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义马市第一高级中学河南义马472300
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切实解决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必须更加科学、全面、准确地贯彻教育方针。本文对新时期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实践路径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满意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切实解决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必须更加科学、全面、准确地贯彻教育方针。
(一)增强教育自信,把好教育方向
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揽教育工作全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重要思想,立足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走自己的教育发展道路,办出体现中国特色、区域实际的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教育越办越好的重要要求,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打基础的文章。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重要论述,切实加强和改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保证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二)遵循教育规律,提升核心素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具有特殊规律的事业;教育更是“连续剧”,是具有周期性的“慢变量”,是最需要定力的事业。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创新育人方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当前,马克思主义思想面临多元化社会思潮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市场功利化的挑战,传统教育引导方式面临网络新媒体新技术的挑战,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临敌对势力渗透争夺的挑战。教书育人,教是手段,育是目的,必须回归教育的本真和初心,将教与育有机结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尊重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更加注重品格养成和关键能力培养,形成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身心塑造“四位一体”育人方式,办有温度的教育,做有情怀的教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等关键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主题。要深刻理解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明确各学段教育功能定位,理清各阶段育人目标,合理确定教学难度,循序渐进,不拔苗助长。特别要注重引导家庭和社会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帮助树立正确的教育成才观,推动教育回归到适合于、助力于每个人的成长。要切实理清学校责权利边界,推动家庭和社会更加积极、更加科学地履行育人职责,减轻教育承受不了、也承受不起的重负。
(三)深化教育改革,释放教育活力
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第一任务,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第一要求,把知行合一作为第一原则,构建科学的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工作体系。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度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以改革提质量。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抓好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措施和改革路径。改革育人方式,建立新型教与学关系,转变教的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深入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转变学的方式,推广问题导向式、小组合作式、主题探究式等学习方式。转变教学形式,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体验密切联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使各具特色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理念,加快研究探索覆盖全学段、能够反映不同层次和类型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统领,明确学生在各阶段应具备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能力素养等基本要求。改革评价方式,突出能力和素质导向评价,加强过程性评价,注重多元综合评价。严禁层层下达升学指标,严禁将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的主要指标。
(作者简介:王志刚,男,1965年生,历任河南义马煤业集团公司教委、义马市高中教师、义马市教体局干部,曾任教育报记者,在省、国家级新闻媒体发表多篇文章,获“优秀记者”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