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历史总复习
蒋崇涛
(耒阳市肥田中学湖南耒阳421800)
如何使历史复习事半功倍低耗高效,值得历史老师认真探讨。笔者通过多年的摸索,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充分利用目录利用目录进行复习有以下好处:
1.1可一目了然,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目录是纲,是历史复习的整体线索。通过对目录的浏览,可使课本中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1.2以目录作为“纽带”,可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记忆,能起到“链条”的作用。
1.3把原课本的目录完全打乱,自编“目录”,用专题的方式,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民族关系等,效果当然会更好一些。
1.4根据目录,可决定采用什么方法——精读、略读、综合分析、定点记忆。
1.5根据目录,可以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孰多孰少,心中有底。
2.利用符合实行“划书法”
第一、注意符合的确定与含义。
如:“时间”——可用“—”表示
“地点”——可用“¢”表示
“人物”——可用“S”表示
“重点”——可用“。。。”表示
“疑点”——可用“?”表示
第二、注意划法。
2.1可用红色水彩笔。
2.2紧扣考纲,逐课、逐页、逐点划好。
2.3在课文标题上,标出本文共有几个知识点。
第三、注意使用。
2.3.1拿着划好的课本,一边翻书一边记忆,暂未记住的打小“X”.
2.3.2第二次翻书时,专看打小“X”的地方,如此反复,直到搞懂为止.
3.实行联想记忆法
联想法就是有意将有关联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放在一起考虑的一种思维方法,常见的有下列几类:
3.同一年代同一区域的事件放一起,
如:1927:“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1895:《马关条约》签订,“公车上书”;
3.2同一年代不同区域的事件放一起,可分:
同类的:如——1941年——德国袭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
不同类的:如——1861年——沙俄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清设立总理衙门,辛酉政变。
3.3不同年代同一区域的同类事件放一起,
如: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尔其帝国;
又如:我国古代著名的药书:《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唐本草》、《本草纲目》。
3.4不同年代不同区域的同类事件放在一起,
如:标志奴隶制的结束——中国公元前476年、西欧公元476年;
再如:资产阶级革命的文献:英国有《权利法案》、法国有《人权宣言》、美国有《独立宣言》,政治制度、著名战役、经济文化交流等都可归于此类。
3.5人物的特殊称谓放在一起,
如:一些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诸如古埃及称法老、日本称天皇、阿拉伯称哈里发、奥斯曼土尔其称素丹;
再如:玻利瓦尔称“祖国之父”、巴赫称“音乐之父”、埃斯库罗斯称“悲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称“喜剧之父”。
3.5同一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前因后果放在一起,
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1640年开始——1642年内战开始——1644马其顿荒原战役——1645年纳西比战役——1648年议军胜利——1649年处死查里一世——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宫廷政变——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
又如:美国独立战争:1775.4开始——1775.5建军——1776.7建国——1777年转折——1781年胜利——1783年签约。
在历史复习中使用联想法,能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但对历史事件相联系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有相关之处;二是注意其间的区别。
4.实行归类复习
归类复习可分为专题归类和国别归类。
4.1以专题归类为主复习中国史,然后按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期分类。以中国古代史为例:先把它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大专题,而每一专题又可分为许多小专题。如文化方面可分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著名发明家及成就;著名科学家及成就;天文、历法成就;数学成就;农学成就、医学成就;历史成就;文学成就;艺术成就;军事家及著作;思想家及主张等小专题。
4.2以国别史为主复习世界史。先把课本中所讲到的各国历史按古代、近代、现代三大部分归纳起来进行复习。先复习非洲的,其次是亚洲、欧洲和美洲的。
5.历史人物评价
历史人物评价考查学生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对基础知识的了解能力;二是对课本融汇主贯通的理解能力;三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分析能力。
对历史人物如何评述呢?我认为要掌握三点要素:即史、论、评。
5.1掌握史实,分清主次。评价人物,基础在于掌握史实。要了解课本中所介绍的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主要事迹和成就及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要分清主次,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特征、具有重要历史影响的事迹进行阐述。不要面面俱到,事事罗列,眉毛胡子一把抓,
5.2实事求是,正确论述。要坚持三个观点:1、唯物的观点。是好说好,是歹说歹,是一说一,是二说二,既不拔高,也不贬低,实事求是,客观论述。2、历史的观点。即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查,不能以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古人。3、辨证的观点。即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发展的观点,不能用片面的、静止的、绝对的观点去评价人物。
5.3寓评于述,评述结合。人物评价一般应以述为主,以寓评于述为主要表现手法,在客观叙述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画龙点睛的写上一、两句精当的评价。
6.材料分析
交给学生解题钥匙。
6.1看清材料。每则材料都有一个中心,只要抓住了这个中心,解题就有了方向和目标,抓中心的方法有:1、浏览全部问题,看从何处设问;2、看清材料的出处:标题、注释(尤其是时间、人物、著作等);
6.2读题、审题:1、审清题目要求,看命题人要我们从何方作答。2、看分值,相应的分数其实就是给我们一个提示,间接的告诉了我们要答几个要点。3、审准答案来源及答题的范围,防止答非所问。答案来源有如下情况:(1)如果问题是根据材料回答,则答案从材料中即可提供完整。(2)如果问题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则答案既要从材料又要结合课本所学提炼。(3)如果问题是请回答,则答案来源既有材料又有要有课本知识。4挖掘题目的有效信息,答题时务必将之变为答案。
6.3简洁作答。组织答案可采取以下方法:1、摘录材料中的某些短语、字词。2、联系利用课本的知识。3、自己归纳提炼。
6.4注意答题的规范和卷面的整洁。答案应做到条理化,卷面干净整洁,尽量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7.题目训练系统化
总复习阶段,练习是必要的,只讲不练,收效甚微,但不能搞“题海战术”,练习的量要当,质要精,否则,学生会穷于应付各种数量繁多的试题,忽视了对书本的掌握,而且也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厌烦情绪。笔者认为:总复习阶段,要加强题目的系列化训练,即从量到质,从形式到内容都要形成系列,这样不仅利于学生记忆和深化有关历史知识,而且也便于学生复习,一组系列训练题在手,就可总揽该系列的所有知识点,每一段历史只有形成一组系列训练题,就足以满足学生复习和考试的要求。以中国历史为例,从形式上来说,系列训练题可分为选择、识图、材料分析、问答等;从内容上来说,可分为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民族关系等。最后再进行一次综合练习,就完成了中国史的系列训练。
概而言之,只要扎扎实实按照以上去复习,则学生考试时一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收稿日期:201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