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陈塬办事处惠明小学726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不仅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还推动了作文改革,这时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应运而生。《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要重视引导学生在互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为此,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教学的新路子,其中把评改的权利交给学生,这也是近年来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采用的新方法。主要表现在: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班集体(或小组)讨论评改、学生相互评改和学生自批自改。
关键词:新课改新老结合互评互改
提起作文课,学生和老师都感到十分头疼。学生头疼是因为没有素材写不出好的作文,老师头疼是批阅作文费时又费力,没有什么作用,又不得不批阅。语文是每个学生学习的基础,而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既能够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又能够把老师从作文批阅中解放出来,成为所有语文老师的重要课题。新课改的东风,解决了所有语文老师的难题,学生互改作文走进了语文课堂,让学生作文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有理要讲,写作文不再是难事,老师不再为批改发愁。这种作文评改方法,比起传统的学生写,教师改,教师评,学生听的作文评改方法,其优势表现在:快,评改快,师生交流快,信息反馈快。可以这么说,作文的评改就是为了给学生以作文(优缺点、分数等)的信息反馈,以便引导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新方法评改快能增强反馈的时效性。主要表现在:省,即省时省力,把语文教师从“文山”的重压下解放出来,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多,时间省下来了,教师可利用省下来的一部分时间适当地增加作文篇数,这时教师反复指导,学生反复练笔,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好,即教学效果比较好,新方法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这样由原来教师的积极性转变成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充分显示自己存在价值的基本需要,这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把作文评改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俨然是个发现者、批评者和“小老师”,在其兴致勃勃地参与中产生自信,激起求知欲,并在相互评改中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互评互改作文遵循的基本原则
评改应遵循多就少改、少改重评、鼓励肯定原则,尊重学生作品的原意。多找闪光点,正面激励,促进发展;多找优点,树立榜样;多评少改,评而不改;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明确努力方向,把作文修改变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二、互评互改,变“一言”为“群言”
在作文评改中,采取自主评改、同学互改、集体讨论修改,变“一支笔”为“数支笔”,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要把培养学生自主评改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在作文评改中,无论是优秀习作,还是问题作文,都可以改变由老师一人评说为师生共同讨论,畅所欲言。“群言堂”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了机会,也是学生作文被诊改的好方法。每个人都开动大脑,个个都展露自己语言运用的能力,学生们鉴赏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通过传阅佳作,彻底改变学生只看结果和评语然后放进书包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边看作文,边做笔记,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然后再进行同桌交换、邻桌交换、前后桌交换,最后回到作者手中,作者再根据同学阅读的意见和感受,对作文进行修改,最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修改意见整理成笔记。通过这种方式,作文在同学之间交换评改就变成了一个可控的信息传递过程,且是一个自我比较、共同提高的过程。为调动学生自主评改、同学间评改作文的积极性,作为语文老师,可以将修改后的优秀作品通过校报、黑板报、QQ群、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载体进行传播,如有条件,也可以将优秀作品结集出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当然,作文评改的新方法虽然优势明显,但也有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不能普遍参加班集体(或小组)评改、互改自改活动,不能及时地进行思想教育和写作指导,更难注意到学生的个别特点,不能做到因人而异,分别对待,因材施教,各有所得。尽管有些教师对学生评改后的全班作文再进行一次复查,如发现问题个别指导纠正,以求补救,也还是难以做到尽善尽美;二是当一个语文教师刚刚开始教一个班级作文时,他(她)对学生的写作态度、写作能力等都不了解,又怎么能切实地制定作文教学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作文指导和训练呢?三是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刚接触作文,知识结构上有个衔接和过渡,这时如果过早地使用新方法显得操之过急,何况教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阅读面、心理素质等与作文教学密切相关的因素都还不熟悉,用新方法就难免有盲目性。这时采用老方法,既能面向全班,又能兼顾不同类型的学生和每个学生个体。在了解学生个别特点,因材施教方面,在掌握全班整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进行作文指导和训练方面,比新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了顾全大局,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可以采取新老方法交替使用,可在一学期的开始、期中和期末用老方法。学期开始用老方法是为了了解、掌握学生情况,期中是了解教学进展情况,期末是为了更好地总结,以便于指导下学期的教学工作。第二,先使用一个阶段的老方法,等老师熟悉学生的情况之后,再用新方法。第三,在小学生刚接触作文时宜用老方法。
由此可见,在新方法没有达到最佳以前,在教学中不宜单一使用,老方法还不能完全摈弃,采用新老方法相互配合,以“老”补“新”,相互促进,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