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供血科管理确保血液质量

/ 1

加强供血科管理确保血液质量

林文凤

林文凤(福建省龙岩市中心血站364000)

【中图分类号】R19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6-0259-01

血站供血科作为血站的一个职能科室,是保证血液质量、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一个重要部门,担负着如何合理利用血液和及时、全面地满足临床输血需求等重任。供血科作为血站重要的对外服务窗口之一,对血站的形象、信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供血科的管理,才能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1加强供血科资源管理

1.1人员管理方面:科室员工应具有良好业务素质和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全面掌握采供血的法律法规,质量标准,熟悉采供血过程。必须经全国采供血机构上岗培训,取得合格证。取得执业资格后方可上岗。同时,供血科涉及的工作始终离不开与人打交道,因此还应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优质的服务态度,应定期参加礼仪培训、规范服务行为。具有交流能力,合作分析、独立工作能力,应变解决问题能力,并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1.2设施仪器设备质量管理:供血科应设有值班室、发血室、办公室、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血液储存空间应保持环境清洁、采光和通风良好,发血室环境及贮血设备内空间卫生学符合标准要求。供血科所涉及的仪器设备多为血液保存设备。严格按仪器设备使用维护管理规范进行管理、确保仪器设备运行正常,为血液的保存提供安全保障。

2加强临床用血管理:《血站管理办法》中规定科学指导临床用血是血站工人

员义不容辞地责任,随着输血事业的飞速发展,血站工作也日趋规范,用血单位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做好临床用血供应和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真正达到科学指导临床用血的要求,显得格外重要。

2.1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输血技术知识的更新指导,转变陈旧的输血观念,临床输血的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特别是成分输血的兴起,使输血的观念和手段都发生了变化。供血科工作人员应加强与临床用血单位的沟通,共同探讨输血新知识,对成分血的制备、保存、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具体的指导,交流。使临床更多了解采供血的工作及血液成分的质量要求。科学指导医护人员对成分血的输注,要求临床医护人员严格按《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2.2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内审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持续改进,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在工作中树立较强的质量安全意识,并自觉落实到各项行动中,有效地保证血液质量。

3加强环节管理,保证用血安全

3.1按《规范》要求,严格执行血液隔离与放行操作规程,建立血液隔离与放行制度,明确放行人员职责,防止不合格血液的误发放。

3.2成品库的管理:供血科人员对入库的成品血液进行核对,按采血日期、血型、保存要求分类放置,严格按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存放。在发放血液时,认真检查血液的外观质量,有溶血、脂血、过期、标签不清晰等的血液进行隔离存放并做好记录。密切关注血液库存量和临床用血情况。根据用血情况与血源管理科等相关科室做好沟通,保证临床用血需求,对库存中疑似有质量问题的血液及时上报质管部门。

3.3血液冷链管理:冷链管理是血液保存的关键控制点。全血和红细胞悬液应始终保存在温度2~8℃的血液保存设备中;血小板在22±2℃振荡条件下保存5天;冷沉淀在-20℃以下保存1年;冰冻血浆在-20℃以下保存。供血科所有血液保存设备均安装温度监控系统实行24小时监控,每6小时手工记录血液保存温度,血液运输应常规做好温控,密切注意运输过程血液是否始终保存在有效环境中,确保冷链符合要求,是保证血液质量的关键。

3.4血液交接管理:严格按血液交接管理程序执行,尽最大可能缩短血液在常温下暴露的时间。清点、整理血液时动作轻稳,避免对血液制品的机械损坏。

3.5血液发放质量管理:遵循先进先出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过期报废。每袋血液都应进行目视检查,异常血液不出库,规范装箱安全运送,发出的血液应有完整的记录,每袋血液均有可追溯性,血液在常温下暴露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血液一旦发出,非血液质量原因不能退回。

4结论

随着输血工作在卫生事业发展中越来越被重视,如何实现安全输血是临床输血中的重要问题。供血科工作人员应始终牢记“血站与质量同在”的质量方针,加强质量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只有好的习惯才会产生好的质量,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严把血液质量关,在保证受血者健康的同时,还必须向临床提供最新输血的动态,协助临床制定科学、合理、安全的输血方案,准确判断,处理临床出现的各种输血反应,保证临床输血安全。血液质量掌握在每一位采供血人员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