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诊断胎儿手足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漏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诊断胎儿手足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漏诊分析

黄军林

(永兴县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300)

摘要:目的分析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诊断胎儿手足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漏诊情况。方法择本院2007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确诊是胎儿手足畸形的59例孕妇资料,按诊断方式分研究组(30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为常规诊断,研究组以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进行诊断,分析2组诊断结果及漏诊情况。结果研究组显示率达73.33%(22/30)高于对照组31.03%(9/29)(P<0.05);对照组漏诊率为41.38%(12/29)高于研究组16.67%(5/30)(P<0.05)。结论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应用于胎儿手足畸形的诊断中,可提升诊断准确率,漏诊情况少。

关键词:手足畸形;胎儿;连续顺序追踪超声;诊断;漏诊

超声技术为现阶段临床中所必备影像学的检查及诊断相关技术,且随超声技术的逐步更新及发展,孕妇接受超声实施产前检查现已为普遍现象[1]。胎儿手足畸形的产生因素多,且其表现的形式及种类较为复杂,涉及的部位较多,因子宫内的羊水量和胎儿的姿势会对产前检查造成影响,故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的手足畸形完全诊出难度大[2]。现本院对胎儿的手足畸形实施连续顺序的追踪超声方式实施诊断,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本院2007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确诊是胎儿手足畸形的59例产妇资料,按诊断方式分两组,即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27.20±2.80)岁;体重53-78kg,平均(62.29±3.38)kg;孕周17-34周,平均(21.18±3.39)周;研究组年龄21-41岁,平均(28.03±2.84)岁;体重54-79kg,平均(63.64±3.42)kg;孕周18-35周,平均(22.20±3.43)周;基线资料不存在统计差异(P>0.05);纳入确诊属胎儿手足畸形的产妇;同意参与研究产妇;为单胎妊娠者。排除孕期存在放射物质接触的产妇;不同意参与研究产妇;并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者。本研究取得伦理会的同意备案。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诊断检查,孕妇为侧卧或是平卧位,对胎儿腹腔中各脏器、脐带、羊水、四肢、胎盘、头部及脊椎等结构进行常规检查,测量胎儿股骨、肱骨的长度,检测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及羊水的深度,同时记录胎儿阻力及搏动等指数情况。研究组以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进行诊断,追踪部位为双侧的上下肢及肢体近端至肢体的远端足部及手部,同时扫查其肢体的短轴切面;分别为胎儿双侧的手指及手掌进行检查,再以超声分段的检查方式扫查胎儿双侧下肢。对胎儿的手部实施扫查诊断时,注意观察其手部和前臂间位置关系,再仔细观察其五指间、拇指、手指形态手结构及掌骨与指骨的数目。对胎儿逐渐变化体位中手指伸展状态下形态及结构进行追踪观察;足部扫查时,则观察记录其足部的结构、形态、活动度、趾数目等,同时将踝关节的背侧或是足跟作为支点,声束指向其趾尖时作100°的弧形扫查,以便贯穿胎儿的脚趾及脚掌。

1.3观察指标

对胎儿足内翻、多趾指、裂足手、趾(指)缺失、重叠趾(指)、指骨缺失及畸形手等情况进行记录。

1.4统计原理

所有数据资料经SPSS22.0统计软件解析,计量资料如患者基线资料等由(±s)表达,组间比对经t检验,计数资料如超声的显示率经[n(%)]表示,组间对比数据经表达,P<0.05提示为两组差异存在存在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畸形显示对比情况

研究组在足内翻、裂足手、重叠趾(指)及畸形手等的显示率中比对照组皆高(P<0.05,=10.5806),见于表1。

注:两组之比,aP<0.05。

2.2两组漏诊和误诊比较情况对照组的漏诊率和误诊率皆高于研究组(P<0.05),见表2。

注:两组比对,aP<0.05。

3讨论

近年胎儿畸形比例逐渐升高,研究学者认为其与染色体发生异常、饮食结构的变化及环境的恶化密切相关。而胎儿畸形现象中以手足部畸形最为常见[3]。文献指出,胎儿的手足畸形在诊断时发生漏诊情况易引发医患间的矛盾及纠纷,且有资料显示,因胎儿的手足畸形发生漏诊所致医疗纠纷率达66.70%,对医患双方的影响皆大[4]。

本研究中,研究组在裂足手、足内翻、畸形手、重叠趾(指)、趾(指)缺失等情况中检出例数相对对照组多,且漏诊率及误诊率相对对照组更低,表明连续顺序性追踪超声方法运用于胎儿的手足畸形诊断中,能够提升畸形检出率,且漏诊误诊情况少,值得推荐运用,与方丽君[5]等研究类似。考虑为:文献指出,胎儿的手足畸形和肢体缺失类畸形情况不同,在孕妇孕早期,胎儿的部分足趾、手指皆未骨化,在孕妇孕11周始,胎儿足趾及手指才逐渐骨化;且在孕12周时胎儿掌及跖逐步开始骨化;胎儿的腕骨及跗骨皆是出生之后才逐步骨化,因此对其实施常规超声诊断,无法使其未骨化的结构进行清晰显示,易出现漏诊情况[6]。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方式可使对胎儿的手部扫查方位更全面,主要涉及指骨及掌骨位置,将探头进行适当横向及纵向移动扫查,从而可确保声束指向胎儿指尖,能够使胎儿的手部结构显示更为清晰。若胎儿手部为握拳状,可在孕妇适当活动或是对探头实施加压推挤,进而对胎儿手部的移动情况进行探查;连续顺序性对胎儿足部实施弧形扫查时,设踝关节的外踝或是内踝作为支点,对足背侧及跖骨进行扫查,同时再以足跟作为支点对其足平面进行扫查,可使胎儿的足部结构更为清晰。通过连续顺序追踪的超声法实施诊断后,所获取图像分辨率更高,进而可对胎儿手足畸形具体情况进行直观观察分析,最终可使检出率提升。本研究在特异性和敏感性中未统计分析,待临床补充调查。

综上所述:胎儿手足畸形运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诊断,准确率高,能够为临床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提供必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国政,庄松岩,李智瑶,等.胎儿肢体及手足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及图像分析[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4,11(1):53-60.

[2]吴茂淇,叶军,任苓,等.超声显像在早中孕期胎儿手足畸形诊断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7,37(4):642-644,648.

[3]原志强,福林.胎儿系统二维超声联合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在孕中期单胎妊娠诊断胎儿手足畸形中的临床价值[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7,39(2):159-161.

[4]魏俊,冉素真,杨正春,等.胎儿系统超声联合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在胎儿手掌指足掌趾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C].2014:190.

[5]方丽君,熊大明,熊大明,等.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诊断胎儿手足畸形的临床应用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3):4550-4552.

[6]冯敏,李燕,陶溢朝,等.胎儿肢体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3):37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