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200940
摘要:通过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能够减轻心理焦虑,并能够积极面对配合治疗。
关键词:手外伤;心理护理;体会
手是人体器官中最为灵活的部分,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伴随着手外伤的发生率增高,甚至致残率也随之增高。而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对自己自己肢体上可能或者已经发生的残疾,患者会伴有焦虑、抑郁、消极等心理问题,不仅影响身心健康,也对显微手术的术后恢复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结合患者心理的变化过程,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同时帮助患者正确面对身体上发生的变化,积极参与后期的康复训练,并最终能够成功的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1]。
1现将患者就医过程中出现的五个心理阶段与护理干预作如下总结。
1.1心理分期与护理干预
1.1.1心理分期-震惊期手外伤多为急诊入院,患者在受到突然的意外后,不能正视和接受打击,不敢想象事件的后果,迷惑不知所措。多表现为沉默、无感受、无反应。
1.1.2措施:护士在接诊时,护士应主动与患者自我介绍,为了避免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焦虑,可向患者家属讲解疾病注意事项,可应用沉默、集中注意力、引导会谈的方向、核实等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效果[2]。要善于发现患者的需要,给与恰当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注意保暖等,对患者表现出同情心、责任心,创造一个使患者产生信任感的气氛。
1.2.1心理分期-否认期也叫自我保护期,是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避免心理崩溃。面对自己的伤残或疾病,存有侥幸心理,对病情产生部分或完全曲解,否认事实真相,以躲避心理上的负担和痛苦。此期是在潜意识下进行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情况。
1.2.2措施:护士可先告知患者用药知识以及疾病相关的注意事项,对于患者提出的疾病相关问题,首先给与他想要的肯定答复,再以婉转的方式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慢慢接受现实,减轻忧伤、悲痛的情绪。
1.3.1心理分期-抑郁期是大多患者在伤后必经的心理阶段,一旦面对自己终身残疾,或认识到疾病的严重程度,就会表现出心情忧郁、沉默、失眠、甚至有的会有结束生命的想法。
1.3.2措施:护士在进行操作前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主动向患者解释清楚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时可能引起的不适,以避免引起患者情绪的激动。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上的变化,保证病房环境的安全,必要时增加家属留陪人数,保证患者身边有人陪伴。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发现患者心理上的变化,引导患者宣泄抑郁的情绪。并安排患者经常与性格开朗、对治疗有信心且治疗上已经取得一定疗效的患者沟通。让患者多接受一些积极的讯息,以减轻抑郁的心情。
1.4.1心理分期-反对独立期此期患者常表现出夸大不适感,与周围其他患者比较,创造新症状,抵制康复训练。
1.4.2措施:与否认期不同,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疾病知识的宣教,告诉他与其他病患疾病上的区别,并告知通过康复的训练,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很多患者因为怕痛,拒绝翻身,并减少患肢的活动。护士可主动帮助并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参与进患者的康复训练当中,以专业的方法减轻患者因手法不当而引起的不适感。
1.5.1心理分期-适应期随着时间推移,患者对身体伤残逐渐适应,能积极态度面对。
1.5.2措施:帮助患者分析和设计康复训了,将训练内容生活话,以帮助患者更快的适应生活。对于康复训练中的失败,患者会产生挫败感,不愿继续训练,可放缓训练的进度,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参观其他患者康复的过程,并让成功的患者与其交流,增加患者的信心,鼓励患者重新参与训练。
2总结:
手部的损伤对个人、社会、家庭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手部的残缺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影响,可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的护理则需要护士细致入微烦人洞察能力,不是每个患者都会有以上五个心理阶段,有的人也许只经历其中几个,有的可能停止在某一期上不向前发展,有的甚至会有反复。作为护士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在不同时期给与正对性的心理护理,让患者积极面对生命,以健康的人格去面对社会,面对将来。
参考文献:
[1]李树贞赵曦光编著.《康复护理》第三篇.第七章.第九节,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9
[2]陆霞.护患沟通及服务程序在护理操作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1(4):355
作者简介:陈慧(1969-)外科综合护士长,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