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美铮李美华周晓华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广东广州510220)
【摘要】目的:调查广州市社区医院护士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3个主城区18家社区医院32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糖尿病知识总得分为805±490(总分为28分),不同学历、职称、年龄护士得分有差异(P<005);口服降糖药物的服药时间得分最高(401±258)分,糖尿病运动治疗得分最低(033±075)分。781%的社区护士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主要的形式为发放宣传资料占669%,其次为一对一讲解占195%,健康讲座占78%。结论:大部分社区医院护士参与糖尿病教育,但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欠缺,专科知识亟须提高,为提高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178-02
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的慢性疾病,需要进行长期的综合性治疗。国内外研究表明,糖尿病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认知度、促进行为改变、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1~4]。护士是糖尿病教育的主要执行者,护士在提高糖尿病管理水平,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现有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已成为该病护理的重要环节,对此社区护士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社区护士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健康宣教现状,2011年6~12月对广州市3个主城区社区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海珠区、荔湾区、越秀区3个主城区18家社区医院32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设计以《中国糖尿病护理教育指南》为依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并通过专家的审核修改而成。问卷由21道题目组成,包括3部分内容:(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学历、技术职称等。(2)糖尿病相关知识,包括:糖尿病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胰岛素注射、自我血糖监测等知识共14题。计分方法为每题答对计2分、错误0分,总分28分。(3)糖尿病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健康教育形式及频率。问卷由研究者发放并收回,由研究对象独立完成。共发出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60份,有效问卷329份,有效率823%。
122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分析包括频数、率、构成比、均数及标准差,推断性分析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
2结果
21社区护士的一般资料:329名社区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岁~52岁(3495±831)岁。学历:中专84名,占255%,大专177名,占538%,本科68名,占207%。职称:护士186名,占565%,护师117名,占356%,主管护师及以上26名,占79%。年龄:20~30岁212名,占644%,31~40岁94名,占286%,40岁以上23名,占70%。
22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得分情况
221糖尿病知识总得分为4~22分(805±490)分,不同人口学资料的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得分比较,见表1。
表1不同人口学资料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得分比较(x±s)
注:与本科及以上组比较,*P<005;与护师组比较,△P<005。与40岁以上组比较,#P<005
222糖尿病相关知识由糖尿病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胰岛素注射、自我血糖监测5部分题目组成。其中,口服降糖药物的服药时间得分最高(401±258)分,糖尿病运动治疗得分最低(033±075)分。在自我血糖监测知识方面得分,不同学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F=8965,P<001),与职称、年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口服降糖药物知识得分不同学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F=3251,P<005);糖尿病饮食每日总热量计算得分不同学历及职称之间有统计学意义(F=4278,P<005);糖尿病运动治疗知识及胰岛素注射知识得分,不同学历及职称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各条目得分情况
注:与本科及以上组比较,*P<005;与护师组比较,△P<005。与40岁以上组比较,#P<005
23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现状:受调查的社区护士中有257名护士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教育(781%)。健康教育形式以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为主占669%,依次为一对一讲解占195%,健康讲座占78%,小组授课形式最少占58%。健康教育频率中每月1次为主占525%,每周1次占218%。
3讨论
31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护士的糖尿病知识得分为(805±490)分(总分为28分),正确率为288%,表明护士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总体偏低。新的医疗模式要求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中心向社区转移,社区护士必然将在防治糖尿病这一类慢性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外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与管理,能够改善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5],而社区护士参与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意义重大[6]。糖尿病的护理专科性发展比较快,需要社区护士及时更新相关知识,社区护士有责任向患者传授正确、更新的知识和信息。有研究显示,当前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知识老化问题[7]。如果社区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能不能接受正确、更新的健康护理指导。社区护士作为与社区糖尿病病人接触最为频繁的工作者,其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病人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和实施,从而影响了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实施效果。本次调查显示,社区护士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低,建议加强对社区护士糖尿病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糖尿病专科护理等内容的培训。
32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学历、职称、年龄的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总得分有差异(P<005)。中专组护士得分显著低于大专组及本科组;护士职称组得分显著低于护师组、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组;40岁及以上组得分显著低于40岁以下组。提示低学历、低职称、年龄在40岁以上的社区护士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低。低学历护士由于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时间较短,理论知识学习的深度及覆盖面不够,因此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而低职称护士由于工作时间不长,糖尿病专科护理知识较薄弱;年龄在40岁以上的护士可能由于年龄的问题导致知识的更新不够。在自我监测血糖、口服降糖药物及糖尿病饮食中对每日总热量的计算三个条目中,本科学历的得分显著高于中专学历的得分;糖尿病饮食中对每日总热量的计算中护士职称组得分显著低于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组得分;对于胰岛素注射不同学历、职称、年龄无显著差异,提示应对低学历、低职称护士加强糖尿病理论知识培训,对年纪偏大的护士加强知识更新。糖尿病知识得分最低的2个条目分别为:糖尿病饮食热量计算及糖尿病运动适应症与禁忌症,表明社区护士对饮食及运动知识掌握程度低。饮食、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患者对饮食、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依从性如何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这取决于教育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及重视程度。
33本调查结果显示,781%的社区护士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形式以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为主占669%,其次为一对一讲及健康讲座,小组授课形式最少。健康教育频率超过一半的护士以每月1次为主,每周1次占不到四分之一。提示,社区护士在每天的工作中都能接触到一定数量的糖尿病病人,但采取的健康教育方法却比较单一,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发放宣传手册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利用较少的医护人员教育大批病人,但也缺乏针对性、深入性以及形象性[7],若病人无愿望了解学习,则会大大减少了知识的获取几率,影响了病人对防治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影响其血糖的控制。因此,社区护士应采用病人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针对社区糖尿病病人的需要采用长期系统的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法,如个体化健康教育、健康讲座、小组教育等形式,做到根据病人的需要适时教育,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
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同,是糖尿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8]。综上所述,社区护士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缺乏,特别是低学历、低职称的护士更为明显。因此,有必要完善社区护士糖尿病护理动态培训系统,加强社区护士的糖尿病专科知识的动态评估及培训,以便更好地提高社区护士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社区糖尿病管理水平。而社区护士在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形式较单一,社区护士应采取系统、针对性、长期性、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为社区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贾芸,傅东波,汪隽瑜,等.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实施中期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6,20(33):3031-3032.
[2]康玉华,王彩萍.运用护理程序对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1(4):10-12.
[3]楼青青,杨丽黎,邵爱仙.行为改变与糖尿病[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35-936.
[4]WongFK,MokMP,ChanT,etal.Nursefollow-upofpatientswithdiabetes: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JAdvNurs,2005,50(4):391-402.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编写.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华糖尿病杂志,1-65
[6]尹玲玲.国外糖尿病社区护理新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7A):1164-1166
[7]王玉梅,戴冬梅.社区护理的发展现状与管理初探[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16(8):120-121
[8]AssalJ,GolayA.PatienteducationinSwitzerland:fromdiabetestochronicdiseases[J].PatientEducCouns,2001,44(1):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