者盲目地追求片面的总产值增加,而完全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导致许多的企业资源开发强度大,后备资源不足,资源濒临枯竭,更由于当时的技术设备水平有限,致使很多的资源没有被完全开发,只是进行了资源的初步利用开采,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更缺乏后续替代产品。使得企业失去了原有的经济优势。

⑶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兴产业比重低

在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整个经济结构中,许多结构上和体制上的问题都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例如,东北企业形成的国有企业比重高、重工业重、历史包袱沉;老企业多、闲散人员多、退休职工多;体制老、机制老、结构老、技术老等问题。经过近20年多年的改造调整,传统产业结构仍然未能有较大改变。传统的第二产业在整个东北的产业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大。一般来说,传统产业包括冶金、石化、煤炭、机械、汽车、造纸、建材等这些污染大、消耗大的行业。

东北地区的二元经济现象突出,城乡差距明显;同行业竞争现象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过多;企业结构过于松散,人员配置臃肿;企业、产品之间的分工不清晰;新兴产业占所有产业的比重过低,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策分析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传统工业提升水平不高,经济效益总体低下,不能从根本上走出低谷的这种低度循环。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前景和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及发展。

1.深入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缓慢的原因尽管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区域,调整滞后的深层次原因是经济体制和经济机制转变过慢,不仅落后于形式的发展,而且落后于实践的发展,因此深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已刻不容缓。

加快工业产业结构重组和结构优化升级,切实实行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以技术为先导,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使老工业基地已经具有的一定基础的高新技术产品能尽快形成一定规模,以尽快崛起成为老工业基地的新的主导产业。将高新技术渗入到传统工业中,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由传统产业为主向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重的方向发展,从而可以准确定位老工业基地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主攻方向。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政府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力度,扩大总量,优化结构。要发展第三产业就必须有一定的公共配套设施,同时也要加大信息、通讯方面的技术投入,提高自身的技术设备水平。第三产业在一个地区整体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代表着这个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2.探索实现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在实现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形式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所有制形式多样化。大力推进国有大企业的体制、技术和制度创新,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和发展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提高产业化程度。积极推行股份制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适当地引进外资,把我国的优势企业与国外大企业实行股份制联合,可以增加资本金,获得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劣势企业应退出重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一些因为资金的严重亏损而无法挽救的企业应宣布破产,完全退出市场。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向银行借贷、增加合伙人等方式筹措资金等股份经济、联合经济、公司联营等方式扩大自己的经营模式,加大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对那些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某些特殊企业实行国有独资,毕竟这种性质的公司或者企业是少数;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原材料、国家的支柱产业等方面的企业或者公司,应采取国有控股,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例如一些大型的矿产开发公司、一些大型的建筑公司等等;对于一些亏损巨大,企业内部组织混乱,自身产品缺乏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可完全退出市场。

3.加大环境管理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管理

现代经济的发展,制度是关键。地区经济之间的差异,不仅仅是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差异,而主要是制度或体制的差异。因为制度是长期存在于企业的发展运行过程中的,可以说它是引导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发展的好坏与制度建立的是否合理有之间关系。而在制度的制定和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又是政府,所以说政府是主体。所以说政府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弱化管理职能,强化服务引导职能,充分吸收群众的意见。

在保护环境方面政府的手段应是强硬的,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标,地方政府要把环境保护和治理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弱化经济功能,强化环境治理功能。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是向社会提供社会公共物品,维护公平竞争,维护治安等。政府应该在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即在不伤害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引导企业走向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应计较眼前的利益得失,而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些。对于东北特有的一些矿产的开发,要实行多渠道吸引资金投人矿产勘查开发,增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延长矿产服务年限,并探索走出去到中西部和海外开发矿业的有效途径。要建立产业退出机制,积极稳妥地关闭煤矿、有色等资源枯竭矿矿山和矿区,调整石油、森林等受资源限制的产业,彻底淘汰城市和矿区的落后的生产能力。采掘深陷区治理要同土地和公害整治、复垦还田和绿化、改善招商引资环境等结合起来要加快建立经济转型基金,建设高效集约化矿井,进行矿工转产培训和安置,发展非矿产业和经济,加人安全生产技术改造投入等。建立生态恢复政府补偿制度。政府应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环境治理,实行“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机制。

按照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生产的产业集中和区域集中,通过整合资源、释放存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大整合资源政策倾斜力度。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增长是在一个个行政区内实现的,每个省区相对是独立的。而如今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主流,光靠行政区不行,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必须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过去,东北地区一个很大的缺陷就在于没有形成发展的合力。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从东北整体性出发,在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上,如交通网络、信息网络、能源和环境建设、江河的治理等方面统筹考虑;在产业的内在联系方面,注意其互补性和整体性。这样有利于全面整合东北地区的资源,全面调动东北地区的内在活力,走出各自为政、盲目开发、各自竞争的行政区域经济时代。东北老工业基地资产存量大,物资技术基础比较雄厚,是笔不小的财富。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不能扔掉这个基础,完全另起炉灶。这样做一是浪费资源,二是易走弯路。而是要立足现有基础,科学整合已有资源,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通过科技创新、企业改组改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办法,加大优势产业的生产要素投入。从而彻底改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落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吴正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存在问题及振兴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03.12期.

[2]姜莉.东北地区企业集群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6.

[3]吴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聚的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6.

[4]宋国宇.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的金融支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12.

[5]王春明,刘海波.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及其发展思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第8期.

[6]刘克英.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前景及出路探析[J].前沿,2006第4期.

[7]丁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引进外资[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第5期.

[8]孙岩.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第2期.

[9]刘贵清.合理运用政策倾斜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J].长白学刊,2006年第2期.

[10]付德忠、尹贵斌.振兴东北要走经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创新道路[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