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红教授“束针”治疗痤疮40例疗效观察

/ 1

程立红教授“束针”治疗痤疮40例疗效观察

韩思文程立红曾滨

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330000;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0

痤疮在临床中属常见一类病症。祖国医学认为此病属肺风粉刺范畴,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可由肺气不清、感受风热所致;亦可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而致脾胃功能受损;或月经不调,瘀而化热所致等。近年来,由于工作、学习等压力,此病的好发年龄也较为广泛。临床常见于颜面部及胸背部等皮脂发达的部位,多伴有粉刺、脓疱、丘疹等皮肤损害。“束针”疗法作为程立红教授的临床经验疗法之一,操作方便,疗效显甚。笔者在临床中治疗痤疮病症使用此疗法效果颇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0例患者均来自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门诊部,其中女18例,男22例;年龄最大者为32岁,最小者为15岁;病程最短者为28天,最长者3年。

1.2诊断依据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初起在毛囊口呈现粟粒样或针孔大小红色丘疹,在丘疹的基础上感染亦可演变为脓疱;此后可形成硬性囊肿和结节,多留有疤痕。②多发于15~30岁男女青春期之颜面部及胸背部,常伴有皮脂溢出。③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感受外邪、遗传因素等诱发。④30岁过后,多数可自然减轻或症状痊愈。⑤妇女多伴有月经不调。⑥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2.治疗方法

束针疗法:采用束针疗法。取穴:面部以皮损局部为主,背部取膈俞、肺腧、脾俞、胃俞。操作时医者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指腹握住15~20根1寸毫针的针柄,无名指抵住针身,使针尖齐平,用75%酒精或0.5%碘伏在穴位及局部消毒后,在患者颜面皮损局部及背部穴位运用腕部力量进行扣刺,力量要适中,不可用蛮力,刺到面部潮红或微出血即可。待扣刺完毕后,立即给出血部位加拔火罐,留罐时间约10~15min,出血量保持在1~2ml,隔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治愈:①粉刺、脓疱、丘疹等皮损均消失。②症状不再复发。好转:①粉刺、丘疹、脓疱等皮损大多数消失。②少有复发。未愈:①皮损未消失。②仍有复发。

3.2疗效结果治愈28例,好转12例。未愈0例。总有效率为100%。其中,28例治愈患者中,20例治疗3~4次好转,6次治愈;8例6~7次好转,9次治愈。28例患者治疗均在一个疗程左右。

4.典型病例

赵某某,女,25岁,面部出现大小不等粉刺、脓疱1月余。自诉由于工作压力,饮食不规律,经常以甜食充饥,故面部逐渐出现小米粒样红色丘疹,近日因熬夜从事脑力劳动,面部由小丘疹演变为脓疱,自行在药店购买外用祛痘擦剂(具体药物不详),但无明显改善,遂于2015年5月18日来我院针灸门诊部就诊。查体:血压108/75,神清,两侧面颊部皮肤油腻发亮,毛孔粗大,分布散在米粒样丘疹及脓疱。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痤疮,经束针疗法治疗4次后,皮损明显减退,隔天一次,继续治疗一个疗程后,皮损症状完全消失,痊愈。

5.讨论

痤疮,中医学认为是由内热亢盛,外受风邪侵入肌表;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之食,损伤中焦,久而久之郁而化热,热邪上攻,熏蒸皮肤;女性月经不调,肝主疏泄,调情志,而工作压力过大,情绪激动,生活作息不规律,性情急躁易怒,抑郁等都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从而引起月经不规律,气滞血瘀,久则瘀而化热,热邪上犯颜面而致病。

西医认为是由雄性激素增加,尤以双氢睾丸酮的增加,使皮脂分泌增多从而堵塞毛囊形成脂栓。毛囊内的存在的痤疮杆菌进行大量繁殖、分解成多种酶从而破坏毛囊壁,引起了毛囊皮脂腺炎症反应。

束针疗法,是由古代的“络刺”、“扬刺”等演变而来的,在治疗过程中能够通过扣刺局部达到由表入里的渗透,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正如《外科正宗》曰:“肺风、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酒渣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谓有诸内,形诸外”。说明肺风粉刺的发生可以总结为血热瘀滞,瘀而化热,在内的病理变化都能透过外在表现出来。治疗上选取束针疗法,目的在于除瘀泻热、使气机通畅,血气调和。配合火罐的使用更助于排出内部瘀热,血散瘀消热清,故痤疮愈。束针疗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

作者简介:韩思文(1991-),女,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程立红(1957-),女,教授。研究方向:针法灸法与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