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语文课堂厌学心理的转化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高中生语文课堂厌学心理的转化策略分析

徐若兰

徐若兰

绍兴市永和高级中学南开大学

摘要:高中阶段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语文学习效果好坏决定着学生是否能拥有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高中生理应对这阶段的语文学习格外重视。但是,当今高中语文课堂中却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高中生普遍厌学语文。本文在详细讨论了高中学生产生语文课堂厌学心理的原因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从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层面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课堂;厌学

由于当今各种文化尤其是网络文化的冲击,以及其他各科补习班遍地开花的冲击,使高中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大大降低。尤其在选课偏理的班级,很多学生更是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上,而由于在数、理、化课堂上高速运转的大脑非常疲惫,太需要找到一个可以放松的时间了,所以就自然而然地把语文课当作休息放松的好时机,从而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语文课上打磕睡,以便有更充足的精力去学习所谓的重要科目。作为一个中华儿女,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基于目前高中生语文课堂的厌学情况,本文将详细讨论其形成的原因及其相应的转化策略。

一、高中生语文课堂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

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高中教育中,语文教育是重要一环,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精神、心理层面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导致当今高中学生语文课堂厌学心理产生的根源在于:语文课堂教育中忽视了对人的精神、心灵层面的教育。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发现,造成高中生产生语文课堂厌学心理的一大因素是社会因素。一方面是社会舆论的影响,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言论,对语文在高中生心中的重要性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个因素是由于现在的学生普遍都比较务实,他们会在高中阶段就开始考虑以后的就业方向,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当下,尤其文科生的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这些信息都会使高中学生更加轻视语文的学习。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在很多学校的教学理念中,语文仅仅是其中一个考试科目,忽视了语文在人文精神的塑造以及在人类文化的传递上的重要作用。学生能感受到的只有巨大的成绩压力,而不能从语文中感觉到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美好,不能在语文课堂上展开想象的翅膀,不能在语文课堂中感受到人文关怀。这样,高中语文课堂教育就不能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从而导致了高中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厌学心理。

(三)传统因素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模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统治地位,是知识的拥有者与信息的唯一传输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基本上没有学习的自主性。而且,在师生关系上,教师仍有着绝对权威,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这种不合理的师生关系也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四)客观因素的影响

语文不同于其他科目,语文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所以,有一些学生功利心太强,一旦花费了时间而却不见成绩显著提高,他们马上就打了退堂鼓,这种心理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对语文课堂的厌倦。

二、消除高中生语文课堂厌学心理的对策

(一)树立理想信心克服普遍的厌学心理

要消除高中生对语文的厌学心理,首先应该消除高中生普遍的厌学心理,这是基础,也是关键。那该如何消除普遍的厌学心理呢?笔者认为,消除高中生厌学心理的关键在于要使学生树立理想和信心。只有他们对学习建立了理想与信心,他们才会对学习感兴趣。所以,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建立,首先要使学生们相信自己,并让他们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二)认识语文的重要意义克服厌学语文心理

具体就高中生语文课堂厌学心理来说,克服这种心理的关键在于要充分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一是要让学生明确语文是什么,体悟语文的人文意义。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只要用心感受,语文无处不在。语文的重要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在于它是工具,而是一种精神的载体,在于它能够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要经常向学生传达语文的意义尤其使精神层面的意义[1]。犹如古雅的《诗经》、瑰丽的汉赋、浩浩的唐诗、凛凛的宋词、神秘的元曲以及明清小说、国学经典、现代美文等,老师在讲授这些语文内容的时候,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们考试重点,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其中包含的中华文化魅力,要让他们认识到,这是我们中华五千年年文化的载体,让他们体会到语文中的美;二是要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语文的功利意义。学好语文是我们从事任何工作与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交往、处理人际关系的有力工具。

(三)用对生活的热爱感化学生

从本质上来说,语文首先是生活。一位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必然是对生活充满着无比的热爱。他善于带着感情和想象去看待生活,他善于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把生活当成是最好的老师,从纷繁芜杂的生活中领悟人生哲理。他对生活充满着激情,从而也对他生活中及其重要的教育工作充满着激情,从而用这种激情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首先,高中语文老师要爱教育。把语文教学当做一个很光荣的职业,潜心研究语文教学方法与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本,勇于创新,探索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其次,高中语文老师要爱学生。爱生如子是动物的本能,爱生如生才知晓使命的神圣。在高中教育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最后,高中语文老师也要爱自己。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勇于挑战,直面竞争,创新开拓,不断求索[2]。

(四)用过硬的素质征服学生

学好语文就是学好听说读写思想本领,只能其中一二项或二三项都不符合要求。所以,这样艰巨的任务就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为出色的自身素质。首先,高中语文教师要有演说家的才能。虽然语文教师不都是演说家,但是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演讲才能,如才识渊博、思维清晰、表情丰富、仪态大方、语言流畅,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声音抑扬顿挫、能够把握轻重缓急、高低强弱等,以声传情,使课堂语言简洁而富含意蕴,并且还充满着幽默风趣;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要有哲学家的思辨。语文教师就算不具备哲学博士的高深,但也要在世事评判能力与人生哲理方面高人一等,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营造思辨氛围,启发学生质疑,并且引导学生解析疑惑,让学生的思维、感情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最后,高中语文老师要有多面手的水平。语文教师虽不要求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但是也需要各个领域都会一点点或有所了解。俗话说:“当语文老师的羊儿疯都要会扯几下”,一个富有激情的高中语文老师尤其应该如此[3]。

(五)用对课堂的灵活驾驭启发学生

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知识丰富,还需要有诗人般的激情。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体验语文,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使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学生越充满学习兴趣,老师也就越有激情,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高中语文教师对课堂的驾驭,首先要让学生自己“演戏”。在进行一些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的文章的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代入到文章人物里去。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必修三课文《鸿门宴》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准备相关道具如剑、酒樽等。在表演结束后,让学生当场写下自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其次,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必修二课文《六国论》介绍“三苏”时,老师就可以引用朱德元帅为三苏祠题的诗:“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占,峨嵋共比高。”如此品诗及人,则会使学生心中如荡漾清泉一般;最后,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设备。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必修五《兰亭集序》时,老师就可以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把文字转化为流动的画面并配上音乐,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这样,看似枯燥乏味的文言文在学习起来就能变的轻松快捷。

(六)父母、学校、国家和社会共同营造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

除了学生和老师对消除高中生语文课堂的厌学心理做出努力之外,父母、学校以及国家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为高中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父母要以身作则激发孩子语文学习的兴趣,学校以及国家和社会则要平衡好汉语与外语的天平,重视语文教学,并且多提供“本土文学快餐”、多办本土文学赏读活动等。

结语:

消除高中生语文课堂的厌学心理,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为此而努力,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与教学观念,消除学生的语文厌学心理,让中华的文化成为强势文化。

参考文献:

[1]刘媛萍.高中生厌学语文现象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包强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高中生语文厌学原因的思考与对策[J].教育界,2011(1):24-25.

[3]王科.激活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J].教育界,2014(31):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