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的6月~2017年的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7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选用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按照用药剂量不同分为小剂量组以及大剂量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小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大剂量组,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剂量组在接受治疗后LH、E2、P、FSH等指标水平均优于大剂量组;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大剂量组相比更低,组间对比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米司非酮治疗子宫肌瘤能获得显著疗效,且能帮助患者有效改善临床指标,减少用药不适,是值得应用的用药方案。
【关键词】米非司酮;小剂量;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发生后,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且此症癌变几率虽不高,但仍不容忽视,要及时进行有效治疗[1]。米非司酮是临床治疗此症常用药物,获得了临床人员及患者多方面的认可,本文分析了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选取107例子宫肌瘤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前来我院就诊时间是2016年的6月~2017年的12月。纳入标准:①患者症状表现以及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子宫肌瘤相关的诊断标准。②患者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和治疗依从性。③患者无相关药物过敏史,最近三个月未系统性接受激素类药物治疗。按照用药剂量不同将患者分成小剂量组以及大剂量组。小剂量组纳入患者54例,年龄25~41岁,平均年龄(33.5±6.2)岁;其中29例肌壁间肌瘤,14例浆膜下肌瘤,11例多发性肌瘤。大剂量组纳入53例患者,年龄25~42岁,平均年龄(34.2±6.5)岁;其中28例肌壁间肌瘤,15例浆膜下肌瘤,10例多发性肌瘤。经对比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是因痛经、经期延长、月经过多等症状表现前来就诊,证实诊断后均接受用药保守治疗。两组均应用药物为米非司酮,但应用剂量不同。小剂量组用药方法:米非司酮,每次应用剂量12.5mg,口服给药,嘱咐患者自月经1~3d夜间睡前服用,共用药12周。大剂量组用药方法:米非司酮,每次应用剂量25mg,口服给药,嘱咐患者自月经1~3d夜间睡前服用,共用药12周。
用药期间定期帮助患者进行血尿常规及肝功能检查,掌握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若发现指标异常或患者存在不适,立即予以处理。
1.3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对子宫肌瘤病情、症状的改善情况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由同一组人员帮助患者在疗程结束时进行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激素(P)、卵泡刺激素(FSH)等指标检测;所有患者用药后均进行半年随访,末次随访判定疗效。
1.4疗效判定
随访结束时,综合病情改善情况以及项检查结果评估治疗效果:患者子宫肌瘤相关症状均消失,月经正常,经B超检查提示病灶消失或较治疗前缩小程度在80%以上,视为显效;患者子宫肌瘤相关有所改善,月经基本恢复正常,经B超检查提示病灶较治疗前缩小程度在20%以上但未达到80%,视为有效;患者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病情加重,视为无效。
2结果
2.1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
小剂量组在接受治疗后LH、E2、P、FSH等指标水平均优于大剂量组,组间对比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子宫肌瘤以处于育龄期的女性最易发生,近年来发生率增长明显[2]。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有孕激素受体存在于子宫肌瘤内,而子宫肌瘤的发生和进展均和孕激素有密切的关联,也可以说,孕激素在子宫肌瘤内有一定协调效用,可对肿瘤内细胞的分裂起到刺激,从而对瘤体生长起到促进[3]。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临床主要的症状表现是痛经、下腹疼痛,若病情严重,还可能造成不孕,而且病房没有癌变的可能,固对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乃至生命安全均造成了严重影响。在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方面,手术切除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因为手术造成的创伤等因素影响,目前还是有很多患者倾向于用药保守治疗[5]。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药物。该药是孕激素受体拮抗类药物的一种,经口服进入机体能够替代机体孕酮,并和相关受体有效结合,进而对孕酮的活性产生有效抑制,使存在于卵巢的黄体逐渐溶解,达到促进孕激素、孕酮等水平下降的目的[5]。与此同时,进入体内的米非司酮有效成分会起到和雌激素互相抵抗的作用,且这种抵抗作用并不具备竞争性,能对丘脑、垂体、性腺轴产生抑制,能让瘤体萎缩,并促进患者月经趋于正常[6]。本文所有患者应用米司非酮治疗,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超过80%,充分说明了该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在应用米非司酮的剂量选择方面,大量报道指出,此类患者选用小剂量与大剂量在疗效方面并无差异,而低剂量在改善各项指标方面则更具优势。本文结果提示,小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大剂量组,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剂量组在接受治疗后LH、E2、P、FSH等指标水平均优于大剂量组;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大剂量组相比更低,组间对比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小剂量应用米司非酮不仅未影响治疗效果,在促进患者雌激素水平改善方面优势更加明显,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小剂量米司非酮治疗子宫肌瘤能获得显著疗效,且能帮助患者有效改善临床指标,减少用药不适,是值得应用的用药方案。
参考文献:
[1]艳文.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26(7):158-159.
[2]邱士瑜.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J].求医问药,2012,10(7):836-837
[3]江娜,朱雪琼,陈文兵.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06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4):5128-5129
[4]张建海,徐海.射频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70(09):73.
[5]徐海英,沈春映.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近、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12,23(24):2229-2230.
[6]程雪梅.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雌、孕激素水平及受体表达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17(4):41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