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中的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中的创新

李国哲

李国哲(邯郸市汉光学校河北邯郸056000)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解读课文,即把“为教师好教”,以教师为本体、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变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为了学生好学”、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整个阅读过程需要他们自己去经历,而不是教师包办。由此,我们进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创新方法的研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方式,在此基础上以学定教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有利于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发展。那么,如何实现自读自悟,以学定教呢?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避免给学生“设框”,重于学习需要的“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还没有初步掌握时,就给学生阅读定下框框,以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文章,出现了教师挖井让学生往下跳的现象。其实,作为教师,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解开对他们思想的束缚,让他们自读自悟。如课堂上,学生自读课文后,只由教师的一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就可以引出学生许多精妙的发现。所以,教师应袒淡化“教”,根据学情来确定教的内容,而这个“教”更准确地说,应是指只重于在学生需要时的“导”:可以导思考方向;可以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想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把自身的感受同阅读结合;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这些“导”都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由自渎过渡到自悟。

曾有学者说过:“当教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批判地审视我们与真理地关系、叩问我们现实存在地景况,并审慎地规划我们行动地方向时,教育便获得了启蒙的意义,并真正有助于具有完整人性的人的生成。”《范进中举》始终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这样的思想内容,在教学时,一定要学习领会和感悟,从而便于学生自己受到教育,摆正读书的心态,使学生的情操和思想受到熏陶。

2.避免“讲读串问”教学,开展“阅读对话”教学

阅读是对文章进行意义诠释、语言重组、再造想象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问答所能达到的。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是展开师与生、生与生的“阅读对话”,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它不但能避免简单的一问一答,而且有助于让学生从中学会阅读。我们可以采用学生相互交流以达到学习互补的效果;可以让学生就某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引导他们凭借自己一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辩论以达到求真的目的;可以让学生边读边发现问题,再讨论、汇报、交流补充以实现层层破疑;也可以鼓励学生敢于挑战书本、教师或其他权威言论,进行平等对话,让学生学会阅读与思考同步。这些都可以实现学生自悟能力的提高。如,教学《如梦令》之前,我们发动学生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去查找有关的各种资料,让学生自主的对词作者,词的意境内蕴以及词人的心态等进行研读探讨。在此之前,鼓励学生回忆对话自己童年的情趣,访询家人孩提时难忘的往事。这样,摆脱教学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让学生不再感到空洞和乏味。又以《伤仲永》为例,教师提出,题目是“伤仲永”,而行文里连一个“伤”字都没有,请同学们研究思考,这篇文章“伤”了仲永的什么。经过研究讨论,学生认为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是采用力了“寓理于事,只叙不议”的手法,文字上虽没有点明“伤”字,在感情上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结局信加惋惜。请学生再深入想想,仲永落此田地,责任在谁?……

3.避免“以教制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又把引导学生答题的着力点定在让学生获得和教师同样的见解,稍有不一,便轻言错误。岂知,这严重磨灭了学生的个性,颠倒了课堂上究竟谁才是主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人是个体,各人都有其独特的一面,如果让人人都一样,那么这个世界肯定很不精彩的。所以,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去解读,去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作用,增强独立性和自信,使其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主主阅读中鼓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无私的爱》一文时,当学生读到了课题质疑什么叫无私的爱时,不是告诉他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而是把它带入课文的自主学习过程,让学生读后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于是,有的学生说,读了课文后知道了孔繁森自己生活艰苦,却硬要收留了三个孤儿,对他们像亲生儿女一样。教师就引导学生说说他们是从哪里体会到孔繁森对孤儿像亲生儿女一样。学生的思路便又广了,找到了许多关键句,用他们的读和说展示出许多理由,到一定的火候,教师收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孔繁森收留孤儿,视如亲生,用父母般的爱抚养他们,教育他们。为了这几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不受委屈,甚至可以不顾自己的身体献出那维持生命的鲜血。他为孤儿,为所有藏族人民日夜操劳,惟独不为自己着想,作出了无私的奉献,这就是这个伟大的共产党员体现出来的无私的爱……听了学生自己读懂的,自己感悟的内容,我们深信,孩子们个个都是这么有个性,这么聪明,放手让他们自渎自悟,然后汇报成果时掌握学情,以学定教是完全正确的。

总之,语文教学无定法,只要我们积极探索,锐意进取,不断改进合乎优化教学方法,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情趣和活力,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以生为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与学更重于学,应让学生自渎自悟,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棵聪慧的心灵,都能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创新,不断地进行课堂反思,寻求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