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建筑安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大量应用全新的材料与工艺,是现阶段建筑施工发展的主要趋势。其中就包括后浇带施工,在提升建筑施工质量方面,后浇带施工技术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可从根本上减少裂缝问题出现的概率,保证建筑的整体性能。所以相关部门必须提高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结合工程实际与施工要求,对其进行科学应用。为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建筑后浇带技术的应用
第一,在建筑施工中,出现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情况时,应用后浇带技术的收缩功能能够预防因为温度变化而导致的混凝土开裂。具体来说,每隔三、四十米设置宽约900毫米的施工缝,缝内使用钢筋进行搭接、加弯。通过后浇带技术,实现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减少收缩应力。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控制在抵抗温度应力上,防止因温度引起的裂缝现象;
第二,在混凝土进行新的浇筑时,由于热胀冷缩而引起的裂缝,使用后浇带技术,可以妥善解决硬结收缩的情况,一般在施工后期一个月到两个月内,就可以完成施工。后浇带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新浇混凝土结构,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出现的裂缝问题;
第三,裙房与主楼发生沉降时,由于沉降不均匀,会给整个施工建筑带来沉降差的问题。使用后浇带技术,可以将裙房与主楼分成若干个部分进行设计和施工,从而将施工沉降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混凝土对连接部分进行浇灌。针对受力不同的部分,要根据建筑设计来进行荷载和校核,完成整体建筑结构的受力之后,对后期的沉降差引起的内力进行考虑。实践证实,应用后浇带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荷载以及沉降问题。
二、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1.后浇带位置的选择
混凝土当中会有部分构件受力较小,这类位置就是后浇带设置的主要位置。注意一定不能将后浇带设置在剪力墙的中部位置。在其他部位设置后浇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剪力墙的承压力,不能出现承压力度过大的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的整体,实现对宽度以及间距的科学设置。施工架构在作业过程中会被分成较为平均的板块,这些都是切割楼板以及部分基础受力钢筋的重要前提,再针对钢筋进行切割之前,必须保证后浇带焊接浇筑工作已经完成,从根本上规避承重不均造成变形以及下垂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2.后浇带的断面选择
要确保混凝土的断面形式与后浇带的断面形式保持一致,防止受力过于集中,而引发的建筑结构变形。对后浇带断面进行合理配置,以避免施工技术完成后出现直缝。对于普通建筑混凝土结构,当裙楼和主体的沉降完成后进行浇筑,如果因为施工量过大而造成的负载力大,高层建筑的沉降会出现较大落差的情况。因此,最好等到高层建筑主体的沉降完成后,再进行后浇带技术的施工。
3.后浇带施工的材料选择
要选择质量比较高、收缩性不强的混凝土。在进行拌合时,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膨胀剂等来降低温度,以减小材料的敏感性。另外,在混凝土中还要添加减水剂,以防止材料的无收缩性,提高混合材料的紧密程度。在进行模板的施工时,要按照施工设计图纸来进行钢丝网模板的预设,这项工作要放在混凝土浇筑的前面。
4.设置钢丝网模板
要注意将网格进行合理分配,既要保证模板的强度,又要避免在裙楼的连接处发生钢扣件的损坏。将裂缝清理后,及时排除积水,确保后浇带构件表面的干燥度。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使用水平后浇带技术时,要监测钢丝网模板的压力是否处在正常范围内。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密切关注钢丝网和捣振器的使用情况,防止发生水泥浆液大量流失的现象。
5.直缝混凝土浇筑
首先需要完成的工作是冲洗垂直施工缝隙,露出骨料后停止冲洗工作,冲洗时也要对钢丝网进行清洗,一定要科学地掌握冲洗时间。一般情况下,冲洗时间的设置工作需要在设计阶段完成,以便专业技术人员顺利开展后续施工工作,施工的同时必须严格遵循施工图纸。合理控制温度是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工作开始后必须满足的条件,在整个施工阶段,那必须保障温度符合相关范围。会有多种因素对混凝土浇筑温度以及时间造成影响,热力学当中的温度会对收缩膨胀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将其影响数值作为主要依据,是进一步明确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温度以及时间的有效条件。夏季气温较高,如果在此种环境下施工,必须避免过强的紫外线直接照射,这是改善高温干燥开裂现象出现的有效方法。
6.保护工作
在做好后浇带技术施工后,要加强对后浇带的保护工作。例如:清理后浇带施工缝中的水和杂质,在施工缝的两侧设置挡水砖,在后浇带内壁上使用防水砂浆等。对上述部位的保护,可以采用封盖(铁或者木板)将后浇带的顶部盖住,利用砂浆在后浇带的周围设置护栏,当作防水带使用。另外,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与干燥,防止建筑垃圾对施工现场造成污染。
三、后浇带施工技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如果后浇带施工不当,很容易带来裂缝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建筑事故。因此,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标准和要求,进行该项技术的实施;
第二,对后浇带进行接缝处理时,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首先,在接缝处装上堵头板和凸条。部分施工单位采用了堵头板,留出自然的斜坡,往往给施工技术的顺利开展带来困难。如混凝土的密实度发生了变化,促使混凝土的浇捣存在困难,难以达到设计施工要求等。如果上述事故发生在地下室的地板上,则会造成后期的渗水事故发生;
第三,在浇筑混凝土的阶段,由于混凝土表面砂石等清理工作没有做好,或者混凝土的干燥工作没有做好,导致24小时以上的湿润状况,就会造成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发生差异,增加了后浇带两侧渗水风险,最终导致裂缝出现;
第四,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没有采用无收缩技术进行微膨胀剂的添加,而是采用了普通混凝土的拌合,替代后浇带混凝土施工。这样最终导致的后果,是混凝土用量不符合施工技术要求,建筑工程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并威胁到交付使用质量。
结语:通过对后浇带技术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其应用范围交给广泛,现阶段的建筑施工建设已经逐步实现对后浇带技术的大面积使用,这是有效降低高层建筑主体与低层裙楼之间沉降差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实现对收缩力影响问题的有效改善。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科学应用后浇带技术提升建筑整体质量以及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旭彤.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及施工技术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7):115-115.
[2]孙旭阳,陈学涛.建筑施工中后浇带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6,14(17):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