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疗效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疗效对比

杜战伟

杜战伟

(河南省新郑市和庄镇示范卫生院河南新郑451150)

【摘要】目的:了解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因疝气需要手术的患者70例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采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疝气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满意度。结果:使用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满意度方面均优于传统修补术组(P<0.05);1年复发率研究组为2.9%,对照组为14.3%。结论: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可以明显缩短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种类,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满意度高。

【关键词】腹股沟疝气;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传统疝气修补术;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6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143-02

腹股沟疝气是普外科常见多见的外科手术处理类型,该类型的疝气以老人,儿童多发,且男女性别发生的比率是15:1。疝气的发生本身不会有很多的危险,但是疝气引起的继发症例如持续性剧烈腹痛,呕吐频繁,呕吐物含咖啡样血液或出现血便;体温、脉率、白细胞计数渐上升,甚至出现休克直接威胁生命[1]。一直以来,手术治疗是解决疝气,避免保守疗法后疝气反复发作的最佳途径,但是传统的疝气修补术存在许多禁忌症以及术后并发症,如患者术前、术后禁食,术后要卧床数日、输液,安置尿管,患者术后疼痛剧烈,恢复慢,复发率高[2]。因此,寻求一种比传统手术更为安全有效的术式是普外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院普外科选择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的疝气修补术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因疝气需手术的患者70例进行回顾分析。70例患者年龄最大90岁,最小41岁,平均(54.8±2.4)岁,其中男性65例,女性5例,疝气类型主要是斜疝与直疝,斜疝52例,直疝19例,斜疝直疝并发7例,患者均在用力时不同程度出现右下腹疝块,自行回纳不成功,疼痛逐渐加重34例,出现呕吐10例,发热31例,脉搏>100次/分45例,血常规白细胞升高39例。合并高血压的27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脏病两种或以上的15例。与患者家属沟通后,签字选择手术类型,其中35例患者选择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下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定为研究组,其余35例选择传统疝气修补术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无论是在年龄,性别,疝气类型,合并症以及疾病程度方面均无差异。

1.2手术方法

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后,内侧游离至腹外斜肌腱膜和腹直肌鞘的融合处,外侧游离至腹股沟韧带,两側分离范围相当于成型补片大小,不做广泛剝离,能使补片平展地放置在精索后面即可。显露耻骨结节至内环整个腹股沟管后壁,清晰显示精索全貌,疝囊要高位游离,大疝囊予以横断,近端疝囊重建时要缝合确实,将疝囊回纳入腹腔,充填物充填至内环内此时嘱病人咳嗽,若未见充填物脱出即说明放置到位。网塞不要塞的过紧或过松,疝环过小,网塞塞的过紧可剪掉充填物内的1~4个支撑花瓣,疝环过大,网塞塞的过松,用两个充填物相互缝合后置入疝环内或先修补腹横筋膜后再填入网塞,充填物的外瓣缝合于内环口周围的腹横筋膜处,通常斜疝固定4~6针,直疝固定8~10针。斜疝病人术中放置补片时要注意盖住直疝三角,直疝病人术中放置补片要注意挡住内环,直疝修补中必须将变薄的腹横筋膜或腹横肌腱膜在疝囊基底部或颈部附近环状完全切开,以暴露腹膜外脂肪。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满意度。

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工具统计,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满意度进行比较

3.31年后复发率

使用传统疝气修补术后1年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9%,使用无张力修补术的有5例复发,复发率为14.3%。

4.讨论

传统疝气修补术都是用病人已有缺陷的邻近组织进行修复,手术无腹横筋膜修补的要求,将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用粗丝线强行缝合以达闭合内环及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目的,这样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由于是两种不同组织间的缝合,不易产生真正的愈合,传统术式强调联合肌腱的缝合,而实际上真正的联合肌腱仅见于3%--5%的病例,绝大多数为腹内斜肌,将肌肉和腱膜有张力的缝合在一起,将致肌肉的切割与撕裂。另外传统手术强调腹横筋膜修补,手术要求缝合在腹横筋膜层、联合肌腱膜层和腹外斜肌腱膜层,用双重加固技术,即所谓叠瓦式缝合,其后壁的修复与加固可谓确实可靠[3]。然而此术式只适用于腹横筋膜依旧完整的的轻症病人,手术技术的要求也较高,由于术者专业程度及熟练程度不同使腹横筋膜的叠瓦式缝合的松紧度掌握亦不相同,此外尚有学者认为腹横筋膜为一不同密度的组织层,质地很薄甚至透明,强度差,因此、利用它作为修补材料是不可靠的。并且该修补术留有的大量线结增加了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4]。

无张力修补术基于减少甚至能够避免以上不足的原则出发而创,该术式术中不做广泛剝离,损伤小,治疗上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具有无张力的特点,术后基本不痛或痛感轻微,这样就给术后的恢复等一系列向题带来益处,包括了并发症减少,术后复发率低,患者特别是合并有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更是减少了高血压,心脏病诱发的因素,保证血糖血压的稳定性,在术后恢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5]。因此从我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患者对该术式的满意度较高,也避免了高龄患者不能手术的禁忌。

无张力修补术虽然拥有绝对的优势,但是由于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仍然处于探索总结阶段,需要在临床不断的获取经验,不断的改进优化,同时也需要不断的规范标准化,采取大样本量的进行长期疗效观察,获得确切疗效。

【参考文献】

[1]陈卫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气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4):501-502.

[2]罗华.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5):730-731.

[3]秦平.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J].当代医学,2013,19(24):118-119.

[4]蒋贵明,赵素点,张晋体.基层医院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2):15-16.

[5]邓莫根,周凯.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7):123-124.