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新(南京市白下区蓝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新医改大环境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是实现“人人享有公共卫生服务”最终目标的重要工作手段。局域网的逐渐扩大和市民卡的推行,将会使得所有的社区居民个体健康与医疗信息实现集中汇总管理,同时也在实现双向转诊无缝对接和降低人为干预类医疗风险发生的可能。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双向转诊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9-0156-02
随着国家发改委发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指导意见》[1](以下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旨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并提出到2015年,“逐步建成覆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是“十二五”基层医改的主要内容,要求以省为单位,建立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等功能的信息系统。指导意见指出,通过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的动态更新,以及与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奠定基础。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强力推进剂,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革和更新。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层,如何针对现有服务模式的不断完善,并使得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决策始终能走在行业前列,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国内社区卫生信息化产品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近几年,在社区卫生信息化领域中,涌现出不少社区卫生信息化产品,这些产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都有过成功的应用案例,但是开发标准不统一,功能需求是根据不同应用地区的要求而设计的,因此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无法形成在一定区域内共建共享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在新医改方案公布实施后,国家卫生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国家标准,为建立标准统一的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一款优秀的卫生信息化软件产品应该是符合标准并满足业界的基本需求,能够融合各种先进技术为应用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社区卫生信息化软件提供商有杭州创业软件、沈阳酷博社区卫生软件、天使社区软件、承志社区卫生软件等,但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软件系统只是单纯提供健康档案的建档等功能,而酷博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是近年来出现的非常优秀的软件产品,它成功地将各种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是根据卫生部最新行业标准开发而成的,围绕社区卫生的管理与服务,提供了许多增值业务,如以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家庭医生呼叫中心、以分布式服务为主的地理信息管理、社区卫生一卡通、星级医患互动服务、量化考核分析、具有隐私保护的开放式个人档案查询等,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进行流程再造、资源整合,是一款非常适合各级各类社区卫生管理机构使用的软件。
未来的社区卫生信息化产品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布的统一标准进行开发,此外,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广度和宽度也在加强,这就要求社区卫生信息化一定要紧密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实际,社区卫生信息化产品应该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面向公众服务为导向的新手段,加强社区卫生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政府导向,要立足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手段,并通过信息系统培育医患之间的互动,增强医患信任度,激励服务,建立联系纽带,在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手段激活健康档案的生命力,从而为构建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奠定基础。
二、信息化建设与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1、局域网建设使得居民健康档案变活
针对现今居民流动大的特点,建议逐渐推行以区、市乃至省级别集中局域网建设,联动辐射各中心现有信息系统,使得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补充更加方便和快捷。一是可以有效避免档案与居民相脱离和中心之间同人重档的问题。而目前实际的情况中,存在重复建档和识别方法不统一的问题,影响到健康信息的共享和使用;二是使居民健康管理实现“人生流程化”成为可能。所谓“人生流程化”即指每一位公民按照特定号码(如身份证号),将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健康情况的统计数据统一汇总,该数据采取授权制度,可供公民本人和其就诊的医疗机构的接诊医师及时查询和了解。
2、市民卡为实现居民健康档案“跟人走”提供保证
现有各中心使用的患者与居民就诊和咨询的信息识别系统是按照自身信息系统原有设定的,分类有磁卡、IC卡、条形码等等。居民在使用时,信息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各级政府对“市民卡”的不断推行,这种统一的信息识别方法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因为使用了统一的识别标志物(如身份证号)和统一的居民健康信息数据库,使得居民个人健康信息在不同级别的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能及时的得到更新和补充成为现实;二是在就诊中,某些容易被忽略的医疗相关信息,特别是如过敏史、既往病史、血型等,能通过市民卡的一一对应关系及时地通过信息系统告知相关医师,减少了因为疏漏引发的不必要的医疗意外可能;三是各医院和社区机构相关医师可以通过市民卡及时了解慢病的控制与转归,这为慢病管理的便捷和及时提供了有效地技术支持。
3、网络优势与居民自身健康管理形成灵活、及时的反馈机制[2]
现有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受到时间、地域、特别是中心工作人员数量等多因素影响,容易形成“死档”;而且由于居民对健康档案的不了解和健康档案对居民的及时回报率不高等因素,导致居民健康档案的新建和更新受阻。远期信息化建设可以相对性开放居民健康档案自我管理模式(如互联网端口),逐渐形成网络建档→居民健康信息定期自我完善→居民健康状况评估报告形成→居民健康行为自我管理的良好反馈机制。
三、信息化建设与双向转诊制度
1、健康档案反馈机制为方便就医提供可能
上述机制的建立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断完善居民健康档案,特别是医疗相关信息的更新和补充。这为居民就诊和保健服务提供了有效资源。居民在接受医疗服务时,不再为记不清既往病史或遗漏过敏史等重要信息而烦恼;另一方面,接诊医师的医疗行为风险也因为行内对接而大大降低。
2、局域网的扩大和机构准入使得双向转诊实现快捷、高效、准确
局域网(以医保结算系统为例)对不同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权限界定,可以使及时的双向转诊成为现实。[3]
举例说明,一个长期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高血压慢病管理的居民,向社区责任医师反映最近时有头晕心悸等症状,社区责任医师在调阅近期该居民血压波动情况,发现其具有转诊上级医院的临床指征,在征求该居民的意见后,经过局域网及信息系统处理,将该居民转至附近某三甲医院就诊;后经调整和治疗后,该居民血压逐渐平稳,由三级医院开具出院,再经局域网及信息系统处理,转回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慢病管理。
在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局域网和信息系统的介入,整个医治过程有以下优点。一是居民接受诊治的过程中,真正享受到现代医疗的及时、高效、准确的服务;二是由于社区长期管理和医院专业的无缝对接,使得诊治过程减少了非专业描述带来的误差,甚者误解;三是减少了医院的门诊压力,合理分流居民就诊方向,避免了医院的过饱和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浪费的实际情况。
在整个新医改下的卫生服务模式建立,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信息化建设将会成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完善的有力推手。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卫生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办[2012]991号).
[2]《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作者:张丽娟,2008-12-25发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期刊).
[3]《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研究综述》,作者:冯毅、张瑾,2006-11-30《卫生经济研究》(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