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主要害虫生态防控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水稻主要害虫生态防控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陈小忠

桐乡市石门镇农业经济服务中心

摘要:作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的水稻,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拥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但是水稻的病虫害严重的影响到水稻的品质。因此,应用生态防控技术对水稻害虫进行有效治理,不仅保护环境工作,还对水稻产量的增加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水稻主要害虫生态防控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稻主要害虫生态防控现状与发展前景

1、概述

近几年来,水稻的虫害频繁发生,在传统的病虫害防治上,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用药次数的不断增多,导致土壤环境甚至整个生态环境都遭受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干扰,给环境与社会都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化学农药的使用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粮食的产量,对水稻的害虫有所作用然而其产生的环境污染、粮食品味降低、生态平衡的破坏等负面影响也是不可抹灭的。因此,在实际进行水稻种植工作之时,应该十分注意害虫的防控,科学有效地探索、推广水稻害虫的生态防控技术,实现增产以及促进农业发展的目的。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生态防控技术的指导思想,其利用化学、物理、生物、农业等科学有效的方法来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实现对水稻害虫的综合防控治理。总之,生态防控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且在不断地应用于水稻害虫防控工作中。

2、水稻主要害虫生态防控技术

2.1水稻螟虫的防治

2.1.1普遍存在的螟虫防治

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对水稻的产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水稻螟虫中普遍发生比较严重的主要是二化螟、三化螟、稻苞虫和大螟等,其中二化螟和三化螟对水稻危害最大。二化螟除了为害水稻以外,还会为害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三化螟则为单食性害虫的一种,只为害水稻。对于水稻螟虫,我们可以进行生物防治:在螟虫盛孵和化蛹前,田间只留遮泥水,使蚁螟危害或化蛹部位降低,盛孵或化蛹高峰后,猛灌深水13-16厘米,可消灭大量螟虫,或者在螟虫卵孵化的高峰期,施用杀螟杆菌,这样既可以进行害虫的防治,还可以科学有效地保护田间的天敌。

2.1.2二化螟与稻纵卷叶螟防治

在室内通过人工养殖等方法,对赤眼蜂进行大量的繁殖,为了弥补赤眼蜂数量在稻田中的不足,在水稻害虫发生之前把赤眼蜂释放到稻田中,从而达到抑制虫害大量发生的效果。在稻田中释放赤眼蜂也需要注意引用本地赤眼蜂与外地赤眼蜂的相互交叉释放,使得已经释放到田间的赤眼蜂可以在稻田建立种群并继续繁殖下去,这样才能够达到持续控制稻田害虫的显著水平与可持续发展目的。

2.2稻飞虱等害虫的防治

发展至今,利用鸭子的养殖对稻田当中稻飞虱等害虫进行防治的技术已经日渐成熟,并且显而易见其对控制田间的杂草与虫害的效果也十分良好,又节省成本。鸭在稻田里不断地觅食、活动、捕虫,不断刺激水稻茁壮成长,根据调查研究表明,稻鸭共育不仅可以很好地控制杂草与稻飞虱的危害,而且还能较好地抑制纹枯病与二化螟的出现。因此,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与提高种稻效益,加快推广稻鸭共育技术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然而,稻鸭共育虽然对飞虱、叶蝉等害虫以及稻田杂草具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效果,但是对于纵卷叶螟与水稻螟虫等蛀心或者卷叶类害虫来说,其防治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稻田中放养鸭子也需要注意选择合理的水稻种植密度、稻田的地点、鸭子的品种和水稻的品种等药要点,同时应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尽可能地丰富鸭子的食源,进行科学正确的鸭养殖。

2.3利用蜘蛛防治水稻害虫

蜘蛛广泛分布于果园、森林、农田等地方,能捕食多种害虫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蜘蛛目,并且都是肉食性。而稻田蜘蛛则是水稻害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它会捕食稻叶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稻螟中令、稻苞虫与蚜虫等稻田害虫。利用蜘蛛防治水稻害虫主要采取保护现有的自然资源,加上一定程度上的人工助迁。并且,为了在春耕时让蜘蛛有暂避场所,尽可能地在田埂上种植大豆作物来保护蜘蛛。

2.4利用蛙类防控害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蛙类的了解也在逐渐加深。虽然国家早就已经明令禁止抓捕稻田中的蛙类,但是由于人们在化学药剂上的大量使用以及早期对蛙的大量捕杀,导致了如今稻田中的蛙类种类数目逐步减少。现阶段的研究及观察让人们慢慢意识到,构建稻蛙共作系统对于稻田中多数害虫的防控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这种生产养育模式也是绿色环保且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要让稻蛙共作系统持续发展就必须注意稻田生态环境的调控,适当给蛙类补充一些缺乏的食物,为蛙在田间越冬创造适宜条件,并且要重视在水稻晒田之时,给蛙类提供足够的水源。

2.5利用杀虫灯防治稻田害虫

由于我国工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诱虫灯与杀虫灯。因为水稻害虫的趋波、趋色和趋光等生物学特性,所以出现的各种诱虫灯与杀虫灯都是利用这些特性来诱杀成虫,从而达到降低田间虫口密度、虫卵量,降低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等害虫数量以及水稻害虫大规模发生的可能性的有效目的。同时,由于出现的各种诱虫灯与杀虫灯都是利用现代化的物理方法对水稻害虫进行诱杀,不仅可以降低稻田中的害虫基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防治成本,又安全、可靠、无污染。

2.6利用非作物生境防控稻田害虫

对调控害虫以及天敌数量来说,稻田周围的非作物生境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为了达到防控稻田害虫的重要目的,可采取优化非作物生境与稻田的景观,从而调节害虫和天敌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非作物生境和作物的迁移中,稻田害虫往往遭受寄主、食物与人为因素的影响,食物短缺与作物生境恶化时常发生在季节变化与人工栽培之时,于是非生物生境就成为了稻田害虫的避难场所。

3、水稻害虫生态防控技术的发展前景

水稻害虫生态防控技术主要是由早期的生态控制与栖息地管理发展演变而来,在水稻生产过程当中,我国对于水稻害虫生态防控技术发展迅猛,不仅保障了粮食的安全生产,保证了粮食的稳定生产,并且很大程度上地减小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我国在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此后世界各地的粮食等农产品源源不断地涌入我国市场,进而导致我国国内的农产品质量面临着相当严峻的挑战。近年来,由于我国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列为农村与农业经济的重要工作,其发展战略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正在由仅仅追求数量转向数量与质量并存。所以,对于提高我国国内的农产品质量、保护并且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证食品安全与人民的身体健康安全、提高水稻的质量与产量来说,发展水稻害虫生态防控技术,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水稻害虫生态防控技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量的实践表明,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稻田害虫的生态防控技术,在水稻害虫生态防控技术不断探索,不断推广水稻害虫的生态防控技术。在水稻害虫生态防控技术的成功推广应用为其他农作物的生产发展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借鉴意义与条件,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4、结束语

通过运用诱虫灯与杀虫灯诱杀的灯光诱杀技术、性信息素诱剂诱捕二化螟等物理防控方法与构建稻蛙共作系统、稻鸭共育、蜘蛛防治水稻害虫等生物防控方法措施对水稻害虫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控,不仅保证了水稻的稳定生产,减小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可以有效促进水稻主要害虫的可持续治理,保证农业的生产安全、农业的生态安全以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坚.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推进农药管理工作——刘坚副部长在全国农药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3,24(3):1-3.

[2]杨治平,刘小燕,黄璜,等.稻田养鸭对稻鸭复合系统中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4,24(12):2757-2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